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经济30多年持续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密不可分的。城市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产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而城镇化进程又会对产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投资和环境规制等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研发投入、居民消费等也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分地区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影响显著且结果为正。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不明显,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没有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化模式创新;尽快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城市结构;结合各地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区域联动推动产业协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的效应分析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成德宁 《南都学坛》2003,23(2):97-102
城镇化是当前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分工的深化、扩展国内市场;促进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本的形成。在21世纪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完善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并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常态时期,深刻认识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之间内在协同发展规律对库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以重庆市范围内库区12区县1987-2014年年度数据,基于误差修正的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库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结果发现:三峡库区的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具有稳定的互动协调关系,产业结构演进促进了城镇化发展,服务业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小于工业;城镇化推进了产业结构演进,促进了工业和服务业产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构成城镇化动力源,它们之间相互组合、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城镇化动力机制。该文以新疆石河子为例,从包含制度因素的产业结构转换角度构建城镇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建立VEC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纬度研究城镇化各动力因素与城镇人口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农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基础动力;工业化和制度变迁构成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根本动力;服务业是石河子地区城镇化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城镇建设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目前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必须突出重点 ,统筹规划 ,优先发展条件成熟的小城镇 ,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小城镇的素质 ,大力推进城镇现代化 ,以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制约贵州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有的制度安排已阻碍了贵州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必须对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建立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和多元化投资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和置换,促使人口和要素向城镇聚集,以制度创新加快贵州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经验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推进作用。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和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福建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长期上升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因,但目前城镇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升高。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建设贵安新区能够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并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贵安新区能够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全新格局;能够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贵安新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优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实现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同时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对接整合,提高西南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完善我国开放格局。并有利于贵州经济社会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在其动力的推动下会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化的动力系统一般有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制度体制的变革,每一种动力在不同地区、城镇化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侧重点。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建设思想中乡镇企业的动力,在改革开放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时代变换这种动力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其它地区。而四川藏区甘孜州城镇化可以根据自身城镇化的特点和条件,在城镇化动力结构比较分析中获取发展城镇化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以西南五省市为分析对象,采用1995-2012年的数据,以动态面板数据GMM估计为方法,分析了城镇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城镇化进程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城镇建设和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共同影响;其次,非农业产业占比、劳动力与人均GDP对于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是当前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不利于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最后,教育对当前西南地区的城镇化率贡献较小。通过以上分析,为合理推进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但两者关系具有时空差异性。以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式为基础,参照钱纳里标准,利用最新数据考察两者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城市化仍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增长;采用区间估计法对省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评估显示,不同省份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由于各省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两者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动。分析结论对于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之一,大量事实表明, 中部要崛起,城市必先行,中部要飞?关键在构建城市群.然而城市化必须付出成本,本文以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为考察对象,对其所含的35个城市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以期对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化内涵发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中国城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银川郊区的一些回族群众,在经济上出现了谋生方式的多元化与经济生活欠活跃并存状况;在公共事业的管理上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则出现了一定的断裂。当然,文化变迁之际,文化适应与之相伴随。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综合生产系统具备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拥有自组织功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自组织功能,应从系统负熵流的增加、非平衡性的加强、非线性特征的强化和巨涨落的催生等入手,优化农业综合生产的自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地市级地方大学的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 ,城市化给地方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多重挑战。该文把地方大学置于城市化和高教大众化的大背景下 ,提出了这类学校的定位和非均衡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乡镇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分析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必然性、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及政府主导责任缺失,指出强化乡镇政府社会保障职能、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惟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织金县在“十一五”期间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是带战略性的问题。论述织金县城镇化发展及其现状,对目前织金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向"非"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应与合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相结合,农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逐步向"非"农转化,要完全实现这一过程,还面临着一些制度上和观念上的障碍,有待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城市化在改变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劳动权益屡遭侵害,政治权益难以实现,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探讨了农民权益遭受侵害在法律方面的缺失,进而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