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讨论世界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不仅文学研究者对这一话题颇感兴趣,就是那些专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对之饶有兴趣.确实,任何从事文学创作或理论批评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广为流传,不仅为圈内人所认可,更为那些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广大读者所喜爱.这应该正是为什么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学再度兴盛的一个原因.一般人往往认为,世界文学顾名思义就是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汇,其实并不然.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总汇肯定不是一个大杂烩,它必定有进入这个领地的准入证,或者说有一定的遴选标准.  相似文献   

2.
赵渭绒 《唐都学刊》2008,24(6):123-125
欣喜地读到散发油墨清香的著作<从东方到西方--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该著由孟长勇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初读之后感觉十分突出:资料翔实,内容丰赡,论证有力,特色鲜明.著作从中外文学比较、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三个维度记录著者进入21世纪以来的学术轨迹,表现出著者对学术砣石乞孜孜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世界的文学包括在内。如何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文学包括在世界文学中,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其一,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或其他非西方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文学;其二,通过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来看待世界文学;其三,在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的过程中来看待审美循环的结合点。这种世界文学观念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世界的组成,并且还将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4.
仅仅谈论世界文学这一点就会让我们将文学置于空间范畴之内进行思考,尤其是在其广延方面.这是否就是一种好的知性之举呢?这里需要做两方面的考察.第一,这种思维习惯很难与很多现有的、信息充分的关于文学的具体性的论点相得益彰;第二,语义学和隐喻学通过文学翻译和跨文化阐释而产生的交叉,对文学某种单一的广延领域.以及这一观念构成了极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在当代是一个欢呼与质疑并存的话题,当今西方中心论视域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而跨文明研究视域下的世界文学理论与实践能够对现有世界文学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补益。它注重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文明文学间的关系和变异现象,这种研究方法正在研究实践中得到逐步落实,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为跨文明的世界文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莫莱蒂借用中心、半边缘、边缘一类的结构范畴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文学体系,以树型与波型来阐释世界文学的历史形态和传播形态,在西方学界引起了极大争议。尽管莫莱蒂的世界文学体系和模型招致了种种批评和责难,但他所提出的“世界文学是一个问题”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思考。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和态度,实质上表明其世界文学观仍具有鲜明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这跟他所宣扬的立场是相悖的。在从事世界文学研究时,应该尽力克服潜藏的“我族”中心主义冲动。可以说,世界文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凝定不变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布什明院士曾经指出,如果不研究文学的科学史,或者又称文学的科学学,那么要成功地研究文艺学的方法论是不可能的。“世界文学”是文艺学中的主要概念之一,研究者们要求对“世界文学”要有共同的理解和严格的科学定义。一般说来,研究者们能取得一致的是,世界文学不是要囊括人类历史中所创造的全部作品,而只是特别优秀的部分作品,对文学发展过程过去或现在具有某种意义的作品。但是,究竟是哪些部分,标准是什么,就产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研究是由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文学和共产主义时代的世界文学两部分构成。共产主义世界文学作为一种理念存在对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引导性意义,它不仅将反抗当前的世界文学体系作为理论建构的首要目标,还在方法论上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作家而言,反抗西方帝国的中心文学需要一种真实的形式创新;对批评家而言,反抗帝国文学需要借助文学事件和文学真理等新的概念范畴重写世界文学史,为重建世界文学秩序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30年代从哈尔滨走上全国迈进世界的著名女作家。自1979年铁峰在《文学评论丛刊》第4辑上发表《萧红传略》之后,在陆续读到一些关于萧红的研究文章之外,我们已经看到了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的《萧红评传》以及日本燎原书店于1983年出版的东京法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尾坂德司先生的《萧红传》。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铁峰著作的《萧红文学之路》以前,却没有一本中国学者自己著作的萧红研究专著出版。仅从这一点来说,《萧红文学之路》的出版,就很值得高兴和欢迎。 《萧红文学之路》是铁峰十几年来研究萧红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马汉广 《求是学刊》2013,40(2):115-12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