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宝玉是否具有反君权思想,论者一般都持否定态度,更有人认为他“在更高的意义上肯定君臣大义”.这个问题是贾宝玉评论中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之一,值得探讨.应该指出的是,贾宝玉并不象红学前辈何其芳先生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性格没有发展的人物.在曹雪芹笔下,贾宝玉是一个封建阶级的叛逆者,他的叛逆思想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贾宝玉出身于封建贵族阶级,从孩提时代起,他生活的一饮一食,一举一动,都无不  相似文献   

2.
一贾宝玉为什么会成为叛逆者?他的叛逆性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性格形成的契机的内驱力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红学家们作过许多研究,最为集中系统富有代表性的恐怕要算蒋和森的《贾宝玉论》。此文围绕“贾宝玉叛逆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从五个方面做了回答;一是贾宝玉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没落腐朽,“互相仇恨、互相猜忌、欺诈、倾轧、争夺”的时代,贾宝玉的性格是“复杂的历史折光”,“激荡着那一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甄宝玉和贾宝玉是一对思想性格原同后异的人物。他们在少儿时期性情酷似,但到了青年时期却开始分化:甄宝玉投向贵族阶级的怀抱,成为禄蠹;贾宝玉背叛贵族家庭。做了和尚。作品以真假相映、虚实相衬的手法,为我们塑造了这两个对照性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封建时代不同人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样态,寄寓了作家的爱憎褒贬。  相似文献   

4.
杜瑾焕 《南都学坛》2008,28(5):47-48
贾宝玉的性格及行为若用拉康的思想来阐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镜像时期、语言阉割时期、主体分裂时期。在第一个时期,贾宝玉实际上是受着人类童年镜像世界的诱惑,把这个虚幻的形象看做是自己的形象,从此形成一个虚幻的自我,并因此产生一种认同机制,使得主体永远不能对自我产生正确的认识。在第二个时期,成年后家庭期望过高使其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厌倦、焦虑甚至恐惧情绪使他选择了看似十分荒唐怪异的言语与行为。第三个时期,他自我解压、自由释放又不至于被冷落和遗忘,还能在诗性大观园世界与姐妹丫鬟厮磨一处,独享自由和欢愉。这使他的生命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度过诗性生活和美丽人生。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用意曲折隐晦,寄寓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与民族文化传统何士龙《红楼梦》是展示我国古老民族文化的一个厨窗。我们从这个厨窗里看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社会末世,儒释道三家文化的合流和市民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切,就具体体现在贾宝玉叛逆思想性格形成的过程中。1贾宝玉的一生,由儒而道,由道...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芳官是十二个小戏子中的正旦,后来做了贾宝玉的丫环。在贾宝玉是诸艳之冠,他怡红、颂红,对爱情有独特的个性追求的符号意义上,小说通过芳官的名字、言行思想协助宝玉凸现其性格特性,又通过芳官的命运归宿预示了宝玉的命运走向趋势,由此体现了芳官作为宝玉的从属符号的意义。而这也反映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探究出不同的价值,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后四十回所写贾宝玉读书中举,并未与前八十回贾宝玉的思想、性格相悖。后四十回林黛玉劝贾宝玉读书赴考,是前八十回的自然发展,完全符合生活实际。各种指责文字都是出于对后四十回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王万岭 《南都学坛》2004,24(2):42-46
“大观园试才”是贾宝玉第一次在包括贾政在内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才情 ,长期以来 ,这次试才常被误解为作者要借此机会展现宝玉的文学才能 ,其实“大观园试才”运用了三组对照关系刻画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曹雪芹人才观的客观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悲剧性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宝玉先天生成的敏感、易感易伤和懦弱的性格 ,这是贾宝玉悲剧性格形成的内因 ;二是宝玉出生的奇特和生长环境的优裕造成了宝玉任性怨情的性格 ,这是外因。当宝玉遭受了感情和心灵的挫折、亲见亲历了家族亲人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之后 ,宝玉的悲剧性格和悲剧意识更加突出。这两方面原因互相交织、互相作用 ,共同促成了贾宝玉悲剧性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0.
谢传荣 《南都学坛》2005,25(6):45-47
《红楼梦》中的秦钟,尽管作品中关于他的内容并不多,但他是作为贾宝玉的为数不多的男性“情友”形象出现在书中的。从曹雪芹对他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他的态度并非是欣赏、歌颂的,而是将他作为一个“回头纨绔(或准纨绔)”来塑造的。他与贾宝玉的交往情况,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刘世吾一直被随意性地定为有着复杂思想性格的官僚主义者代表.但是,当我们稍稍远离了这一段历史,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新审视这一人物形象时,便会清晰地看到上述定论是一种武断、简单的推理.刘世吾是一个有着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的党的干部.他能够在特定形势下,以自己的方式稳妥应对极左狂潮,给各级干部树立了典范.而且性格鲜明,是一个极具审美形态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鸳鸯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女奴形象,她性格善良、热情,更可贵的是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感情幸福,痴情、执着而不为任何权势所动。不只是围绕她周围的司祺和其姑舅表兄这对野鸳鸯,就连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爱情悲剧主人公,都受到了鸳鸯的影响。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注定了她们爱情的悲剧命运。但她们为痴情勇敢反抗、执着追求的人物形象,却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是《红楼梦》作者呕心沥血雕塑起来的小说主人公。作家以大量的笔墨,精心描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在矛盾中发生、在斗争中发展和最后被毁灭的全过程。这是四大家族衰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贾宝玉登场之前,王夫人曾经介绍说,他是一个“混世魔王”。后来,薛宝钗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并非在《红楼梦》中横空出世,他的身上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尤其继承了“才子”形象的部分性格特质。贾宝玉对女性的崇拜意识、对“情”的执著以及个性中的狂狷都与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形象十分相似,但贾宝玉对“才子”形象又非简单地沿袭或重复,他对人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进一步反叛,构成了他个性的新元素,他突破于“才子”形象而体现出新的特质正是他能够成为古代小说中经典文学形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作品用了上古神话,使之具有神话色彩,借助神仙下凡故事,使之具有神仙色彩,加之贾府继承人的叛逆色彩,因此带来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多重性.作品凭借天才之笔,将贾宝玉的丰富、复杂圆融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周晓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位封建贵族阶级政治上思想上的叛逆者,这已成为当代红学研究者的共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进行审视,便不难发现贾宝玉是一位具有异常心理和变态人格的“特别”的叛逆者。本文拟通过对贾宝玉形象的心理分析,进一步透...  相似文献   

17.
释印顺的人间佛教理论是承印度佛教大乘教义应机而成的,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具有重要的观照意义。根据释印顺的人间佛教理论,从释印顺生平及"人间佛教论"、由释印顺"人间佛教论"观照贾宝玉和贾宝玉的佛乘境界三个方面,得出贾宝玉深具佛性、最终成佛和达到缘觉乘境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评论较少涉及的叙事学角度审视,宝玉形象的构建集中体现了叙事学人物构建的原则:重复原则、特征积累原则、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构建人物形象的原则、转变变化原则。由此,贾宝玉成了中国古典小说众多人物形象中的一个典型,鲜活地浮现于历代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9.
茗烟与李贵是《红楼梦》中一对互相映照的奴仆形象。从他们的出身地位、性格特征、对贾宝玉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对比中可知,茗烟出身低微,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对宝玉追求精神自由、形成叛逆思想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故深得宝玉信赖;而李贵出身根基较好,老成稳重,自觉负责,但略显粗俗,对宝玉起着规劝、制约的作用,因而不得宝玉之喜欢和信任。他们的存在,是对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和艺术形象的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和《红楼梦》的其他许多问题一样,作品的主角贾宝玉究竟是如何一个人物,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看法甚至针锋相对,距离很大。尽管如此,却很难说某一种看法是绝对错误,没有根据的;相反,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并非一派胡言乱语。其原因就在于贾宝玉这个形象,其性格内容十分丰富。人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他,这样就自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了。虽然有这种种不同,但不能说人们看到的不是贾宝玉,只是许多人未见其庐山真面目罢了。而各持一端,互不相让,就永远也不能真正认识贾宝玉。这里,除了理论、观点之外,观察问题的方法、角度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从何着手去认识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