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海英  李长亭 《云梦学刊》2011,32(3):116-119
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现实世界: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人们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这只"无影手"的操控下,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有人被这只手勒得疯狂、窒息;而有的人则借此飞黄腾达、财源滚滚。因此,无形但却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像一个穿梭不息的能指,表现并规定着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已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基本主题。海勒曾说:“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50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已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说公认的代表。自《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已引起无数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出评论。无论这些评论家作出何种评价,这部小说的喜剧性都是毋庸质疑的。本文将从喜剧性重要的反讽特征来分析这部小说,并探讨反讽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派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在人物特征、表现内容、结构情节、语言特征等方面<第二十二条军规>均呈现出独特的写作技巧及构思."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词汇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而被人广泛地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的写作技巧,进而探讨该小说的后现代艺术特色。小说中荒诞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要的类别:一是嘲弄的运用;二是语言的运用。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写作技巧体现了该小说荒诞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谭瑛  田昆 《理论界》2008,(5):159-160
笔者着重分析了《第二十二条军拗中话语对人的摧残,对生命的蔑视。同时,通过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特点及其所暗喻的事实,笔者认为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表达了作者海勒的一种反对“冷战”的意识倾向。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语言的运用,在小说中无不直指世界的荒诞性。这些黑色幽默化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很多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其文化原型。小说在运用神话原型的同时,把它们建构在黑色幽默的喜剧框架上并进行颠覆,让我们在捧腹之余体味到了海勒小说世界里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海勒在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运用非线型叙事、片段和悖论等叙事手法,构筑了一个荒诞、荒谬的小说世界,以此来影射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专横残暴和不可理喻以及当代美国社会的混乱、疯狂和荒诞,从而揭示了现代人荒诞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渺小和无奈,使读者理解小说所表现的非理性等主题,进而体会小说文本世界所折射出的美国社会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  相似文献   

9.
唐文 《东岳论丛》2012,(8):86-90
无论黑色内涵和幽默之间,还是荒诞主题和写作手法之间,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相得益彰,但它们关系的张力却注定了黑色幽默小说发展的最终落寞.同时,那些曾处于社会底层笔耕不缀的黑色幽默作家们,随着其作品的声名远播和功成名就,其笔锋也不再犀利,这也成为黑色幽默小说创作的瓶颈.约瑟夫·海勒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小说作品集中体现着这一文学流派独特的创作个性,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其所谓的续篇《最后一幕》,两者在艺术和思想领域的差距正表明黑色幽默小说的创作困境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叙事技巧着手,分析了意识流手法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从而说明小说展现了故事之外的叙述者的部分意识流,而其意识流的展现对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有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也是文学流派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在书中,海勒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国当代社会的众生相。海勒描写人物的方式是讽刺式的,同时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3-29
福柯与马克思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颇多的问题。福柯反对马克思的"经济—权力"图式有两个层面,从第一个层面看,福柯与马克思的权力理论有许多共通之处,权力的"生产性"并不是区别两者的主要依据。而第二个层面则体现出福柯与马克思的根本异质性,即对权力的"经济主义"解读的批判。在这背后,是福柯自始至终对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与历史观的拒斥,这是福柯早在《词与物》中就定下的批判现代知识型建构的"主体"与"大写的历史"的基调。在福柯的谱系学研究的方法与历史观的理论范式下,他的权力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塑型问题有着深刻而犀利的解剖,然而抛弃了整体理论的支撑,这种后现代理论的方法论特质,决定了其在改变世界之维度上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4.
权力问题是贯穿福柯思想的核心问题。传统权力理论未能正确理解权力关系与支配关系,导致将权力视为占有之物,将权力分析局限在政治与法律系统内,习惯从宏大性、否定性、压抑性上来理解权力,特别是传统权力理论始终未能将权力从行为关系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网络,未能将权力看作是活生生的多种"力量"的竞争消长过程。福柯通过一种"微观物理学"的权力机制拆散、肢解、分割、打碎、解构和冲毁了传统权力理论,揭下了权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真实的面孔。在福柯那里,权力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如何实施和运作;权力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动态、循环的技术与策略。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有特权能把每件事强置在它那无敌的统整之下,而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在每一点上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每一个关系上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5.
米歇尔·福柯通过对西方法权模式权力观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经济决定权力的否认,解构了宏观权力学体系.福柯用后现代技术分析手段建构了无主体性的微观权力体系,其独特的微观权力理论研究视角开创了政治权力学研究的第二维度.当下我国频发的医患事件,其背后便是微观权力的空间博弈.福柯微观权力理论可以对缓解我国医患矛盾提供有益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柯在从结构主义思想中汲取重要养料的基础上,又远远超出了结构主义。他在新建立的“话语”理论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权力,建构了新的权力哲学,并且提出了所谓的后人道主义,从而完成了在政治哲学上的重大思想变革,成为了后现代主义在政治哲学方面颇有见树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刘军 《江海学刊》2013,(1):67-71
福柯将马克思的权力理论视为"经济还原论",并力图颠覆、解构传统的宏观统治权理论尤其是国家统治权理论。在此基础上,福柯提出微观权力学,探讨国家权力之外的现代微观权力形式及其运行机制。为反抗微观规训权力,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策略。福柯的权力理论,在推进权力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存在若干方面的局限,并引发人们关于马克思和福柯权力理论关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田探 《船山学刊》2012,(3):17-22
儒家之"义"的内涵是经过了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义域甚宽的思想谱系,其基本义蕴是从"礼"中抽象出的社会秩序之"理",但其重心则是对个人的伦理义务和社会责任的规定,而不是对权利关系的界定,因而它并不具有作为政治哲学概念而用于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正义"论性质。正因为重义务和责任的价值取向,才能使"义"最终走向了生命论,并在道德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王夫之全面继承了儒家之"义"的思想,并将它推向极致,从而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将这些矛盾消解。  相似文献   

19.
法国思想家乔治·巴塔耶把文学创作看作是实践其哲学理论的一种手段。在提出了"多余"观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之后,巴塔耶还尝试借助文学手段来拓展生命的"多余"体验。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在巴塔耶眼里,文学虚构的意义和功能,以及巴塔耶文学创作的风格与"多余"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海勒属于少数几位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黑色幽默”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我国学者了解当代外国文学帮助极大,甚至成为许多作家接触国外现代表现手法的启蒙书。几十年转瞬即逝,海勒的作品都反映出他对人类命运关切至深的末日焦虑,而他为寻求人生真谛所做的探索,在作品主题的不断变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