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西方建筑的的发展历史中,其中的建筑流派不胜枚举.在新时期的今天现代主义建筑无疑占领着王者的地位,随处都能见到含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建筑物.而建筑迅猛发展的今天,涌现出的国际主义建筑更是开始蔓延开来,甚至开始取代现代主义建筑的地位.本文旨在将现代主义建筑与国际主义建筑相比较,得出其中的异同,以得出国际主义建筑不能完全与早期现代主义相割裂,其实国际主义建筑意味着早期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验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一个具体作家来说,没有艺术体验,就不会有文学创作。探讨曹禺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对研究曹禺的创作特征及创作心理有重大作用。曹禺的艺术体验主要包括作家的童年体验、愧疚体验、孤独体验和归依体验。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极大开阔了曹禺的创作视野,丰富了作家的创作题材,影响到曹禺创作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3.
《曹禺传》是田本相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著以其整体宏阔的结构原则,史实考订与艺术想像并重的阐释方式,注重心灵探寻的写作向度,重建了伟大作家曹禺的生命史和灵魂史。《曹禺传》所提供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透视曹禺本身,对探求文学背后所隐含的政治、思想、文化的解释,以及克服当代作家传记写作的隐与忧等亦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曹禺、老舍、郭沫若等文学大师的培育和促成。其中,曹禺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成就对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曹禺戏剧对人艺舞台演出的完美整体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通常强调其"时间性",遮蔽了"空间"在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美国现代化进程与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旨在揭示现代化导致的地理空间变迁对于美国现代派作家及其文学叙事创新的深刻影响。为阐明这一观点,本文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梳理文化地理学界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探讨;其后勾勒美国现代派作家的文化地理路径;最后讨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美国现代化空间变化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国际主义设计不仅抛弃了任何传统的装饰形式,而且将包豪斯的理性主义设计精神推向极致,形成了功能至上、形式简洁单纯、无装饰、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设计风格,流行于世界各地.其中以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为代表,它代表了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高成就,又标志着国际主义对现代设计宗旨的一种背离..到最后,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便不声不响地被国际主义给突破了.这一时期的建筑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是早期现代主义设计理想的一个转向.  相似文献   

7.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4,(2):120-129
现代主义文学观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本土被接受,除了五四时期的"文学改良"、"文学革命"思潮以及对西方现代主义(包括意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的零星介绍为现代主义的输入廓清了道路以外,本文认为,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方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思想领地,能够接受与"不语怪力乱神"传统"异质"的现代主义.我们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的情况可以发现,被接受的往往是在中国本土已有思想基础或者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契合的部分;而完全"异质"或者观念落差太大的那一部分,则往往难以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视域.文章对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观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发.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用意识形态批评分析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存在的意识形态,为我们展示了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的建构、宣传,及其对真实的遮蔽、歪曲.在此基础上,詹姆逊提出了正确对待现代主义文艺的做法:破除现代主义文艺及其美学的意识形态神话,通过历史化,恢复它们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从而科学、准确地把握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名剧《雷雨》、《日出》、《原野》等在韩国曾多次上演,特别是《雷雨》,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扎实的生活基础和深厚的哲理内涵,赢得了韩国人民的喜爱。同时,韩国学者对曹禺戏剧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7):102-105
曹禺的《日出》和欧里庇得斯的《特洛亚妇女》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它们独具匠心的结构艺术使其成为经典的主要因素。本文试从《日出》与《特洛亚妇女》结构艺术的比较分析中,审视发掘曹禺对古希腊悲剧的借鉴与发展,并以此呈现曹禺戏剧观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孙书磊 《求是学刊》2002,29(4):97-102
以曲为史的曲史观是中国古典史剧文人创作的中心话语。曲史观主要表现为借助史剧创作表演历史、补足历史和改编历史 ,而其改编历史与寓言观的任意对待历史有着显著的区别。曲史观中心话语地位的形成 ,与古代文人经历、社会学术思潮、戏剧与史著共同的功能、戏剧通俗性与文人借史化民愿望的结合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鲁歌 《学术交流》2001,(2):119-123
曹雪芹最早的祖先是轩辕黄帝,曹芸、曹彬、曹玮、曹孝庆、曹善翁、曹子义、曹端广、曹俊都是曹雪芹的祖先;曹端广应是曹俊之父,他于明永乐二年从江西南昌武阳北上至丰润(今属河北),住了三年左右,然后入辽,"著籍襄平",后又南下七十里定居于辽阳,在此生下曹俊;后来曹俊及其后代曹智、曹锡远、曹振彦、曹玺等多人"世居沈阳".说曹雪芹的祖籍是灵寿、武阳、丰润、襄平、辽阳、沈阳,都不算错.  相似文献   

13.
论曹植的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诗文成就都很突出。在曹植诗歌形象中那些隐括着的思想感情 ,在他的“表”中则清楚地表达出来。读他的表文 ,他那当时的处境 ,他那些应对 ,他的识见 ,他一生的悲剧都会在眼前“逸”出来。刘勰说曹植“诗丽而表逸” ,用一个“逸”字来评价曹植的表 ,无论就其文思情感的飞涌充沛 ,还是就其语言修辞的舒卷自如 ,也都是恰切的  相似文献   

14.
王锺陵 《求是学刊》2006,33(5):107-116
文章以为,处在社会政治学模式兴起并确立的历史时期,夏衍20世纪30-40年代的话剧创作,从总体上,呈现出一个大的回旋。他的话剧创作,两次受到尖锐的批判,一次促使了他创作的新生,一次却使得他从话剧创作中淡出。通过对夏衍20世纪30-40年代话剧创作历程的详细剖析,文章不仅揭示了夏衍剧作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对于这一时期中国文艺发展的具体情状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5.
姜建 《阅江学刊》2009,(1):122-125
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张默对生命真谛的执着探寻和对诗歌抒情本质的深刻领悟,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歌者。从现代主义回归民族传统之后,张默诗歌激情礼赞传统文化,更用现代意识统驭传统意象,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内涵,并以新的结构和新的形式,构建了富于民族亲和力的诗性氛围,从而给人以温熙、澄澈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优美地说出全新的诗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检江 《学习与探索》2002,2(1):113-119
中国当代诗坛焦虑和期望并存 ,从诗史角度客观地对这一现状进行辨析 ,提出诗歌振兴的思路是新世纪社会与时代的双重文化课题。第一 ,当代现实题材的开掘与主旋律崇高内涵的深化是构建诗歌新境界的本源和基础 ;第二 ,以语言构建的新姿态表述诗歌新境界能够达到理想的审美效果 ,也能够营造出优美的审美空间 ;第三 ,在汉语写作的前提下 ,必须对中国诗歌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诗学进行积极审视与删汰 ,清除盲从与屈从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详细考察了卢卡奇早期理论创作,即其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理论创作,尤其是其对艺术、小说、戏剧等的研究。作者指出,卢卡奇在其从事理论活动的初始就把解决资本主义文化危机作为旨归;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非一种断裂,而是为这一理论旨归寻找现实载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从哲学基础和具体操作方法上都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继承和发展。现代主义力图通过城市规划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某些联系总结城市发展运行的规律和真理,但却忽视了城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则力图通过对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关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主要包括文脉主义、模糊空间、多元复合、动态发展、公众参与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9.
南戏《错立身》《小孙屠》的来源及产生年代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为民 《求是学刊》2002,29(5):84-91
南戏《错立身》、《小孙屠》皆是根据元代同名杂剧改编而成的 ,两剧在主题、艺术形式、语言风格、排场等方面都留有北曲杂剧的痕迹 ,均是出于元人之手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