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人性尊严的承认,已成为近代法治社会告别过去的最重要标志.但人性尊严又很容易沦为空洞的伦理原则,因此,如何将人性尊严保护纳入法律体系便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对人性尊严的保护,首推德国基本法第1条第1款的规定,其为人性尊严提供了宪法上的基础,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亦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完善的有关人性尊严保护的教义体系.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人性尊严在中国的重拾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性尊严的实现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背景,需要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健全的政治环境,其实现不仅仅是法治本身所能承担的任务。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法治在实现人性尊严、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相反,法治乃是其中最重  相似文献   

3.
袁立 《太平洋学报》2011,19(7):10-19
劳动权国家保护义务存在不同的审查基准,在审查“国家如何尽其保护义务”时,应以“过度禁止”作为侵害的界限,以“不足禁止”作为保护的底线;在审查“国家应保护到什么程度”时,应以自由权为上限,以人性尊严为下限;劳动权国家保护义务还需以以法治国、比例原则为基准。劳动权国家保护义务涉及“加害者-受害者-国家”三方关系,容易使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因此保护义务亦存在一定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试论儒学性善论及其与宪政精神的疏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人性理论,其中,天人合一、人性本善、性三品等三论共同支撑了儒家文化性善的人性理论大厦.儒家文化并未能孕育西方式的宪政,事实上,儒家文化在根本上与宪政精神相距甚远.具体而言,这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天人合一论对人主体性地位意识的消解,使儒家文化缺少对人性尊严的超验性认知,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权意识的缺失.其二,人性本善论和对人主观自律能力的高度自信使儒家文化对权力的腐败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未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方案.  相似文献   

5.
司法权的本质是一种解释法律的权力.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法律的解释,这一服从主要体现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法律解释中的法律意义的考量必须以法律文本含义的客观性为前提.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应该捍卫司法克制主义的法律解释立场,反对过度解释法律.  相似文献   

6.
马国钧 《学术交流》2001,26(6):6-11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客观环境和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它不仅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还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样必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国有经济中的业主、管理者、科技人民同样是国家建设者,其中的优秀分子,有要求又符合党员条件的、应该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这样有利于发挥党的社会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保护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以法律视角看待“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支撑,然而日益扩展的市场却不能有效实现人权,尤其是经济自由、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予以必要矫正.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明确界定市场环境内相互冲突的人权界限,以及国家为尊重、保护和履行人权义务时可以运用的工具和程序.  相似文献   

8.
刘春玲 《社科纵横》2010,25(4):64-67
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是基于一定的法治文化背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警察枪支使用的一整套法律规则体系。此规则体系属于公法范畴,主要处理的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是立宪主义和公法哲学的核心范畴。因此,警察枪支使用法律制度是基于立宪主义基础之上的、存在于现代公法哲学指导之下的,以公平、正义为主要价值导向的,体现有限权力、人性尊严、基本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能够帮助医学研究者了解并治疗帕金森氏症、脊髓损伤等许多重大疾病.然而,由于在提取人类胚胎干细胞过程中需要摧毁胚胎,所以该研究的合法性受到争议.通过对美国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知道,体外胚胎的法律地位具有三种情形,即"人"的模式、"物"的模式以及尊重模型.当前,中国的法律并未对体外胚胎的法律地位做出明确规定,但鉴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巨大医学前景,应该在法律上对这一研究持支持立场.可以参照尊重模型来完善中国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汪琼 《浙江学刊》2001,(2):31-34
保罗·泰勒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界持生物中心主义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环境伦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尊重自然>一书中.他在"生物中心主义"的道德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尊重自然"当作一种终极的道德态度.并且认为"尊重自然的态度"必须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对新闻出版进行管理和调控,追求和争取其政治认同效益、文化与科技传播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效益的最大化,是世界性的国家共同行为.世界各国时新闻出版的管理,均把法律作为根本规范,以法律为依据,辅之以多种方式.当代新闻出版的管理,已经不单是传统媒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新兴媒体互联网的管理.新闻出版管理和新闻出版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以保护人权为责任,以建立良好传播秩序为方向的管理,是维护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就一个国家而言,同新闻出版的管理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侧重的方面也不相同,保护范围、力度和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超越时代、超越文化传统、超越经济发展、超越法律的自由.新闻责任论融进新闻自由相对论理念,是西方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一个世纪性新变化.新闻责任论出现后,少数发达国家对外却仍然主张绝对的新闻自由,国际上称之为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如何应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关键是构建本国健康、良好的传播秩序,保护国家的表达权、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不断改善和提高本国的人权和表达权的保护水平,同时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在世界传播领域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进而使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及其包藏的意识形态目的无法奏效.  相似文献   

12.
眼下,有很多尊重常挂在人们嘴边,或者经常见诸各种视读材料。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尊重民意、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师长等等等等。诚然,这些都是值得尊重,也应当尊重的。然而,在众多的尊重中,却很少有尊重劳动一说。这种对劳动的忽视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在成打成捆的尊重中,劳动是特别应当尊重的。说劳动是最应该尊重的,大概也不为过。因为,劳动之于人类,劳动之于社会实在太重要了。劳动是财富之父。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不论是精神财富,还是物质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没有人的劳动,就不可能有任何社会财富。劳动创…  相似文献   

13.
马得懿 《太平洋学报》2010,18(10):24-33
沿海滩涂独特的地质学特征,导致现行土地类法律和海洋类法律沿海滩涂的保护与利用具有冲突性和不协调性。在海洋权利群出现公私法互相交融的情形之下,对于沿海滩涂的法律规制应该在自治与管制平衡的机制下寻求一种合理的制度模式。这决定了沿海滩涂的保护与利用,应该是融入了环境理念、生态维系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一种受限制的法律调整模式。由此所形成的沿海滩涂的保护与利用制度,应该囊括沿海滩涂的法律属性、沿海滩涂使用权流转机制、沿海滩涂征收问题以及沿海滩涂利用中的环境保护机制等范畴。  相似文献   

14.
文化权是一项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也是中国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正确解读宪法上的文化权,对于促进公民文化权的实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宪法所规定的文化权包括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权、文化生活参与权和分享权、文化成果受保护权等内容。宪法上的文化权具有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的双重性质。国家对公民的文化权负有尊重的义务,并负有给付义务、制度保障义务、组织与程序保障义务以及保护义务等保障义务。国家应当在积极保护与充分尊重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切实保证每一个公民充分享有宪法所规定的文化权。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学术交流》2005,(8):131-133
姚斯接受美学的核心就是要以尊重接受者为中心,从强调"读者中心"到"为什么要以读者为中心"以及"如何实现和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最终推导出文学史不应该只是作家史、作品史,而应该是包含读者接受的历史和社会性的接受美学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作家的文学史、批评史,也是文学接受者的文学史、批评史;文学史不仅仅是人类创造的思想史,也是人类的艺术史;文学史不仅仅是属于历史的文学史,也是当下时代的文学史.推倒文学的围墙,让文学接受者与文学本身对话,让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想对话,让当下时代与历史对话,应重新编写我们当下时代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康娜 《学术交流》2008,(1):55-57
美国普通法婚姻相当于中国的事实婚姻,从兴起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普遍承认到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废除历经多次法官和学者的讨论,现在保留下来的普通法婚姻规则既尊重普通法婚姻存在的现实,又能有效防止普通法婚姻带来的弊端,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律规则,也是协调国家干预和个人自治的一个良好范例,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借鉴美国的普通法婚姻规则,我国应该打破现行僵化的事实婚姻认定制度,规定更加灵活、具体和尊重现实的认定规则;为了更好地尊重当事人的私人自治,该事实婚姻认定制度应该是一个可辩解的推定,可以被当事人通过证据推翻;此外,还应规定请求确认事实婚姻的时效限制,以解决司法效率问题和防止可能的欺诈性诉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权利实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提出了"最低核心义务"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对"逐渐实现"的义务的反思,它承认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某些要素为国家创造了一种立即实现的义务,这种义务不受"逐渐实现"的义务的限制,并以此作为评估政府义务的基础.委员会正是通过"最低核心义务"来强调政府实施权利的必要的步骤,以此来规避确定权利内容的困难问题.对最低核心义务的界定主要借助于两个被广泛使用的分析框架:一个是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一个是行为义务与结果义务.对最低核心义务概念应从多维视角加以理解,它既包括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也包括行为义务与结果义务,是一种多维度的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学界时生存权的理解众说纷纭.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生存权争议的解决和生存权的实现,也会给学术交流带来重重困难.对生存权的界定,应充分考虑国际社会对生存权的理解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存权既不是与生存有关的所有权利的总称,也不仅是温饱权,而是温饱权基础上最低限度合于人性尊严的权利,包括社会保障权、适当生活水准权和健康权.生存权属于社会权的范畴,因而不但要从权利角度,还要从国家义务的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李林 《学习与探索》2006,8(1):30-36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人权的保护。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官方文件。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不仅在立法和国际关系中明确承认人权,而且还更积极保障人权。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主题报告中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吉登斯的生态政治观在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种。一方面它不苟同于以“改造世界”为核心的生态激进主义观点,另一方面它揭示了“放任自然”、“退出自然”为主的生态自然主义不现实性。整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便是吉登斯的生态政治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本文把它概括为“自然的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二是强调人对自然、世界的参与性和共存性。尊重自然,让自然自然地存在和发展,其“尊重”是人在尊重,其“让”是人在让,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反射性不断整合自身与自然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古登斯的自然终结论,对绿色理论的批评,反射性生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论述,提示了其生态政治观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