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解读"冯友兰哲学"和"冯友兰现象",绕不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寄负着他的哲学观和"安身立命之地"。"人生境界说"不仅是打开其哲学体系玄深之门的密钥,而且还是攀访其人生终极之思的舷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价值意蕴和层递关系,既直观描绘了人生境界存续迁转的总体图景,又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王安石的御夏方略王天顺,杜建录(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王安石御夏方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内以制外";二是"和戎"(抚绥熙河蕃部)以断西夏之右臂。这种方略弥补了庆历年间御边名师范仲淹进筑横山以断西夏左臂的不足。然而学术界向来只重视范仲淹的方略,...  相似文献   

3.
绥蒙抗战的战略意义及其对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促进罗宏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已过去了五十个春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绥蒙①抗战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直接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蒙政策"②而载入史册。绥蒙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领导抗战...  相似文献   

4.
刘庆  冯兰 《天府新论》2013,(5):113-118
将移居老年人作为一个非均质的整体进行研究,描述移居老年人在城市定居意愿上的分化,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移居老年人在城市定居的意愿并不强烈,流而不迁的非永久迁移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在个人特征方面,来城市生活的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选择在城市定居;在经济适应层面,收入并未对移居老年人的城市定居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社会生活层面,城市生活满意度和社区参与频率对其定居意愿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心理适应层面,身份认同、社区关系、社区归属感对其定居意愿的选择没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焚香始一拜宗祠。千载烝尝念在茲。肇祚伯高兴汉代。首迁悦仲溯元时。故山松槚身初识。小邑鸡豚老渐知。不是买臣腰绥返。里人休笑我来迟。  相似文献   

6.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地方上的起义战争不断,新旧战争,创伤未复,瑶族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困苦,被迫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部分瑶民为了生存被迫受招抚,接受封建王朝编籍入户册管理,迁下山定居平地而谓之平地瑶;一部分瑶民,择居仁里,定居平地,创基立业,逐步加入封建政府户籍,封建王朝认为这部分瑶民安分厚道,称之为“良瑶”、“粮瑶”、“抚瑶”、“平地瑶”。  相似文献   

7.
文献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率族人入朝,自动献出了银、夏、绥、宥四州八县之地。接着,继迁反宋,宋夏交恶,揭开了宋夏关系新的一页。但是,继捧为何要入朝呢?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继迁与宋作战的性质以及宋夏关系的实质。史学界一般的看法是:李继捧以弟承袭李继筠职务,不孚众望,引起了党项统治阶层内部的不满,而继捧又不能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入朝献地。阅读有关史籍,我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宣云凤  林慧 《江淮论坛》2013,(4):116-119,147
人由"家族-伦理人"向"市场-职业人"转化的过程中,人性因物而变,道德因物而迁。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正视新问题、克服新挑战,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探寻人性的变化状况,从职场内部探索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提升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来,礼学著作汗牛充栋,探讨神主祧迁的专著与论断不在少数,《茗洲吴氏家典》虽然只是明清之际安徽休宁吴姓宗族的一份普通的家乘,但在此著作中,它系统的论述了神主祧迁与昭穆制度的关系。更为难能的是,因为昭穆制在神主祧迁这一方面历代学者众说纷纭,《家典》的解说虽然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家典》引入了明清以来礼学家关于"于心有安"的治礼观点,认为祧迁之制,庶几神人两无相怨即可,这种论断,可以视为昭穆制度在明清的递嬗。  相似文献   

10.
水族源流考     
史学和民族学前辈学者们对水族的源流研究结果,有江西、湖南、湖北南迁说,广东、广西北迁说,印度支那东迁说。本文提出并论述了水族是古夜郎土著之一部,后在西汉中期夜郎国国亡后,自今云南东部迁到现在的贵州黔南州东南境,也有少数仍居原地和散迁贵州各地。  相似文献   

11.
刘朴兵 《殷都学刊》2006,(1):102-106
中国古代的食狗之风大致以隋唐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隋唐以前,食狗之风兴盛,人们普遍接受食用狗肉;隋唐以后,狗肉地位迅速下降,社会上层人士开始拒食狗肉,而下层普通民众也只有在非正式场合才品尝狗肉。  相似文献   

12.
滕亚秋 《阴山学刊》2009,22(5):105-108
隋墓葬和古窑址的挖掘,为隋代白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材料。目前关于隋代白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隋代白瓷的起源、产地、分期、工艺成就几个方面,虽然研究大多不够深入和系统,但专家和学者都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这对于研究中国陶白瓷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啸 《学术界》2012,(3):208-217,289
隋炀帝设立的殿内省是一个专门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汉魏南北朝以来,家国不分的特性在九卿这类职官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殿内省既然专职管理皇家事务,必然会对九卿造成影响。同时,殿内省之部门大半来自门下,门下必有侵夺九卿权力之事实。本文认为,从行政分化上来说,尚书侵夺九卿职权;从家国体系上说,则是门下侵夺九卿职权。这就体现了从"家、国不分"到将"家"至于"国"之下的政治体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隋初幽州防御形势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辉 《晋阳学刊》2005,(3):71-74
隋初,突厥乘王朝立足未稳之际,对边境屡屡构成威胁。幽州作为东北边镇,受到臣服于突厥的东北诸族以及亡齐营州刺史高保宁势力的威胁。隋王朝通过增强幽州的军事防御以及对突厥采取分化瓦解的战略,有效抗击了突厥对幽州的进犯,保障了东北边境的安定。  相似文献   

15.
东突厥的归附与隋前期的边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西域研究》2004,(1):4-10
通过对东突厥归附隋朝过程的论述 ,对隋前期的治边思想和边政措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王娟  汤勤福 《江海学刊》2012,(3):164-170,238,239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期,而这一高潮期是在两股徙民浪潮的共同推动下出现的。一方面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入主中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所谓"胡汉融合";另一方面,随着中原汉族政权的式微,中原汉人南迁,江汉、江淮一带蛮族乘势北徙,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中原部分地区出现了"蛮汉融合"。南北方诸少数民族从不同方向推动着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与发展,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为"中华一体"观念的形成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共同促使繁荣的隋唐文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金城、西平麹氏在自汉至唐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西汉末,鞠谭之子间避难湟中,改姓麹氏,麹氏形成。东汉末,麹氏通过立功河陇的方式,在金城、西平形成自己的郡望。西晋时,麹氏跻身大族行列,晋末他们在中央政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六国时,麹氏分散于诸族政权中。北凉亡,金城、西平麹氏随沮渠氏入徙高昌,并于501年建高昌国,成为高昌国的鼎族豪宗,但西平麹氏并没有受到重视.640年,唐灭高昌,麹氏内徙,自此衰落.南北朝至隋唐在中原发展的麹氏人物在政治上并不太显赫。  相似文献   

19.
元代河南籍散曲家共10人,现存散曲作品247首。10位曲作家中,王恽、薛昂夫、滕斌等人的作品更显文采,姚燧、钟嗣成等人的作品更见本色。王恽、姚燧、薛昂夫、钟嗣成四家传世作品较多,在散曲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可称名家。其余诸家传世作品虽不多,但亦有可观。  相似文献   

20.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的“意”与“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戒《岁寒堂诗话》这部著作中,存在着以“意”、“味”论诗的现象。“意”和“味”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价值,特别是在《岁寒堂诗话》中,“意”着重于诗歌中体现的忧患意识;“味”着重于诗的审美情趣。在两者之间,张戒更强调“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