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鉴胡注表微》是陈垣史学的一座高峰,以往的研究尚未能充分发掘此书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的总结及有关社会、人生的重要史学思想。《表微》的创作缘于陈垣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开展“有意义之史学”的提倡,以及对胡三省史学的同情、理解与表彰。陈垣在《表微》史法诸篇,通过阐释胡氏注文,结合自身治史经验,运用近代科学精神和规范,从史书体例、历史考证、史学评论等方面总结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史学方法。《表微》的史事诸篇,阐发了陈垣对社会政治、民族与宗教、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深邃史识;并通过陈古证今,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抗日救国思想,充分体现了史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全  王刚 《浙江学刊》2005,(2):139-143
近年来,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成为中国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主要从治学方法的角度,在已有的关于中国学术界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讨论的基础上,对一些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丧失"朴学"传统的种种"失范"现象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认为批评乃是保证学术规范和学术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并呼吁学界同仁从对中国学术建设和学术发展负责的高度善待批评.  相似文献   

3.
王应麟在学术上兼综各家,亦遵从"尊德性"与"道问学"之理论范畴,有关南宋乾、淳诸派学术关系的绍述,表达了从心学、理学向文献之学发展的独特理路。其思想与学术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乾道、淳熙思想高峰后的业绩继承和文献整理诉求,这直接影响了他在文学史学、文学批评、文学考据诸方面的成就。他在词科学术与词科文体写作上的独特贡献对于清代考据与辞章的合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4.
章学诚论辨     
本文围绕关于章学诚的评价问题进行论述,指出学术界有人对章学诚的学术和人品贬抑太甚,有悖客观事实,必须辨明。文章强调:章学诚的治学精神和学术贡献不仅不比考据学派逊色,反而更胜一筹;他对同时代学者的批评能中其要害而非挟私泄愤,根本不存在缺少史德的问题;他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5.
陈永霞 《社科纵横》2015,(1):138-141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国史学的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动,传统儒家伦理史学解体,以"史界革命"相号召的"新史学"渐成主流。作为史学组成部分的史学评论,于此时也得到了发展。新的史学评论标准得以确立,民族与国民的进化发展成为其社会政治评价标准。在学术评价标准上,要求历史研究应该探求社会进化发展的公理公例,强调历史解释;在编纂体例上提倡通史,章节体;强调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等。  相似文献   

6.
《求是学刊》2018,(5):164-172
作为一部以私修身份巍然入列正史的著作,《新五代史》既是欧阳修本人在史学上的代表作,也是北宋中叶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和学术思潮等在史学领域的鲜明映照,堪称学者个人学术旨趣与时代变动的有机结合。其编纂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借助"存其大要"和"不没其实"的史料采撰原则,尝试对五代历史治乱兴衰之故作出可永为世鉴的规律性探讨。这既是其明显区别于《旧五代史》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北宋前期史学由草创而臻于精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认为史学应该同现实、同社会要保持一定距离,甚至认为史学最好"超越"现实,21世纪史学应该"降落民间",这样才能避免史学泛政治化.这些看法实际上是把史学作为"纯学术"看待,不很强调史学的社会作用.由此看来,讨论史学与政治究竟有没有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值得重新认真讨论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新认识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认识清楚的现实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回答,不仅会影响到史学自身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方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蔺文龙 《社科纵横》2014,(9):124-127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以及以名物诠释考察诗旨的新探索,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史学评论的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评论标准是史学评论的中心问题。由于史学成果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内容广泛而复杂 ,从而决定了史学评论标准的多角度、多层次。史学评论的主要标准应体现为两个方面 :以对于史学自身及相关学科所具有的意义而形成的学术价值标准 ;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而形成的社会价值标准。学术价值标准应强调史学成果的求实与创新 ,而社会价值标准则侧重于史学成果对引导人们认识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对精神的陶冶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运用这两个标准时 ,应注意评论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可变性、客观性以及两个标准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第4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史学术委员会建立于1958年,是隶属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的一个全国性研究机构。M.涅奇金娜院士一直担任委员会主席。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全国的史学研究;帮助总结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的史学经验;促进对资产阶级历史科学现状的分析与批判;帮助提高史学的研究效果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靳艳  李少浦 《社科纵横》2012,(9):112-113,117
克罗齐历史主义思想中的精神、自由历史和当代性是其理论的史学价值所在。克罗齐把精神等同于全部的实在,把世界纳入精神之中,认为精神之外别无他物。精神不断丰富自身和超越自身的活动就是历史。人通过精神,也只有精神才能让过去的事物以活的方式展现出来。人通过精神对过去事物的反思,才能达到对自身认识的不断进步,对自由不断追求。其史学命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4,(3):147-153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问家.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他挑起1923年的"科玄论战",成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学术和政治活动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对治学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的转换,加快了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研究历史的人群却在不断更新。时代赋予每一代人的使命各不相同,而每一代治史之人又因此为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随着近些年来学界的求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登上了学术舞台,随之而日益受到重视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整合不同学术资源、融合各地区各时段的历史研究于一炉,以达到推动史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出于上述追求,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从2014年起,全力发起"古史新锐南  相似文献   

14.
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史学是最近30年西方史学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探索。赞赏者认为它是继传统史学、新史学之后历史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甚至认为这种新探索和社会人文科学领域其他的新变化一道预示着一次新的文艺复兴的到来;反对者则认为它是“凝视肚脐的思想游戏”,使史学变得虚无不定。本文基于对新文化史学作品的分析,认为其中呈现的独特历史形象,不止是某几个学者的个人兴趣,而是针对史学内部的问题和外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挑战而进行的创新。其实践体现了开放的学术精神和综合地再现历史的研究取向。因此,虽然断言新文化史学开拓了新的史学范型似乎还为时过早,但至少就目前来看,它代表了现代历史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安民 《求是学刊》2013,40(2):157-163
王夫之的历史借鉴思想在《读通鉴论》中有集中的体现,在其卷末"叙论"系统的论述和文中个案评述的结合中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注重史学在历史借鉴中作为中介的重要性,强调对历史借鉴的自觉意识,阐释了历史借鉴的辩证方法,指出了历史借鉴的广泛性。这一内容丰富而有机联系的历史借鉴思想,对于治国安邦和修身治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口碑史学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碑史学,也称口碑史料学、口头史学、口述史学等,就是借助现代化手段,运用人们口头流传的历史资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出现于美国,近二十年阀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史学界一种值得重视的新倾向.一、口碑史学的产生和发展口碑史学的首倡人是美国内战史专家阿兰·内文斯.1938年,内文斯发表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提出希望创立"一个组织,它能系统地搜集和记录口头传说以及六十年  相似文献   

17.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04,(3):194-196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的学术地位与社会影响下降,其原因不外乎:客观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发展主题及其需求发生转换;主观上,史学研究游离社会发展主题,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不容忽视.要改变史学的这种边缘化趋势,必须重塑史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及时调整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史学的正统观念,肇端于两汉时期.这一时期史学正统观念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重视宣扬天命王权思想,以为王朝建立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提出神意解说;其二是通过构建历史王朝统系,以确立史学上的正统主义;其三是通过"摒秦"与"宣汉",来否定秦朝的历史统绪,确定汉朝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载创立的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是儒学的分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创始人多学科融合下“旁求合道”的治学路径密切相关。多学科融合能够促进理论创新,“旁求合道”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及成就“远器”的志向,从而成就宏阔的学术理想。在张载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都能博采诸家学说,其学术转向过程中的“所弃之学”与后转之学具有内在关联,其中的鉴式功能与阶式功能共同推进张载的学术理论创新,尤其是阶式功能在“旁求合道”的多学科融合中发挥了独创性作用。从而造就了张载阔达、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家国情怀,创立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关学。探寻张载“旁求合道”的治学路径,对当下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浙东史学流派简史[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地区在历史上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两宋三百年间,更是书院林立,学者迭出,讲学论道蔚然成风,号为“邹鲁”、形成所谓“浙东学派”,而其主要成员皆注重史学,其主要贡献亦以史学著称,所以浙东学派实质上是一个史学派别。元明时期,整个中国的学术文化均处低谷,浙东地区的史家们虽亦受影响,但却能在低谷中求生存,依然承接宋代浙东史学流派先辈们的遗绪和精神,为史学作出应有之贡献。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随着时代和学术的变迁,浙东史学流派再度崛起,并终于走向它繁荣的顶点。总之,从宋至清,浙东无数史家在大致相同的精神鼓舞下,著书讲学,师友相传,共同为史学开辟天地,成为一个独特的史学流派。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持续最久的史学派别,为中国文化史上所罕见,而其精神更让人敬佩和仰慕。兹简述浙东史学流派发展史如后,因篇幅所限,文中详略不一之处,敬请读者鉴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