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有机结合,走出有我们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进入WTO,企业如果没有建立信息化,将被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经济淘汰出局。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正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就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来说,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相当大。从企业的内部架构、管理模式到企业的外部环境,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填平差距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吕新奎说,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是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要抓三个发展重点:企业信息化、金融电子化和电子商务。 这是吕新奎在日前开幕的“’98上海电子商务国际论坛”上作主题报告时透露的。他说,企业信息化是基础,金融电子化是保证,电子商务是核心。我国只有在这三个领域都有所突破,国民经济信息化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吕新奎说,企业信息化要配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围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而展开。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竞争的需要,对工作流程实行改革和优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企业运作。  相似文献   

3.
如何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理解信息化的意义,如何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准确定位,事关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工作成败的大局。在此,想就信息化工作中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谈谈个人的看法。1.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而不是信息化建设本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不在其本身,也不仅仅是为了信息交流更快捷,而是通过引进先进的、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来重整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分工授权。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彻底的改革,它包括对管理层次、管理权限的重新界定,也包括对业务流程的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4.
刘敏  杨京英 《统计研究》2010,27(12):57-64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一个信息化影响的测度模型用于评估企业电子商务扩展——从传统渠道转向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的程度,模型包括相关影响因素和假设命题。按照业务流程观点,用价值链上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实施程度作为电子商务扩展的度量,并收集156家传统实体企业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假设命题,分析信息化影响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扩展之间存在重要关系,5个因素与行业类别对电子商务扩展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不是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的测度模型能够有效地测评信息化影响,这对于支持政府和帮助企业制定和建立相关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闫柏良  樊月娟 《山西统计》2000,(7):36-36,38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新兴高科技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呈加快之势。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以电子商务为重要内容 ,而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源动力。因此 ,加快我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核心是加快我省企业的电子商务进程。一、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 ,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 ,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其根本目的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提高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利用率、企业员工和企业信息化安全四个领域的IASS评价模型,对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再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每个省市中选取信息化水平处于前180名企业,作为该省市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代表,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这些数据.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研究,给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企业信息化特征及其分类,为我国东部地区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能力评价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质量评价不同,信息化能力评价测重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情况,所以企业信息化能力评价不仅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自身,更注重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即信息化环境系统状况.  相似文献   

8.
桂学文  丁涛 《统计与决策》2006,(15):153-154
一、零售业信息化综述 从零售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内涵集成式信息化模式和扩展集成式信息化模式.所谓内涵式模式是指通过企业内部范围的信息化来解决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集成,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信息化加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形势下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社会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然而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又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和发  相似文献   

11.
由于"信息化悖论"的影响,信息化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绩效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创新体系的设计是企业加强信息化创新战略的基础性前提。因子分析可以对理论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提供检验,从而揭示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了较为科学和完整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文章着重研究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构建了综合指数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模糊隶属度函数与专家评分进行指标无量纲处理,为科学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正确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议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木青 《浙江统计》2005,(10):17-18
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实现企业统计信息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涵义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目前我国在宏观上已构建了较合理的统计信息化框架,然而在基层统计信息化(企业统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一、涉农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国近年采一直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商丘地区涉农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水平不高,企业很容易受到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对于资源有限的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好信息化战略,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成功率,是企业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期待可以通过基础性研究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因特网的出现与普及,企业的信息化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信息化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16.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并且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统计数据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尽快提高企业信息化层次,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使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产生最佳效益,还必须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达到了新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我们就有必要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定量的测算,以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进而对企业内、企业间信息化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极其注重企业信息化,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企业员工的信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在我国企业员工信息素养还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员工信息素养的培养显的尤为重要.当今社会,企业和企业员工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提高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在各个领域实现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7年福建省企业信息化贡献度调查问卷指标为基础,结合相关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企业信息化的动态效应加以研究,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滞后期及影响因素,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增加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占中国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