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文学广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学广告见证了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不仅促进了新文学作家和作品的传播,而且提供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原始文献和版本信息,更是现代书刊广告的经典范本。  相似文献   

2.
新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以后,地方高校在新文学由北京向全国扩散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接作用。以天津为例,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高校为新文学在津的创作、审美、传播、研究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平台。同时,新文学的实践主体也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史精英下移至普通知识青年群体。这一群体通过对城市日常生活、公共领域、社会情绪等投以文学关注,得以将视野延伸到象牙塔外,加入属地城市现代文化的构建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当中国新文学家肩负启蒙的时代重任进入文学创作的时候,节日习俗便成为其透视国民性的重要场景.以鲁迅、沈从文、老舍为新文学中习俗/国民性的典型表现者,他们以丰富的节俗叙事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愤懑情怀、深刻的文化焦虑和现代人性之思.同时,由新文学节俗叙事所承载的时代之重,也映照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4.
晚清新政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清末新政的展开及人们产业观念的更新 ,清中央和地方的农业产业行政机构开始日趋专门化 ;与此同时 ,民间以改良农业为己任的职业团体———农会广泛设立。两者共同努力 :提倡农学教育 ,发展知识农业 ;设立农事试验场 ,推广农业科技 ;奖励发明创造 ,倡导设立农垦公司。这在内外交困的时局下 ,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农业落后的面貌 ,但也顺应了时代潮流 ,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起了前驱开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春玲 《创新》2014,(3):31-34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作为现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其运行过程所具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运动轨迹和发展规律。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的内在灵魂和核心原则,是解开现代社会秘密的一把钥匙。从资本逻辑到资本异化,再到资本霸权,资本逻辑以越来越隐蔽的方式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构成了对现代社会的全面统治。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在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陈爱中 《学术交流》2020,(7):166-172+192
实证思维是西方现代语言文化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现代白话得以生成的重要思维资源。经过晚清以来物质器物的输入之后,逐步接受西方思维影响的汉语文化,在一批深受西方现代文明影响的留学生的主动输入下,现代实证思维在五四时期成为现代白话取代传统文言的主要内动力,并重新厘定了传统汉语演变为现代白话的语词规则、能指与所指关系,一种新的语言系统得以建构,并改变了汉语文学从价值观念到文体形式的存在方式。在内容上和语词逻辑上的"求真"和强调时间性的叙事性元素成为汉语新文学主要的文学观念和文体组成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在乱世中一出现,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汉学界很快便对其展开译介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从1926年至1986年的60年间,欧洲的法国、德国、捷克等19个国家,共翻译出版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谢冰莹、丁玲、艾青、赵树理等作家和诗人的作品约200余种;共发表、出版研究论文、论著近300篇(部)。欧洲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新文学的崛起是革命风暴的产物之一,因此对于中国文学崛起的研究,会有助于讨论和修正已有的相关观念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认为"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充分而坚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历史逻辑上,"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认为理解与把握"两个维护"的这三重逻辑的深刻意蕴,是将"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9.
宁莉娜 《求是学刊》2002,29(6):51-55
逻辑方法曾囿于哲学视野之内 ,为哲学论证服务 ;外化于哲学视野的逻辑方法 ,发展成为哲学分析的有效工具 ;现代逻辑以特有的形式化分析方法 ,改变了哲学的发展方向。对哲学进行逻辑分析、对逻辑进行哲学反思 ,构成了 2 0世纪逻辑与哲学多姿多彩的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0.
叶烨 《学术交流》2007,(8):156-160
作为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阿英树立了与时代同步的史料观,并以史家宽广的眼光和标准来观照史料。他较早地认识并阐述了新文学版本的重要性,形成了独辟蹊径、逐渐成熟的选文思想。他不仅以文学性和艺术性来评判文学史料的价值,而且大胆地肯定被作家本人所删弃的作品的史料价值;他不仅阐述了日记、书信的历史参考价值,并且在确认"文坛指掌图"价值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史料工作的特殊价值和独立品格,将其与文学创作视为是同等重要的学术事业。研究阿英的新文学史料学思想及其前瞻性,对于正确认识史料工作的地位,激励研究者致力于史料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中国的士人政治中,士绅作为乡村社会权力载体无力遏制以社会资源掠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政治权力扩张,因而无力维持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的均衡状态.科举制废除以后,晚清的"派官设治"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使得权力配置进一步失衡,进而导致了反体制的革命型政党的产生并在双重压力下向乡村渗透,但政党内部时刻存在脱离乡村、向上垂直流动的张力,这种张力可能造成政党社会功能蜕化、权力性质改变从而形成新一轮的权力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后马克思主义学者巴特勒、齐泽克与拉克劳三人围绕着霸权逻辑与现代康德主义的争论把近代哲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等问题推到了现代哲学的前沿,并成为现代政治哲学难以规避的棘手问题。他们之间所展开的对话和争论折射了现代政治运作中所蕴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张力。巴特勒和齐泽克认为,拉克劳有关霸权逻辑的空能指概念无非是康德主义的先天形式加经验内容的现代变种。拉克劳对此给予坚决的回击,并认为其政治霸权概念是一种具体的抽象,而非政治哲学中的康德主义的二元论。相反,巴特勒思想中还残存着诸多黑格尔的本质主义的成分,其文化翻译和述行等概念不但与其政治霸权的概念不冲突,反而更说明了其霸权逻辑的普遍性和有效性。西方左派的这一争论将有助于深化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路  张立娜 《求是学刊》2007,34(3):5-11
“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逻辑学”是国内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其中,“没有逻辑”说还分为绝对论者和相对论者:绝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形式的逻辑;相对论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但只有非形式逻辑。之所以学者们在此问题上争论不休,是由于双方对什么是逻辑有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中西逻辑学比较之前,首先要确定一种统一的逻辑观念,因为逻辑观念是逻辑理论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研究的四种文学史观和三条现代性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闯琦 《唐都学刊》2004,20(3):122-125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思路的分析,清理出近20年来对当代文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和制约的四种文学史观和三条现代性线索,并对这四种文学史观之间的内在冲突和对抗事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逻辑与自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求是学刊》2008,35(5):34-40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逻辑是用自然语言表述的,现代逻辑是用形式语言表述的.这种观点暗示着现代逻辑不能解决自然语言中的问题,而传统逻辑能够解决.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虽然有形式方而的区别,但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句法和语义的: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谓词结构.由此区别出发,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形成了对自然语言的不同解释.而后者的能力无疑更强.  相似文献   

17.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从亚里士多德创立演驿逻辑、培根批判亚氏逻辑提出归纳逻辑,到莱布尼兹肯定亚氏逻辑提出逻辑的数学形式的发展方向,预示着新的逻辑方法的形成.新逻辑方法的形成,对哲学方法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西方哲学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换之一的"语言转向"就是借助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传统哲学问题进行改造,它给当代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法,这种逻辑方法也是现实哲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论信用研究的逻辑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家瑶 《浙江学刊》2005,(3):186-189
从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的统一中认识信用关系是信用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上把握信用生成基础以及从原有观念作用机制与现实社会变化发展实践的尖锐冲突中分析信用缺失根源是信用研究的基本逻辑行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制度和环境要求中思考信用重建是信用研究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9.
权绘锦 《社科纵横》2012,(1):97-99,106
晚清历史小说观念的新变始于"小说界革命"。尽管梁启超等人对历史小说颇多责难,但觚庵、黄人等却能在客观冷静地正视历史演义传统弊病的同时,体现出对历史小说文体特征的反思和探索。尤其是吴趼人的历史小说观及其创作实践,既受到维新改良运动的影响,也具有晚清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现代性因素,因而体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立  王琪  秦鑫 《学术交流》2012,(1):211+209
2011年11月9日至10日,由澳门大学主办,香港国际金庸研究会和海宁市金庸研究会协办的金庸与汉语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召开。来自德、美韩等国和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30多位专家学者论剑澳门。金庸先生为研讨会发来贺信并专门派秘书李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