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而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系统家庭治疗强调系统的观点和取向来了解家庭与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其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因此解决家庭问题应致力于家庭关系的探究与调整,与家庭生命周期同步进行培训与辅导,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与分享等。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构建和谐家庭.而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系统家庭治疗强调系统的观点和取向来了解家庭与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其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迪.因此解决家庭问题应致力于家庭关系的探究与调整,与家庭生命周期同步进行培训与辅导,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与分享等.  相似文献   

3.
广西仫佬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师幼民族文化认同感,构建传承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杨文飞 《东南学术》2007,(4):102-110
本文用生态学的系统化、结构化视角研究我国的农民工问题.在农民工家庭生态系统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人类生态系统是农民工家庭所有适应行为发生的背景.生态系统概念的引入,为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社会的和生物的相结合的方法和工具,相对于单纯的社会的或文化的方法而言,生态系统的方法使我们有可能构建一个可以容纳更多数据和指标的有关农民工问题的表达和解决模式.促进和保持农民工家庭生态系统的平衡,会促进农民工家庭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首先就意味着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并体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谐家庭建设就是要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为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而实现家庭和谐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家庭成员人格的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以及家庭成员人格的和谐共同构成和谐家庭的内涵和构建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6.
论乡村社会和谐的体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同步,我国当前应从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健全和完善和谐乡村中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促进社会和谐的乡村文化体制;构建城乡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来构建乡村社会和谐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河北省在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本文从坚持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性原则、推进县域“普三”进程举措、实行“三为主”发展模式、构建具有乡村幼教特色的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河北省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河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陆昱 《理论界》2010,(5):72-75
为了改变佛教"非人间化"的严峻现状和恶性趋势,太虚大师、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士和星云法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佛教与现世的关系进行了认真、执着的探索,提出并发展了"人间佛教"思想,实现了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型。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回顾"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历史,研究其内蕴的和谐理念,这有助于促进人心灵世界、促进家庭关系、促进人与社会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关系、促进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在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来做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的弘扬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本保障。面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建设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  相似文献   

10.
校园美术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校园美术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和谐发展。加强美术公共课程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发展体育事业提出的时代要求。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及社会文化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胡莹 《天府新论》2007,3(6):93-95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科学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女性对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情感支撑,皆显现着女性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的优势作用。女性在家庭和谐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对形成和发扬和谐社会风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自身的发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妇女充分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不断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形成了以独生子女家庭为社会主要家庭形式的社会形态。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一旦孩子发生风险,父母不仅不能得到预期的物质回报,精神上也将受到巨大创伤。正视失独群体的现实需求,解决他们物质、精神上的巨大困难,有助于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体系,促进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环境是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高校德育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和谐家庭建设若干理论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借鉴国内外家庭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谐家庭是系统稳定与动态和谐的结合,是家庭"同心圆结构"的和谐(即包括家庭成员个体的和谐、家庭系统内部的和谐、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以及家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四个层次).而创建和谐家庭的实践则需要接纳多元、兼容并陈.  相似文献   

16.
家庭制度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性之间的禁忌越来越严苛而得以确立,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当前家庭制度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从不同类型的扩大家庭向夫妻式家庭制度的转变。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家庭制度呈现出弱势化、多元化、民主化、法制化、人本化的趋势。围绕家庭制度的发展趋势构建合理的家庭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发展是和谐的基础,和谐可以促进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展与和谐的关系,通过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来促进社会发展,并且善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一种长辈与幼辈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具有尊重信任——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共同发展三大典型特征,而影响和谐亲子互动关系建立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意识、儿童气质特点及家庭结构等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可从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言传”与“身教”并重、创设亲子游戏、正确认识代际差异、构建和谐家庭结构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家庭建设——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依据相关问卷调查,从婚姻家庭观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与邻里社区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和谐家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更是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的重大演变。夫妻关系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发扬中国传统的夫妻伦理美德,构架现代新型夫妻伦理关系,树立和谐相处的家庭伦理价值观,以促进和谐社会伦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