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党的历史方位的三大转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第一大转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第二大转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从领导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党"的第三大转变。科学把握党在各个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对于我们认识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稳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也应该实现转型与创新:就政党立场而言,必须从强调政党的阶级性转变为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就观念意识而言,必须从强调“人民”意识转变为强化“公民”意识;就变革原则而言,必须从强调革命转变为注重改良;就政治共识而言,必须从强调通过意识形态达成共识转变为注重通过诉诸常识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党的执政,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执政方式也正随着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重大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项全国性政治制度,于新中国政治发展有首发之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合作的政治机关和专门协商机构,也是中国人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当家作主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制度平台,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进程是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为起点的。在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制度载体,执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发挥了根本政治制度的功能,在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起了桥梁作用,成功实现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无缝对接"和平稳过渡。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贡献是独特的和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是总结中国廉洁政治建设历史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廉洁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廉洁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权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和政治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握廉洁政治建设的规律,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进廉洁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民主的最好形式和最高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的重要特点。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将自己的政治主张转变成为国家的意志和法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的最好形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之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这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践,所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理论基础看,它是基于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建设视域中的依法执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不仅是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最恰当选择,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而且是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核心内容;应站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上推进依法执政,立足于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同国家政权执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执掌者同国家政权所有者、保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工人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保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政不仅是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最恰当选择,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而且是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核心内容;应站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上推进依法执政,立足于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同国家政权执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执掌者同国家政权所有者、保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党下乡将农民组织起来,整合到政治体系中,成为政权的支持力量,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巩固和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政党下乡过程中,党号召和派遣先进分子深入乡村开展农民运动,将贫苦农民吸收到党组织中,使之成为党在乡村的组织者,实现了乡村权力党的转变,奠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党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它们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除部分政党已经合并,中国人民救国会完成了历史使命于1949年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具有显著的政党主导特征, 以 “党建国家” 和 “党治国家” 为突出 表现, 即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领导社会革命和主导国家治理, 并成为引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发展 的主导性力量。 在完成中华民族的主权独立、 国家统一的过程中, 作为 “主义-政党-党军” 高度三位一体 的新型现代政治力量, 具有强烈现代化取向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承担起重振国家、 整合社会、 发展经济的历 史责任。 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转型中, 基本国情和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共同决定了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 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和长期执政后, 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既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范式, 也构成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重要维度,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主导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模式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这种领导关系的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艰辛探索,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理论基础;带领被领导者取得革命的胜利,并给予被领导者物质利益和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民主党派领导的现实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几十年革命和建设所得出的历史结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马列主义国家政权学说与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对马列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拟就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历史渊源、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形式、政党制度等方面对马列主义国家政权学说的丰富和发展,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世情和国情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如何加强自身的参政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身的参政水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各民主党派在理论建设、参政职能发挥上面临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理解和把握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的新特点,从巩固和完善参政党的参政主体地位、加强参政党的政党性职能建设等方面,来加强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同时也明确了民主党派作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一个参政党所承担的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各民主党派要发挥参政党的作用,要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一、民主党派的性质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变化,各民主党派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是我国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领导国家建设实现发展前途转换、发展道路转变、发展体制转轨和发展方式转变,成功走出一条以政党领导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理论对政党地位与功能的狭隘理解,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价值凝聚效能、权威塑造效能和组织动员效能。在党领导国家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自觉组织变革、坚持党的自主理论创新、坚持党的政策创新试验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发展,并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这种政党制度内,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议政党,表现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协商、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政党关系。这种政党关系既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在中国政党制度中,政党地位的体现,政党关系的形成,蕴含着政党和谐的积极因素,这样使得中国政党间的合作与协商,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又反映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和谐政党关系,奠定了中国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