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反语理解的认知语用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从多角度对言语交际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了一个反语分析框架,但在阐释反语方面有其局限性.其不足之处可由常规关系来补充。关联理论和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理论之间的互补性使得扩展关联理论的反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常规关系是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关系使得关联理论的反语分析框架中的阐释关系更关联、更具体。对立性是反语的本质属性,识别对立性是反语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反语的语用环境、语用动机和语用效果。结果表明:年轻人、女性、幽默的人更倾向说反语,个体更倾向对同辈、熟悉和亲密的人说反语,在非正式场合更倾向说反语;被试对不同类型反语的语用动机有不同认知;不同类型反语语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反语回应论以关联性为基础,对反语有强大的阐释力,对反语的理解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运用关联理论反语回应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讽来剖析小说中漫画人物性格特征,一方面证明了关联理论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等传统修辞有合理的解释性,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全面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从而对小说以及探究作家创作个性、其作品艺术价值、深刻领会奥斯丁写实小说的独特魅力与"反讽"这一文学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语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 ,反语这种修辞格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必然性和可能性 ,本文试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反语的生成机制 ,希望对反语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反语与副语言手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卉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55-157
反语的运用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反语的使用虽违反了合作原则,但遵守了礼貌原则。反语的表达离不开语调、语气、面相等副语言手段,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使反语的应用更生动准确。副语言手段的使用丰富了反语的表达手段,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反语。  相似文献   

6.
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反语对白为素材,从反语构建的视角对奥斯汀的反讽策略进行了剖析,为解读奥斯汀的反讽艺术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邱斌 《北方论丛》2007,(1):67-69
Nn类“差点儿没”是一个固化的语言单位,其固化过程在明清时期已经完成。“差点儿没”固化的方式尚不明确,其固化的可能方式,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1.Nn类“差点儿没VP”由句式杂糅固化而来,杂糅是将表达相同语义但格式不同的两种句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句式。Nn类“差点儿没VP”有可能是由“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这两种近似句式杂糅而来的。2.Nn类“差点儿没VP”由反语语用法固化而来。在Nn类句式的“差点儿没”固化之前,有一种Na类“差点儿没VP”句子用做反语的修辞格用法,后来这种用法的反语语气淡化但格式保留下来,最终形成固定语“差点儿没”。  相似文献   

8.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君子”是指剥削者还是另有所指,“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反语还是直陈?很值得商榷。经考察可知,“君子”当指劳动者心中所向往的正面美好形象,“彼君子兮”二句是正面赞辞,而不是反语。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如今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甚至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逼真,忠于生活。哈代的组诗《命运的讽刺短诗十五首》短小精悍,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处处体现了哈代对现实人生百态的审视。更为重要的是,反语、讽刺以及戏剧叙述等艺术手法在诗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了诗作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双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75-76,88
本文试从《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的反语讽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在深化犯罪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玩笑的恰当使用有助于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玩笑属间接言语,主要表达方式有反语、夸张、双关语、暗喻等。反语是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夸张是有意识的言过其实从而造成谐趣;双关则主要通过语义或语音上的双重性使人在心理上形成悬念并发生突转,达到幽默的效果;暗喻则是含蓄地将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相比较,需要受话人自己去领会。在开玩笑时运用暗喻可以巧妙地将不协调的事物或概念联结在一起从而带来乖讹的喜剧感受。适当运用各类玩笑表达方式能充分发挥玩笑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拟从反语接收者的角度来分析反语接收者对于反语的判定及认知,其最终结论不难发现,反语接收者对于反语的判定认知有着类似受喻者的主体性,反语的成功判定和认知解读需要接收者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主体性,结合反语发出者所处的物理语境、字面意义来解读,但由于反语接收者个体主体性的差异,也可导致接收者对于反语发出者真实意图的不同解读或是无法解读,从而感受不到反语的存在,同时反语接收者对于反语的认知过程也受到自洽原则的引导,即反语接收者会根据已有事件或言语概念对后续事件或言语产生"预测",一旦这种"预测"遭到违反就会使反语接收者产生一种"焦虑"感,这时反语接收者会开始自我协商的过程而消除"焦虑"感。  相似文献   

13.
构式"好你个+X"由表反语的形容词"好"与负面评价构式"你(这)个+X"组合而成,这是词汇与构式义顺应的结果,构式的基本功能就是表负面评价。不过词语对构式也有压制,依据"X"的不同,构式的评价强度体现出层级性与可商洽性,可以是谩骂、斥责、批评、嘲弄、抱怨、不满、委屈、无奈等。构式"好你个+X"在使用过程中"X"扩展到了动词性结构,"你"也抽象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希腊怀疑论思想资料的汇总者——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反语文学家》的写作编排,从“引论(写作宗旨)”、“语法技艺”、“语言的叙述”和“文本的诠释”等四个方面对希腊怀疑论的语言哲学进行简要的评述,期望能从希腊怀疑论的语言哲学中透析出那浓浓的“反表象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张延俊 《殷都学刊》2011,32(1):114-116
《文学书官话》问世于1869年,比《马氏文通》早出30年,是我国最早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现代汉语官话研究著作,对我国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创立了现代汉语教材编写的范式,提出了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反语等修辞格理论,根据汉语特点将现代官话词类划分为十五种,开展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奠定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甚至影响到了国外的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提出了语言交际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为文学交际的语用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阐释力来看,<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以夸张、反语与艺术逻辑的修辞、能指与所指分裂作为明示刺激,突显犀利、激动的讽刺主题.后者以细节信息、细节延伸、事件前后与人物言行相反的对照来激活认知模式作为刺激,再现深邃、平静的讽刺主题.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大量使用反语。鲁迅自己也说过:“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两地书·十二》(1925年)。这既是内容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所需要,也是鲁迅艺术才华的生动表现。鲁迅杂文反语之多之好,使他的杂文和同时代的其他杂文作家迥然有别。鲁迅的十四个杂文集,因为几乎是“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且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写作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是教、学双方都感到沉重和枯燥的一项任务。本文基于网络和自主学习平台,结合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过程写作法理论,提出了"认知·建构·过程"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该模式实际操作性强,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讽刺文学作品是文学作品中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形式,有独特的表现手法。文章从语言(词汇,句式)层面以及修辞(反语、夸张和对比)层面分析外国著名讽刺文学作品,以更好地领悟作家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渠道,而幽默言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言语交际。本文以英语幽默言语为例,分别从关联理论以及概念整合理论这两个角度对英语幽默语言的解读进行了探究,并对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将两种理论结合来可以更好地解读英语幽默言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