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60-60
“囧”,念jiong(三声)较早出处是在《韩愈诗》:“虫呜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本意是光明,现在被网友们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也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  相似文献   

2.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8,(14):59-59
“三手病”。“游戏手”、“鼠标手”、“手机手”,俗称“三手病”,是由于拇指或腕部长期、反复、持续运动引起的指、腕损伤。当人们过度使用电脑或手机时,就会出现“三手病”。  相似文献   

3.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26):58-58
“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意是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这个定义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  相似文献   

4.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8,(11):59-59
“拼客”,不是拚命三郎,也不是血拼的拼,此拼乃拼凑的拼,是指几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目的是分摊成本、共享优惠、分享快乐并可以从中结识朋友。  相似文献   

5.
“花街节”不仅充满着淳朴的民风,还洋溢着撩拨人心的万种风情,颇似西方的情人节,自古被称为“古滇情人节”,也是名副其实的傣族“情人节”。  相似文献   

6.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8,(2):57-57
“她经济”,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由于女性对消费的推崇,推动经济的效果很明显,所以称之为“她经济”。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人节”;美国的“祖父祖母节”;加拿大的“笑节”;联合国的“国际老人节”;日本的“敬老节”……  相似文献   

8.
王荣华 《老年世界》2011,(24):40-40
一年一度,迎新送旧。虽然节日气氛欢乐,可也是疾病多发之际。尤其是老年人,由于不同于年轻人的特殊生理机能,在过节时更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人老身体弱,过节忌讳多。以下就是老年人过节时避免发生“乐极生悲”的种种忌讳:一忌过度兴奋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团聚,欢乐喜悦之情不言而喻,但应有所节制,切不可兴奋过度。因为当情绪激动时,会使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及小血管收缩,血压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
营养为王     
元旦、春节接踵而来,万家团圆之时,“吃”也成了节日中的重头戏。但专家却表示,在大家最讲究吃也是吃得最好的节日里,却也最容易忽视营养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节日营销就是指在节日期间,利用消费者的节日消费心理,综合运用广告、公演、现场售卖等营销手段,进行的产品、品牌的推介活动,旨在提高产品的销售力,提升品牌形象。归属上,它是整个营销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短期的售卖活动,对于一些节日消费类产品来说,节日营销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又是一年的“三·八妇女节”,在这个女人的季节里,我们勿因自己年龄的增欧而叹息。女人过了三十照样可以“花样年华”,女人也同样可以“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不是要你三十而富,不是要你三十而贵,只是要女人们有一份三十而立的生活态度。任何事情都没有太晚的道理,只要你想就绝对可以。  相似文献   

12.
张宗新 《老年世界》2014,(23):23-23
有人说,人生如梅,傲风雪、斗严寒;有人说,人生如兰,淡雅而幽香;有人说,人生如荷,出淤泥而不染;我却说,人生如竹,贵有“节”。  相似文献   

13.
许哲娜 《城市》2015,(4):66-69
节假日政策不仅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也为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创造了条件,更有效地刺激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交通与消费环境“无序”、节日文化内涵“无味”等问题,这已成为城市“节日综合征”的两大主要表现,需要各行各业以及广大市民齐心协力,从改善消费环境和丰富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共同提升节日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发展观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建立在接受性价值观之上,它诱发并强化了人们的贪婪动机,物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是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接受性价值与创造性价值的统一体。本文指出“作为人”的消费的三重规定,并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阐述了通过自主性消费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了几千年自在的、自发的传承,已经形成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表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古人说“四时八节”,其中二十四节气时令在民俗节日构成中至关重要。在这里,“节”的概念正是把岁时季候的渐变过程分解成像草节、竹节一样的间距,把节气相互交接的时间叫做“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中国人生产与劳作的独特印记,是在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6.
明明 《女性天地》2008,(1):43-43
在印度不少农村里,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名为“打夫节”的传统节日。平时唯夫命是从的妻子,这一天有权用竹竿痛打自己的丈夫。  相似文献   

17.
宗璞 《中外书摘》2006,(4):72-74
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栽坤先生的诞辰。  相似文献   

18.
“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消费群体,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对影响其消费特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过中秋节。从史料记载出发,了解中国和日本中秋节的起源与形成的历史,进而对比中秋节的节日习俗,包括节日时长、饮食文化、庆祝方式的差异,分析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中逐步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之后"洋节"以全新的庆祝方式满足了现代青年人对休闲、娱乐、聚会、消费的要求。随着我国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年人注重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凸显,个性独立张扬。在"洋节"的退烧中创立专属自身群体的独特节日,并赋予节日以文化内涵。从社会文化的多维度视角透视青年自创节日文化的原因,审视其活动内容,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