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的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整合为一个新的形态———经济文化形态。深层次的文化结构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起到持久的作用。岭南文化是泛珠区域的主导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务实性等特征。构建泛珠区域的文化认同应创新文化观念,确立“共赢”和“协同”思维,构建兼容创新的文化形态,发挥文化增长方式的聚散效应。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立足于精神产品特殊的商品属性与社会属性 ,揭示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商品直至产业的内在逻辑过程 ,考察了当代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经济史上第五次产业群体兴起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及其经济与文化意义 ,剖析了文化产业运作中的双重价值规律 (商品价值规律与社会价值规律 )及其作用方式 ,并为文化产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视阈内的中国民主文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聚录 《学术论坛》2007,30(8):39-42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主要包括社会技术形态转型和社会交换形态转型.民主文化指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构成基本影响.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中国民主文化转型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对社会经济形态转型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政治和文化形态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国历史上税收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形态追求稳定的历史要求和特征,由来已久的大一统社会形态及其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则集中体现了这一历史的要求和特征。在历史上,这一政治文化上的要求和特征强烈地支配着历代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成为中国税制演变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动因。如果说,大一统形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那么,强调集中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则是其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税收,作为中央集权王朝的经济支柱,对维护大一统形态的稳定,对国家能否长…  相似文献   

5.
目前,把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作为高于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即形成“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这一表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公式,似乎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已成为定论,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我认为,在未来社会中高于商品经济的经济形态应是时间经济,而不是产品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性质,是要概括和反映这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的。那么,高于商品经济形态的经济形态,也必须要反映高于商品社会的无商品的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然而,如果用“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概念来表述商品经济消除以后的经济性质,显然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关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之间的重合程度。其中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一定的社会法律精神。自然经济社会中的法律精神体现为对社会特权阶层的肯定和支持,对劳动者对土地占有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肯定等等。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对个人独立和权利的肯定和支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文化体系成为其基本立足;点和归依。其次,社会经济形态决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它要求调控机制必须以权利为本位和依归,并有效防止任何人的主观任性。再次,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范畴和界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权利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行为空间更加广泛,法律体系中授权性规范据主导地位。其四、社会经济形态还决定着法的结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往往私法发达而公法相对萎缩;自然经济社会中,刑法、官制法等“公法”范畴的法律规范发达,而民商法等法在规范却极为有限。社会经济的类型转换对当代中国的法律调整及其社会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为:经济形态转换与法律目的存在着矛盾性;原有的法律体系亟待重构;经济形态转型也使执法体制面临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行政组织结构体制的重塑朱国云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一次社会的系统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经济形态中,也不仅发生在思想文化形态中,这种变革还发生在与政治形态密切相关的行政组织的结构体制上。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行政改革已深入到...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就是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发展的动力和发展方向诸问题。它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是:文化和经济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民族精神的扬弃。一、中国经济的振兴与中国文化的繁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一定的文化也要深刻地影响于它所赖以形成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因此,我们的哲学反思势必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开始。任何时代的文化生活,都严格地被该时代的经济生活所制约。社会发展史表明: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就会由它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形态。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古代自然经济形态、近代半自然经济形态,当前正逐步走向普遍的、大规模  相似文献   

9.
生活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范畴,对它的系统思考要求是多学科、全方位的,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一定的生活方式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形态下,并随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为此,本文试图从经济科学的角度,用比较分析的办法来探讨现实的生活方式问题。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是人类社会依次更替的三种经济形态。但人类社会发展迄今,尚处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奠定的格局中。可以说,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混居杂处。激烈争夺地盘的历史。商品经济是比自然经济更高一级的经济形态,它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社会科学,它的发展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中期。当时社会科学正受到生物进化论的启发和影响,文化人类学便作为研究人类文化的演进的专门学科而发展起来。就文化的概念而言,虽然人类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定义,而综合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文化这一概念包括社会的成员所具有的信仰、知识、艺术、价值观念、道德传统、法律制度、社会习俗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结构及其形态等等。由此看来,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极为广泛的社会学科。在西方社会,文化人类学长期以来是侧重于研究非工业化社会,这主要是指研究落后的部落社会、畜牧业社会、农业社会和民族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组织等方面文化形态的演进过程及方式。探索人类社会文化形态发展的同一性及多样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的发展,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一个立体、多维、复杂的综合系统,是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为一体的社会存在形态。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从战略的高度给予综合全面地考虑。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文化的现代形态叶明从历史长河看,人类宏大的文化系统可划分为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技文化三个层次。自然文化是人类进入社会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第一文化,是人类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哺乳期文化,它表明人类从动物界进入了文明时代。自然文化不仅几乎占据了人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当代文化学研究成果中抽取出“社会形态”与“文化类型”概念,并从存在性与意义性、生产实践与生活实践、阶级经济主体与民族文化主体、物质经济前提与精神文化前提、社会发展普遍性与文化背景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比较研究。指出”当代文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是从人本身和实践合目的性的方面去界说人的生存和发展,在许多方面信与从社会和实践合规律性方面去界说人的生存发展的社会形态理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而只要取之得当;并注意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完全可以成为唯物史观的理论养料,使之为我所用,并由此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夏国英 《学术论坛》2006,(1):100-103
文化产业是社会文化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群,而区域文化产业则是具有相对文化独特性与系统文化性的地域之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产品经营的社会企事业的总称。在全球化背景中,区域文化产业的组织经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其实施需要有“形式价值”、“心理竞争”及“风险战略”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变迁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转变,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文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由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变,文化建设获得了反映社会进步、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穷过渡"的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价值目标取向转变,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