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 9月 12日至 19日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曲伟带队 ,犹太研究中心李述笑、傅明静、徐昌汉三位研究员参加 ,组成考察组随同省政府农业代表团访问以色列 ,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农业博览会。期间 ,我们不仅在展览会占有一席之地展览哈尔滨新、老犹太会堂模型 ,展示新出版的大型画册《犹太人在哈尔滨》 ;还专程拜会了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以色列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 ;举办了《犹太人在哈尔滨》大型画册发行仪式 ;考察了位于以色列最北部一座小镇上的曾在哈尔滨工作生活过的犹太民族英雄特鲁姆佩尔道的纪念馆 ;访问了世界知名学府———…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近代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近代 ,哈尔滨曾是东亚犹太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宗教精神中心。犹太人在哈尔滨进行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 ,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曾起过重要作用。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一批犹太人档案、历史文献、建筑遗址及东亚最大的犹太墓地。保护和利用这一文化遗产 ,深入研究哈尔滨犹太人史和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裔的生活状况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以色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犹太人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3.
1979年 10月 ,我随黑龙江省歌舞团在沈阳参加东北三省文艺会演。突然接到团长通知 ,让我们乘休息日串场回哈尔滨接待德国交响乐团。这样 ,我认识了赫尔穆特·斯特恩 ,为他第一次回哈尔滨演出担任节目主持人。他那时五十多岁了 ,是个留着大胡子的哈尔滨犹太人。为了回到离别三十多年的“故乡”———哈尔滨 ,他向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王炳南多次建议和申请 ,终于使卡拉扬率领的柏林交响乐团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来到北京演出 ,接着他又组成德国柏林爱乐室内乐团来哈尔滨访问 ,演出室内乐三重奏。2 3年之后 ,我参加哈尔滨犹太问题研究中心课题组工…  相似文献   

4.
近代北京犹太人小史房建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不少犹太人到过北京短期工作,也有长期定居的,其身份及文化层次一般较高,与中国其它地方,如上海、哈尔滨、天津、青岛等地在近代形成社团的犹太人有一些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没有自己的犹太社团,也没有建造过犹太教教堂...  相似文献   

5.
李莉莉 《学术交流》2012,(4):182-185
《店员》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小说反映了美国犹太移民家庭伦理观和人际伦理观的变化,阐释了它们在同化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同时,小说也深刻体现了马拉默德的伦理价值取向,即美国犹太移民应该坚守传统的犹太伦理观,这样才能使犹太民族在异族的文化氛围中生存。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透视《店员》中人物的伦理困惑,也可以看出犹太伦理观是马拉默德伦理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和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之所以会成为犹太难民避难所的各种原因;考证和阐述了犹太难民来沪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犹太难民能以在上海幸存下去的内外原因;一些犹太难民离沪后经过艰苦奋斗,涌现出众多出类拔萃人才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中国、对上海怀有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7.
犹太文化中的《圣经》文本和故事同民族的行为模式有着十分典型的关系;而犹太文化又通过《旧约》及其成员的流散,对西方文化及至世界文化发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犹太文化意象及其结构,有助于深化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研究,对于文化学和社会学分析也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本文以《圣经》文本和故事的若干文化意象为例,分析了这些意象在西方文化中发生深刻影响的的机制;从“故事”、“文化规范”和“语言结构”三个向度分析了犹太文化意象的结构;并以美术、音乐、诗歌和科学为例示,论述了犹太文化意象同其文化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8月 3日至 2 3日 ,经外交部和省政府批准 ,我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 ,以国际访问者的身份 ,对美国进行了为期 2 0天的访问。这次访问的主要特点 :一是美国政府资助。二是工作访问为主。 2 0天访问时间 ,会见了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国国务院驻纽约办事处、华盛顿州州长顾问、金县行政长官等政府机构的官员和十几名生活在美国的哈尔滨犹太人 ;访问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传统基金会、美中关系委员会、世界事务委员会、大屠杀纪念馆、犹太传统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希伯来联合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大西雅图…  相似文献   

9.
在哈尔滨生活过的犹太人中 ,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杰出人物。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奥地利籍犹太人雅各布·罗生特就是其中之一。罗生特 ,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 ,190 3年 1月 11日出生于奥地利。 192 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科学习 ,192 8年获得博士学位。 193 9年受到德国法西斯的残酷迫害 ,避难于中国上海并开设个人诊所。 1941年 3月 2 1日 ,经新四军军部卫生部长沈其震同志介绍到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后经中央特别批准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 43年到八路军山东军区工作 ,1945年又随部队北上到东北野战军工作。他为新四军、八路军…  相似文献   

10.
段炼 《求是学刊》2013,40(1):80-84
通过对台州与哈尔滨两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发现,台州与哈尔滨由于自然条件约束不同而形成经济发展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从而直接导致了台州经济发展迅速而哈尔滨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由此得出,哈尔滨经济发展必须从所有制结构入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并借鉴台州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情况提出哈尔滨当下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哈尔滨名称的解释,从本世纪初起,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的《辞海》将哈尔滨解释为“晒渔网的场子”,台湾省的《中文大辞典》将哈尔滨解释为“平地”,而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将哈尔滨解释为“光荣或荣誉”之义。近百年来,哈尔滨一词在语源语义方面长期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文献资料对哈尔滨记载的缺乏和湮没,其次是由于对哈尔滨地名研究的方法不够科学,致使对哈尔滨的解释牵强附会,以讹传讹。比如单从语音入手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猜测,以其发音近似蒙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蒙语某某含义,或以其发音近似锡伯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锡伯语某某含义,而不是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历史环境、民族环境、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综合研究。也就是说,哈尔滨地名语义要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浅析犹太恐怖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犹太恐怖主义是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的课题。但是 ,在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它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 2 0世纪后半期世界恐怖主义浪潮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历史和功能两个角度分析犹太恐怖主义活动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以及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并努力从中立和客观的立场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小说<魔桶>中的萨尔兹曼本是上帝使者的化身,具有神秘和指引的特质.但受世俗偏见的影响,这个犹太媒人却可悲地落入了"奸诈重利"的怪圈,背上了"欺骗钻营"的罪名.通过解析萨尔兹曼"智者"的神话原型特征和受历史宗教等因素制约的文化定型理论来揭示萨尔兹曼那看似是出于私利为自己物色女婿,实则是指引自私的利奥与斯泰拉的神圣而无私地救赎行为.作家马拉穆德借描写这位善良而洞察世事的老人之笔,弘扬犹太教义,触动点醒现实中受利益、偏见影响的每一位读者,使其在阅读的同时反思自身的犹太性,并寻找自我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刊 2 0 0 0年第 6期发表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张铁江副研究馆员撰写的《哈尔滨 :近代东亚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一文 ,在国内外媒体引起强烈反响。该文长达 1万余字 ,对 19世纪末犹太人迁移哈尔滨的历程、犹太人在哈尔滨的宗教和社区组织活动、犹太人在哈尔滨的经济文化活动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并对犹太人在哈尔滨活动留下的遗址、遗迹和档案进行了披露。通过研究 ,作者认为 ,哈尔滨曾是近代东亚犹太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宗教精神中心 ,哈尔滨犹太人最多时达 2万余人 ,他们在哈尔滨进行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活动 ,对哈尔滨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国际性城市建设的对策李春元,赵德久把哈尔滨建设成东北亚国际经贸城市,是指哈尔滨经济活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参与国际分工与竟争,按国际惯例办事,谋取动态比较利益,促进哈尔滨进入城市国际化的轨道。从哈尔滨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哈尔滨城市的国际化应...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下滑,要改变这一态势应该注重发挥哈尔滨综合区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资本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的相对优势,补上开放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的短腿,从而提高哈尔滨城市竞争力。建议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推出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解决影响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短板”问题,把提升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课题作为长期滚动项目,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隄,原名刘国兴,1915年6月10日生于辽宁省辽阳县。8岁入私塾读书,10岁流浪于哈尔滨,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1936年12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并考取小学教员资格。先后任教于哈尔滨正阳南及南岗小学五年。1942年元旦因哈尔滨左翼文学事件而被捕入狱,1945年8月16日出狱。曾任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将军文学秘书,哈尔滨卫戍病院管理委员会慰问部长,哈尔滨青年俱乐部主任,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东北总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俄裔犹太人的历史是世界犹太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哈尔滨犹太人绝大多数来自于俄国(前苏联),属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与开通,一部分为躲避俄国及东欧国家反犹、排犹浪潮及寻求自由发展的犹太人经西伯利亚、远东等地不远万里来到哈尔滨。哈尔滨人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漂泊异乡的犹太人,并给予他们诚挚的帮助和尊重。到20世纪中叶,哈尔滨一度成为犹太人群居地之一。哈尔滨文化的包容性为犹太人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俄裔犹太人也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犹太人人口、国籍和职业构成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898年第一个犹太人移居哈尔滨后,便有大批犹太人不断移入,到1906--1908年出现第一次高潮,达6 000人.到1920年,移入哈尔滨犹太人达2万人,为哈尔滨犹太人移民最多时期.移入哈尔滨的犹太人多数为俄罗斯国籍,其余为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法国等国籍.哈尔滨犹太人在房地产业和工商业经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教授、律师、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及文化艺术界领域中,犹太人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阿成以第一篇写哈尔滨城市文化小说《年关六赋》登上文坛。20年来,出版了长篇,中、短篇小说、散文故事40余部。近作《哈尔滨故事》收入36篇小说,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百余人。有评论家非常赞赏阿成对哈尔滨城市平民形象的描绘,称他是《情系平民写春秋》。阿成也把自己称为平民小说家。其实,土生土长的阿成,非常熟悉哈尔滨,他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为塑造哈尔滨城市文化形象,奉献一本长篇小说大书。目前,他被一些评论文章包围着,把精力用于写一些小人物,小故事的书。一部完整的哈尔滨故事被切割成碎片作零售消费了,很可惜!哈尔滨这座闻名环宇,十分开放,洋味儿十足的文化名城,只有外地作家为她写过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对此令人迷惑不解,真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说道吗?是不是阿成知道的哈尔滨故事太多了,对生活贴得太紧了,把艺术想象的路堵死了。文学是人学。三分真实,七分虚构,是想象创造出来的。建议阿成突围,沉到哈尔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去,营造一个有人物贯穿的故事,能表现哈尔滨历史画卷的大书,以实现广大读者对他的期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