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铃铃 《社会工作》2011,(20):94-96
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的流转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着农村利益分配和重组,进而导致农村既有的阶层结构发生分化和重构。所以,土地流转已经或者说正在成为农村社会成员实现社会流动的一个阶梯,这一社会现象对农村基层民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从历时态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阶层结构重组的影响过程,并且借助阶层结构变化这一中间机制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村基层政治带来的契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试论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安存 《唐都学刊》2002,18(3):18-21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其实质是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重新分配。它对政治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对政治决策的均衡性和公正性的挑战 ;不同阶层利益指向的差异性对政治整合有效性的挑战 ;阶层间差距的扩大和磨擦的加剧对政治稳定性的挑战。对此的应对措施主要有 :以制度创新引导和保证人员的合理流动 ;完善政治沟通机制 ,减弱阶层分化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完善利益表达形式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11,26(7):54-55,58
阶层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在当今中国,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与趋势及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对于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性,强化阶层分化的向上性,提高社会阶层的认同度,增强社会阶层利益的整合度,不断巩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基础,是现阶段协调阶层关系与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黎明  李卫东 《社会》2009,29(5):114-131
本研究利用2007年“阶层背景和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分析阶层背景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探讨了市场转型期间的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发现在市场转型过程中,政治与市场的同进化过程同样是新旧利益群体竞争性的分化与共享,以及对体力劳动者阶层子代本科毕业生排斥的过程,政治与市场的汇流使得优势阶层被垄断性继承,从而使代际继承呈现二元分割性。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8,(1):31-38
早期耶可比所生活的时代是市民阶层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阶层已经从分散的形态演变为一个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市民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提出经济的、政治的以及道德方面的诉求。耶可比可谓充当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代言人,他批判了霍布斯、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对市民自由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经济自由以及道德自由,以此来保证市民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方官僚经济理论,地方政府官员在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地方政府官员对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政策具有强烈的政治驱动力,主要包括权力、晋升、政绩和公共声誉.为了激发地方政府官员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积极性,必须正确处理官员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日常生活在人际关系、婚恋情感、生活消费、日常闲暇、居住空间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呈现出区隔化状态.仪式性人情中的阶层剥削、婚姻缔结中的阶层位置维系、村庄闲暇中的阶层表征、公共文化参与中的阶层位置展示、生活空间配置中的阶层固化、社会群体意识中的阶层认知是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的实质.农村工业化历程中逐步产生的资本区隔、权力区隔以及两者“结盟”之后生成的阶层流动阻隔之网是日常生活区隔化的缘由.农村日常生活区隔化既是农民阶层分化的表现,又构成农民阶层分化再生产的社会机制.随着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断固化,阶层流动渠道被阻断,村庄社会秩序将由于“结构紧张”而趋于紊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导阶层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社会主导阶层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而狭义社会主导阶层则指的是社会精英。在社会中起具体指导作用的广义和狭义的社会主导阶层,各自又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社会主导阶层与政治主体、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导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政治主体、政治文化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姚海波 《社科纵横》2008,23(4):28-30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体主要是乡、村两级组织,乡村范围内的企业组织和村民.其矛盾的实质都是利益最大化的争执.其深层次原因一是农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滞后,农村人口过多,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减少,农民的物质追求远远没有满足和实现.其二是乡、村政权组织功能、角色定位不当.农村基层组织本应是农村社会纠纷的主要仲裁者和公正"法官",而不应该沦为利益主体,"与民争利".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政治文化是政府与农村、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在文化上的表现,它对我国农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治理经历了动员参与型政治文化和初级参与型政治文化两个时期。目前,农村治理的参与型政治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而言,应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消除城乡二元格局;从正式制度的角度而言,要进一步完善法制、放松管制,适应WTO的要求理顺政府与农村的财政关系,并鼓励农民参与国际竞争,鼓励农民成立各种团体,以培养其政治参与能力。同时,健全农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8):86-88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其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转型,即从建国初建立并维系了几十年的整体性社会利益结构向多样化利益结构的变迁。阶层分化态势下,社会资源占有的新格局必然会带来各阶层的经济落差,引起阶层间利益冲突,利益相对受损阶层会产生心态失衡的现象,滋生犯罪。同时阶层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激化犯罪。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暴力犯罪的原因,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阶层对立与暴力犯罪的关系,阶层分化是现阶段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农民作为一个阶级,总体上收入差距很小,也普遍贫穷。十年后的今天,农民这一阶级逐渐分化为若干个比较明显的利益不同、愿望要求不同的阶层,这些阶层大致可概括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农民工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农村党政管理者阶层、盲流阶层。不同的阶层都在逐渐富裕,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富得特别快,  相似文献   

13.
人民内部矛盾面临的新课题──利益群体矛盾靳连芳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和阶层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  相似文献   

14.
私营经济两大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及其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营经济两大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近期看以合作互利为主,对立为次;从长期看,对立关系始终存在,是否会演化为激烈的对抗取决于政府调控的力度。调控应以公平和效率为尺度,从逐步增加雇工阶层劳动收入、引导雇工阶层将储蓄转为直接投资、引导雇主阶层把非劳动收入的一部分转为公用、抑制雇主阶层的挥霍炫耀性消费和取缔其非法收入五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的村级民主实践,在实行村民自治前,只是实现政治运动、政治斗争、政治目标的手段。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村级民主,最大的特点是在背景转换的情况下,民主不仅作为手段且已作为村治目标。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相关实践,体现了村级民主的演变及村治创新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最重大的民主实践在农村。农村与利益相关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践,通过村民自治式的村级民主,协调乡村利益关系构建相关秩序,以此实现农村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刘少杰 《社会》2008,28(3):46-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分化,这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从贫富差别、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视角对利益关系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与社会利益关系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研究利益关系变化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增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目前增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类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增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的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西安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分化为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上述十大社会阶层在全国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社会阶层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的地位迅速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社会阶层的地位迅速上升;贫富不均。西安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的启示包括:关键要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市委和市政府尽快建立有效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经济、政治、文化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民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就业和再就业应列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弱势阶层受损补偿准备金";大城市应构建"菱形社会结构",尽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大城市应多管齐下,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向弱势阶层倾斜;我们应在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设立"民意接待室";新建"和谐社会指标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农村成了滋生邪教组织的温床。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与反邪教的关系,构建反邪教的农村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群 《求是学刊》2002,29(4):48-52
文章认为现有的土地制度已严重影响和束缚了农民非农转移与农村发展 ;由行政手段主导的均田制向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转变 ,以及在此基础上土地权利的自由流动 ,是我国农村市场取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WTO的挑战 ,应建立新型的农地关系 ,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与保护农村利益的关系 ,实现农地合理、有序的流转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