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的活力与中国王传序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减慢,东亚地区却充满活力,保持高速增长,并显示出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中国作为该地区的大国,如何处理好对外经济关系,对于发展自身和促进整个东亚的繁荣都是非常重要的。东亚的兴起和发展前景拥...  相似文献   

2.
民初创办报刊热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初创办报刊热潮评析姚琦武昌起义的成功,特别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崩溃了。与民初蓬勃兴起的民主共和政治相适应,一场近代中国前所未有的创办报刊热潮骤然而起。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国民素质的低下,这股热潮又迅速冷却。民初创...  相似文献   

3.
世界之交,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标志的双边自由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WTO多边贸易谈判阻力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自由贸易计划受阻、各国纷纷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双边自由贸易特有的经济效益应是此轮全球双边自由贸易热产生的直接原因。鉴于此,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外资政策的新的重大选择。作者基于现实情况就中国如何应对此轮全球双边自由贸易热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12-118
改革开放初期兴起一股"男子汉文学"的热潮,这股热潮先后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对"文革"的历史挫败感进行直接心理补偿的阶段;二是走向追求"优越感"、歌颂男性生命力、塑造男性"主宰自我"神话的阶段。这股热潮是知识分子面对历史和现实危机克服自卑情结、追求自身"优越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对东亚货币合作问题的研究,需要了解东亚地区各成员参加货币合作的潜在综合成本。作者通过完善Baymoumi和Echiengreen(1996)创建的最优货币区指数法对东亚地区1982-2000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指出影响东亚地区双边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规模、贸易结构差异、产出增长对称性、贸易联系、长期通货膨胀水平和利率水平差异,作者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东亚地区的最优货币区指数,综合评估东亚各经济体实行货币合作的经济成本。结论是东亚地区存在小型开放经济构成的潜在的货币区,但区域整体差异较大,难以进行单一货币合作,而中国具有同其他国家加强货币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地区主义对东亚双边同盟体系的挑战及美国的应对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兴起,并通过培育地区合作安全观念、改善地区安全环境、重构地区权力结构等方式,塑造着一种新的地区秩序,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及以此为基础构筑的东亚权力体系带来现实威胁和严峻挑战。为回应东亚地区主义的挑战,美国采取强化与东亚部分国家的双边关系、拓展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制约和改造非美国主导或参与的东亚地区机制等战略措施,控制或引导东亚地区主义朝着美国指引的方向发展,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7.
东亚地区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并有着深厚的内在基础。但东亚地区真正起步还是在冷战以后。这个过程与美国东亚霸权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东亚地区合作只是美国东亚霸权的附属产品。但美国东亚霸权目标和手段的内在矛盾决定了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的两面性。东亚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个两面性,促进了本地区的合作与整合,形成了一股具有内生变量的,不以美国东亚霸权志趣为转移的力量或态势。但随着东亚地区实力的上升和进一步整合,美国这种内在矛盾性将进一步凸现。未来如何化解美国东亚霸权和东亚地区发展这种矛盾成为目前非常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的加深,东亚各国掀起了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东盟的建立、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以地区主义为依托参与东亚合作已是东亚各国的共识,但目前东亚合作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对推进东亚地区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地区主义产生的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东亚合作中存在的局限,试图探讨新地区主义在推进东亚合作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亚模式”研究的一个创新———评《东亚工业化浪潮中的产业结构研究》□沈满洪二战以来,东亚地区被国际舆论誉为“地球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被誉为“东亚奇迹”。伴随“东亚奇迹”的出现,“东亚模式”的研究便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杭州大...  相似文献   

10.
认同是不断进行身份建构的认知过程,东亚地区认同是一种集体认同,对东亚合作有重要意义。目前,东亚地区认同程度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东亚文化上的共性和相似性以及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合作实践,为建构地区认同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但由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缺乏信任和美国因素的干预,为东亚地区认同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