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从城市社会变迁理论和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理论视角 ,对商业业态和人的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认为消费对于社会人和经济人而言 ,始终超越购买商品的意义 ,囊括了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自我感知等多方面的“符号价值” ,商业业态发展和提升的历史过程 ,就是与人的消费行为互为里表、相互促进的过程。当今中国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和销品茂为代表的商业零售“新业态” ,在整个社会系统运行中正在“形塑”着现代“城市消费人”。  相似文献   

2.
以大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零售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大大推进了中国城市商业消费的变革。从消费者行为学、系统功能理论等视角来看,这些新业态在直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同时,还以潜在的“隐性功能”,有效地延伸了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打造了“社会交换”的新时空,并潜在地培育了市民的“新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3.
挑战"沃尔玛化":中国城市商业业态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程骅 《社会科学》2005,(12):26-31
中国城市的商业业态,正伴随着国内零售业的开放和城市结构的重新组合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西方"舶来"的连锁超市、大卖场、MALL等为代表商业新业态的迅速扩张,并逐步形成了"沃尔玛化"."沃尔玛化"不仅快速改变了城市商业零售的运营模式,还直接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本土的消费文化,为此必须从商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均衡运行上给予审视和反思,以在中国城市商业的"转型"期中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系统功能理论、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等综合视角,分析了以MALL、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零售新业态在当今城市消费变革中所产生的文化操纵功能,认为必须关注其对“消费主义”倾向的潜在助长,同时正视“沃尔玛化”对消费个性的剥夺,以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下中国本土消费文化的方向迷失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零售"新业态",近些年来在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家庭的消费行为,构筑起了区域型、社区型、邻里型等日常消费的三重消费空间结构,造就了人们的"新业态情结".本文以南京市为样本,通过大样本量的入户调查和随机调查的结果,来描述"新业态"带来的消费行为的变革,解析了"新业态情结"承载的新社会功能和新的消费亚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整体性社会变迁 ,可称为是一场深刻的“城市革命” ,它超过任何一种技术型的革命的社会影响 ,其所带来的广泛意义是历史性的———中国人在整体意义上的生活方式的嬗变。在这样的变迁中 ,具有显性变迁特征的城市商业业态、商业空间和消费行为也在同步发生变革 ,并日益改变、型塑着城市人的行为生活。李程骅同志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跟随我攻读“城市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这三年的时间 ,倾全力对城市商业新业态与城市空间、城市社会结构以及城市人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性出发,论证了新的商业业态与立体的交通体系对城市人消费出行呈现“中心地化”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现代家庭消费日益“郊区化”与“都市圈化”正是“中心地化”具体表现形式的新命题,强调此举能有效地传播现代消费文化,提升整体区域的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区域空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琳 《家庭科技》2021,(9):10-11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2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部署了包括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有序发展在线教育等24项工作,力破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城市消费的方式、水平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城市商业经济有着较快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与市场紧密相连。城市中各个阶层虽然与市场的联系程度不太一致,但逐渐密切是共同的发展趋势。城市中的消费水平有高有低,既有官员贵族和富商们的高消费,也有普通工商业者衣食丰足的消费,更有普通市民的低消费。因此表现在消费结构上,不同的消费水平其消费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结构也各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新理学简论     
冯友兰氏一贯主张:哲学之用,不在于提供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人生的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冯氏称之为“天地境界”。冯氏的哲学创造,其中心就是天地境界。冯氏的《新原人》一书专讲天地境界。所以《新原人》是冯氏新理学的中心著作,其他著作都是为《新原人》的天地境界说分担特别任务:《新理学》提供其形上学基础,《新事论》提供其文化哲学,《新世训》提供其生活方法,《新原道》阐明其在中国哲学的地位,《新知言》阐明其在世界哲学的地位:堪称“五翼”。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零售业以外延规模的扩大为主要特征 ,伴随着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得以迅速发展 ,而大型商业零售业一直是我国流通领域规模扩张的主导性商业形态。进入 2 0世纪90年代 ,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零售业态推陈出新 ,大型百货店的领先地位已经动摇 ;市场竞争加剧 ,零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 ;与此同时 ,外资商业集团抢滩登陆 ,给民族零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 零售业已成为高度竞争性的行业流通体制改革发展至今 ,我国零售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 ,其特点 :一是零售网点数量的持续增长。 1997年全国商业零售网点数近 15 0 0万个…  相似文献   

12.
消费无论是在商业流通发展的历史演进中,还是对新兴商业业态的崛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流通要在消费导向型经济时代获得更大发展,则必须适应消费、推动消费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商品流通体系正在快速形成,初步形成了遍布全省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但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市消费不旺盛;流通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不激烈;流通主体发育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化程度低;以满足初级交易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与业态形式大量存在;市场功能比较弱小等.为此,我们提出安徽省流通业的"12345"发展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围绕二个方向,着力三个重点,建设四大支撑和创新五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为代表的现代零售新业态对当今中国城市家庭消费出行半径的影响,并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论证了城市消费空间的“沃尔玛化”,极大地刺激了城市家庭消费方式转变,使家庭消费形成了以家庭为原点的“邻里型”、“社区型”、“城市区域型”的三级消费出行空间,从而体现了各类购物行动的效率性、自由性以及休闲性、体验性,使城市人的日常消费行为转化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致力于洞察国际形势和国内趋势,探讨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新使命:大国文创与文化小康"为主题,着眼于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协同,以科技创新助力文化创意,探索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以大国文创稳步推进文化小康。  相似文献   

16.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影响甚深.自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以来,中外思想家对其进行研究评价的著作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专门探讨其消费经济思想的论述则并不多见.笔者在研读消费经济理论时,从《国富论》中获益匪浅,深感探讨斯密的消费思想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建构社会主义的消费经济理论大厦,制定科学的消费政策,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回顾与总结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与贡献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与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开展了“影响中国经济建设的 1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遴选活动 ,最后选出 10本著作 :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 ;马寅初《新人口论》 ;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 ;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蒋一苇《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 ;刘国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为了深入研讨 10本堪称中国经济发展里程碑著作的内在价值、历史作用和意义 ,2 0 0 0年 4月下旬 ,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江苏省委党校、广东经济出版社等多家单位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 10本经济学著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的著名经济学家和中青年学者共聚一堂 ,就这 10本著作的学术地位及其对中国近五十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 10本著作再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所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 ,凝结了共和国 5 0年经济学说精华。本刊从本期开始 ,以收稿先后为序 ,对 10本书中的代表性论点摘要陆续刊发。  相似文献   

18.
历事的研究者对马克思的《神圣家族》着墨不多,然而,这部写作于1844年9月至11月的著作对马克思新哲学观的形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却不容忽视。由于以下两点,这部著作很值得深入探讨:(一)它写作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间。如果说《手稿》是马克思新哲学观的萌动,《提纲》是马克思新哲学观的确立,那么,《神圣家族》则提供了这一从萌动到确立的过渡环节。(二)在马克思一年之内写作的这三部著作中,只有《神圣家族》是正式、公开并及时发表的,其余的两部则或是手稿或是提纲,并且都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才得以问世。因此,它必定以提炼的文字和严谨的思想表达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从这个特定阶段与它的前后联系中,可以理出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孙剑平,1953年生。先后获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副教授。曾在《经济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理论界》、《江海学刊》等30余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有《市场价格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2月版)、《劳动就业概论》(合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6月版)、《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邓小平经济思想研究》(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五部著作。为…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法律系编的《西方政治思想简史》第242页将《新社会观》的出版时间写成一八一二年。李凤鸣先生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第179页却写为一八一三年。这两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据查:《新社会观》由四篇论文组成。第一篇论文于一八一二年写成,一八一三年初发表。第二篇论文于一八一三年底写成并发表。第三、四篇也于前后不久写成。再,《欧文著作目录》把该著作的出版时间定为一八一三——一八一四年。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