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交际属性决定了它同样受关联理论的制约。新闻具有时效性、客观性、准确性、多样性和大众化的特点。新闻翻译从本质上讲是受关联原则制约的明示—推理行为,其目的是要在原语和译语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认知语境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种手段,而推理是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应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性的明示—推理过程,通过推理理解进行语境假设,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进而正确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更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特殊交际行为。以盛誉世界文化舞台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参照,依托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基于关联翻译理论对典型个例进行分析,研究翻译中的词际联系方法与翻译技巧,使译文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翻译的效果和效应上传达最佳关联信息。  相似文献   

6.
科技翻译是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其本质是推理.认知语境影响科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译者运用关联原则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力求使译文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科技翻译的逻辑思维链就不会断裂.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 ,在此交际过程中 ,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 ,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 ,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关联、翻译等相关内容的论述,指出关联理论和翻译具有很好的互容性,关联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中的关联理据与动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联理论指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同时涉及语码和推理两种模式.制约和统辖人们交际行为的是关联.根据关联原则,人类交际认知在于花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寻求关联至关重要.寻求关联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析词义、填补信息空缺、间接话语及"迂回表达"的理解等.另外,言语交际呈动态特征,其动态性是由语境的动态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是关于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3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关联理论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次明示一推理过程.比喻性语言作为交际过程中意义较为隐含的"推理刺激物",在翻译时其意义应是最佳关联下的隐舍与明示的辩证统一.对于比喻性语言翻译来说,隐含是手段,明示是前提,最佳关联是目的.  相似文献   

13.
由Sperber和Wilson(1986/1995)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Verschueren(1999)指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翻译的过程离不开寻求关联,实现语言和语境的相互顺应。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话语,其主要交际模式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说话人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明示刺激行为把自己的信息意图明白无误的传达给听话人;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认知语境及关联信息进行推理,获得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文章以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理论为框架,解读了明示——推理机制在交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 and Wilson最早提出的,并指出翻译不仅仅是一项交际活动,更是一项认知活动。在我们理解一段话语或文字的时候,语境假设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翻译者能够根据动态语境进行推理,而动态语境又依赖于语言与环境的关联。实际上,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语境推理和选择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语言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准确地理解源语文章,较贴切地把它翻译成目的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双语交际过程,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在单语交际中,互明程度越高,交际就越畅通无阻,翻译亦然。而交际过程依赖于语境,但语境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中,语境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依据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就语境的动态性讨论翻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的过程涉及说/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和听/读者依据语义、语境、及相关信息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成功的交际更涉及说/作者有意图的行为以及听/读者对该行为的识别和理解。话语标记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话语/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是说/作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听/读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认知为视角,从互动功能和语境关联对话语标记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从而明确话语标记在话语/语篇建构中对传达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所起的制约或指导语用推理的作用,获得语言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语言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其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此,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