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其中,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决然离不开伦理学理论和现代伦理观的支持,而社会公正本身就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代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重视可持续发伦理学,特别是要重视社会公正理论和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是学术界的迫切任务;要用马克思主义公 论阐明当代中国的社会公正原则及其在经济伦理学、企业伦理学、生态伦理学中的具体运用,阐明分配公正、企业公  相似文献   

2.
3.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繁荣至今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也大力倡导社会公正的实现,只不过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更加提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实现”,这种“公正实现”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经济公正·企业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古今中外最基本的道德,是伦理学的中心范畴。社会公正是以社会为道德主体的道德公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正;经济公正是指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公正,在一定范围内经济公正可狭义地理解为分配公正,而分配不公正往往会引发社会矛盾;企业公正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的公正,企业公正分为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  相似文献   

5.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和谐发展,它要求实现全人类代际间发展机会平等条件下的协调发展与共同进步。这就呼唤人类实现性别公正,性别公正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反之性别歧视则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推进性别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试论生态社会的新伦理学——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生态伦理演化的大体历程 ,提出应当超越“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论争 ,树立“天人和谐”的价值观 ,并分析了目前生态伦理学说的缺陷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呼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服务为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就需完善社会政策、维护经济公正。完善社会政策、维护经济公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和伦理维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公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伦理观念源于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而提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孕育和思想准备,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区别于传统伦理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学从人与人关系的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在西方生态伦理学领域,非人类中心主义居于主流。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技思想的理论支点 ,建筑在地球仅仅是僵死的物质和仅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假设基础之上 ,要改变这种“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 ,需要现代科技哲学向地球生态共同体观念的转向。由此笔者试图揭示并确证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在描述伦理、规范伦理和哲学伦理思维方面体现出来的生态伦理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以及在伦理学的相对论、目的论、功利论和道义论传统上的历史渊源及多样性发展 ,认为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多样性优于单一性并具有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法律、制度与习惯就如同该社会的行为或态度,如果它们反映或表达了那些负责制订和维持它们之人的具有移情的关怀动机的话,那么它们就是正义的。类似地,同样的评判也可应用于社会的经济制度。移情对绝对的不良处境有特定的敏感性。如果关怀伦理须在社会正义这样的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同情在一种以移情为基础的关怀伦理那里就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关怀伦理不必将其自身局限于个体性的道德问题,相反,它还能够处理那些涉及大范围的社会或国际性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形成和社会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培养当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为前提。生态伦理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树立起生态整体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德性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十分强调德性对于个人和城邦幸福的至关重要性.但在个人善与城邦善二者之间,他更强调城邦善的优先性,认为城邦的善更为重要,更为完满.并进而认为,城邦的善即正义,正义即合法与平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据,是城邦立国的原则和社会安定的基石,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对制度伦理的探索无疑具有久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已然具有广泛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并未在实践层面得到彻底贯彻。伦理学的证明在道德上为可持续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伦理辩护,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具有现实意义的伦理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证明和辩护可以在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这两个维度及其统一性上来展开。把代际伦理仅仅作为生态伦理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是有缺陷的。如果说生态伦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伦理维度,那么代际伦理则仍然是人与人的伦理维度,但与传统人与人的伦理维度已经有了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南京市江宁区在大开发进程中,从规划入手,坚持用现代生态思维、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生态优美和社会进化的协同共进的新模式。基于对江宁区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应用全球化定位战略、生态优化和效率超越战略、科教先行、自律民主等思想来指导江宁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求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的操作原则体现了一定的生态伦理意蕴:(1)减量化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2)再利用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持续生存原则;(3)再循环体现了生态伦理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理念。它的经济模式与生态伦理思想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贯穿着一种伦理精神,那就是社会正义。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而社会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要用正义的原则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正义的精神协调好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管理伦理的公正理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管理伦理思想史上,公正一直就被思想家们指称为管理活动的伦理价值目标,一定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形成,都是靠公正这种道德信念进行整合才得以可能的。公正的实现依托于管理,公正可分为个体公正和社会公正,个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管理,社会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人们对社会的管理。作为管理伦理的理念,公正的原则包括自由和平等原则,其有效实现有待于人们作出各种管理措施,包括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实行民主的管理决策,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建立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能源领域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社会公正理念的落实,解决能源不公问题已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与营造公平社会环境的重要体现。能源领域社会公正的基本保障策略应该保证社会制度的公正以解除能源领域实现社会公正的实践障碍,促进伦理观念更新以解除能源领域实现社会公正的主观障碍,保持经济正义以完善能源领域实现社会公正的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其具有不同内涵,总体而言,传统社会正义观是一种抽象理性的正义观。与此不同,现代社会正义观,尤其是马克思社会正义观是从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出发揭示了社会不正义性及其根源,并在分析现实社会基本结构中力图建构一个正义社会。不同内涵的社会正义观研究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