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彦华 《理论界》2013,(10):42-44
作为道德哲学视域内的情感主义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德教育和品格教育在西方道德教育中的兴起,情感主义理论大受追捧.在我国,这一理论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试图将其引入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冀望有助于改善我国的道德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
张琳 《南方论刊》2012,(5):66-67,6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里克纳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显著特征。面对美国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混乱状况,根据时代的需要,里克纳提出学校应担负起儿童的品格教育任务。里克纳品格教育理论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德行理论和当代美国品格教育理论,是对美国传统品格教育历史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复兴。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品格形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究竟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成的,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围绕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特别是有关道德行为主体的心理侧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道德教育与训练。作为现代书院的甘丹书院以传统书院品格教育为鉴,将培育学生公民品格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关键,以知行合一为教育教学原则,围绕邯郸优秀文化传统开展学术研究及教学活动,在治学修身穷理笃行中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奠基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汉代男女道德教育不仅在内容方面有异同,这种异同还体现在教育方式、教育目的上。研究汉代男女道德教育,可供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在我国,道德教育一直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我们花在道德教育上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精力等与效果和效益难成正比。对道德教育悖论及消减的研究,是我们探索解决道德教育低效能,实现道德教育正向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具有高尚品格的伟大的教育家。他总是以身作则,树立懿范,取信于人,至诚无欺,把道德教育始终如一地贯穿于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之中,借以整饬当时的社会。正因为这样,孔子的德育思想便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通往这个核心有两条重要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给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又带来了思想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负面影响。对此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文章分别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教育渠道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平  汤曾 《江淮论坛》2004,(6):149-152
研究生道德教育是确保研究生教育各项硬件真正过硬的软件支持,其道德教育目标要结合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研究生作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来加以研究。在当今经济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研究生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注意对研究生社会政治道德、学术道德以及现代性道德准则意识的培养,使其成为符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世界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杨芳 《社会科学论坛》2007,(11):102-106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为终身道德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则为终身道德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家安  张旭 《学术论坛》2004,(3):171-174
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历来是中国学校教育中被十分看重的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近十几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文章分析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矛盾"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对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存在价值错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拓展,是优良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转型的需要。它蕴涵了人与自然正确相处之道、人类可持续发展之道、人类共克时艰之道,对于大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节约资源以及大灾时期健康伦理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化、数字信息化、法规化等多种手段是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意志自由的道德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如果道德教育没有一种科学的哲学定位,道德教育就不能促进主体朝向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道德教育效果就难以“道达实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人的自主意识增强。意志自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只有保障和确立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道德教育才能是人的发展的积极条件。道德教育成为人们运用自由、学会自由的前提,就是我们每个人具有自我发展的自由意志。犤1犦人之为人,不仅使人在本性上区别与他物,而且也使人在格位上与万物有别。因为有自由意志,人的存在才获得了正当性品格;也只是因为有自由意志,人才有道德…  相似文献   

14.
杨芳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02-106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为终身道德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则为终身道德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要教育,不要灌输,这是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灌输与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分别表现在道德教育的意图、内容、方法上.封闭与开放、非理性与理性、强制与自由构成了灌输与教育的三对矛盾.在意图方面,主张灌输的道德教育是封闭、僵化的,而“无灌输的道德教育”则是开放、发展的.在内容方面,从历时性上看,非理性的灌输在道德教育中一直存在并持续产生影响;从共时性上看,理性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方法方面,从语义学上看,灌输违背道德和教育的本质;从教育目标看,道德教育中的灌输抹杀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教育内容泛化、教育方式的强制与灌输、教育对象的"物化"等倾向,这是一种"非本真"的道德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并正在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本真"的道德教育是关注个体生命的道德教育,是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它是基于人的自然生命之上的,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及个体人格的完善并最终使人走向自由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蒋桂莲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67-69,108
结合道德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从道德需要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结构特点、我国转型期的发展特点等出发论述了我国以青少年为道德教育主要对象的原因。在分析影响道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生产视阈下我国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原则,并根据青少年的心智发育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不同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都需在借鉴其它组织形式、同一组织形式的其它模式和它自身前期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形成特色才具有生命力。中国书院的兴衰则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书院在学风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特色时,它则处于兴盛时期;书院自身衰败蜕变、严重官学化时,它就处于衰落时期。这对我国当前大学发展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教育是列宁关于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对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构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源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朝中晚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真人"的热潮,包括李贽在内的尚真派文士对"真人"情有独钟,评价甚高,是他们做人的最高理想和道德境界。联系当前的道德教育要想走出传统的模式,走出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误区,就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形而上的层面作出必要的反思和转变。笔者认为当前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以"真人"教育为基础和重点,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为目标,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