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将把政府的行政职能纳入到人权保障体制中,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但是,在目前权力巨大的行政体制和以经济建设为政府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实施人权保护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之处。公共政策的实施主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但人权保护更主要是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当在政府与市场(企业)结为一体时,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困难更大,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培育公民社会将是中国人权发展的最终途径。此外,政府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还需建立客观有效且易行的地方政府人权职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国家人权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方国家以“天赋人权说”为基础,提出了“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并计划以此作为下个世纪国际秩序的核心思想,为西方的干涉和霸权服务。从理论上搞清国权与人权的关系,成为我国学术界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国赋的;只有国家或社会共同体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才是人权的惟一来源和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也具有了某些国际性的方面。人权的国际性方面诸问题的解决,仍应以国家主权为前提和基础,并不能构成对国赋人权的否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人权的国际性方面推行基于人权理由的新干涉主义,成为冷战后国家主权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所警惕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尤其应注意西方国家利用霸权地位向世界灌输其人权理论和人权标准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人权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权与发展有着共同的目的。人权的普遍实现,离不开发展;发展离开了人权,也会失去方向和意义。发展观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人权与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化。人权作为目标、内容和标准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把以人权为基础的方法运用到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庆霞 《求是学刊》2003,30(6):29-34
人类社会正处于全球化转型的进程中。在此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产生的背景、全球化对本土化的冲击与本土化对全球化的抗衡、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特质的总结和概括,论证了盲目移植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弊端.进而认为,应该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建立适用于本土文化背景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权蕴涵,而且明确了我国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属,确立了我国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我国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根本方法和具体措施,因而对我国的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日本式集团主义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婧 《日本学刊》2007,(3):118-128
日本式集团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具有对集团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等级观念、模(?)责任体制、内外有别的特点。日本式集团主义在日本企业走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负面大于正面。日本企业欲加快本土化进程,就必须冲破日本式集团主义的樊篱。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与国内形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同时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快速本土化,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在华跨国企业研发本土化行为进行描述,进一步分析其行为对我国科技和人才的影响,最终提出建议,使其增强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正面作用,降低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迅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权从政治性宣告向司法实现的进一步转型。从人权司法化问题的明确提出到现在,中国人权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人权观念认可阶段、人权立法保障促动阶段和人权司法保障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法治国情从所依之“法”到所治之“国”均发生了诸多变化,促动着对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法治国情所依之“法”的变化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正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转变;正从“政治思维”向“法治思维”的思维方式转换。法治国情所治之“国”变化显现为:“中国梦”将深刻促动中国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化对依法治国有更高要求;主要社会矛盾转变对依法治国提出新要求。当前,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必须立足现有的法治国情,其现状也是现有法治国情的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种因素的互动中推动中国法治国情的发展,而法治国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陈丽君 《浙江学刊》2012,(2):106-110
旅游语言存在本土化意识较弱的状况,由此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旅游地语言种类减少和旅游者得不到异地体验的新鲜感.提出要以体验式旅游为契机,挖掘方言文化,制订科学的语言规划来处理好旅游语言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是由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结合而成。试图阐述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人权亦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人权理论与实践中 ,应当重视道德所起的作用 ,即道德具有逻辑的优先性 ,人权在本质上是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人权的差异性是由人权的道德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The life cycle of international norms is not actually a process of emergence, diffusion and internalization. As is shown by the logic of argumentation and the relational logic of process- oriented constructivism,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norms may take another approach, one of origination, diffusion and remolding. Through dialogues on norms, discourse critique, self-remolding and other means, China has enriched the practice of remolding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norms with a human rights theory centered on the right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ereby 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and new angle of vision that allows non-Western countrie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monist approach of nor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乃是国家的伦理职责所在,也是一国宪法的应有之义.然而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不仅限于宪法明示的条文,还包括可以从宪法推演出来的隐性权利.隐性权利以国家政治伦理为基础.可以通过法律制定、宪法规定、宪法解释和宪法适用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宪法的隐性权利.  相似文献   

14.
孙强 《社科纵横》2008,23(1):63-66
警察权是各国警察理论的基石,而人权则是保持人的尊严的不可少的权利,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警察权来源于人权并以保障人权为己任,两者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冲突,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运作成为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建立人权保障机制的开端、有关“路线图”的提案、工作进展、移民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国内人权委员会的合作、东盟宪章的通过等内容,论述了东盟人权保护机制的现有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南亚地区合作联盟的人权条约与社会宪章等内容,最终对东北亚人权保障机制的建设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陶波 《创新》2008,2(5)
弱势群体最重要的法学特征是其基本权利得不到实现,尤其是生存权、劳动权和平等权。宪法对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特殊关爱和保护是宪法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宪法公平、平等、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福利与人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厉以宁 《求是学刊》2002,29(3):49-51
多数人认为人权是政治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 ,也很少有人讨论人权。其实 ,人的经济行为都在追求福利最大 ,这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应有的权利。福利和人权的关系理应属于伦理经济学范畴。从经济学的深层意义去讨论经济、人权、福利、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在理论经济学界要引起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