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边缘的牧歌──论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在社会革命高涨的背景下急剧分化。郁达夫、废名、沈从文于是退居人生边缘 ,通过疏远时代、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距离来获得乃至扩大个人心理自由的空间 ,从而坚持他们“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向 ,由此在 30年代产生了一种颇具特色的田园牧歌形态的浪漫主义。这种新的浪漫主义与五四浪漫主义有着精神上的一致性 ,又具有在发展中所获得的特点。它代表着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一次重要蜕变 ,而且与同时期的左翼文学思潮构成了共存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及其走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评述新时期文学时,人们常常只把现实主义作为主潮,而忽视了浪漫主义的存在,其实,这是极不公正的.现实主义固然在新时期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三个阶段,后来由于作家执著于生活的本真还原,衍生出了"新写实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的显学;而浪漫主义也经历了"朦胧诗"的低调浪漫、"寻根文学"的悲凉浪漫,发展到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关系说不清、道不明的"后浪漫"阶段,成为新时期文学家族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3.
论萧红作品的地方色彩王义祥萧红的作品具有鲜明而浓厚的地方色彩,她的创作给我们展现了本世纪20、30年代我国东北地区人民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活图画。她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一问世,便“给当时的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之所以在她去世几十年后的_年代于中国还能出现一股...  相似文献   

4.
唐宏 《学术交流》2004,(6):136-138
60年代的多元文化使美国文坛百花齐放。在此背景下,以诺曼·梅勒和沃尔夫为首的作家们尝试了一种文学新样式———新新闻写作。新新闻写作把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虚构文学的艺术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它具有了真实的可靠性、小说的深刻性和诗歌的优美性。  相似文献   

5.
尹锡南 《南亚研究》2011,(1):152-16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泰戈尔的以《吉檀迦利》为代表的诗歌对希梅内斯等西班牙语诗人有过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以泰戈尔诗歌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为前提的。维多利亚.奥坎波和希梅内斯等人是翻译和传播泰戈尔作品的代表人物。泰戈尔诗歌所以能对西班牙语诗人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西班牙语诗界在这一时期正在脱离现代主义潮流并寻求新的创作风格。在对泰戈尔诗歌的接受问题上,西班牙语文坛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30年代出现、后被人们广泛沿用的称谓“现代派”①,其实是一个内涵欠确切、外延也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既不同于20世纪欧美流行的象征派、意象派、未来派等现代主义艺术潮流,也非指中国20年代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等开拓的象征主义诗歌;而是指30年代以施蛰存...  相似文献   

7.
外来文化思潮与世纪初文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初叶,中国文坛由于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开始从传统文学走向现代化。虽然整个文坛的真正蜕变要到“五四”及其后才发生,但本世纪初已显露端倪。这一时期,被引进的西方文化思潮主要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民约论及其返回自然论,叔本华的哲学及唯美思想,尼采的个人主义与“超人”学说,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以及欧洲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等。这些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引发了中国文学从思想、理论及创作形式上的一系列嬗变,中外文学观念发生了冲撞及融合,其具体反映便是传统文学观念开始产生变化,各种文体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在内容及体裁形式上都或多或少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翻译小说大批涌现。这些变化,为“五四”及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毛主席诗词赵怀德毛主席在50年代后期,曾经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方法,以别于旧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提法比较,亦觉含义更加明确.这是一个崭新的...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北满经济中心及国际都市成因探讨石方哈尔滨在本世纪20年代,曾一度出现过“北满经济中心及国际都市”的“黄金时代”。那么如何借鉴历史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以为今天改革开放的形势所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当时的状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一、20年代哈尔滨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从“天才”到“牛仔”的心路历程———维特与金凯的比较王吉梅二百多年前,有一本叫做《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书,诞生在德国,风靡了世界,少年维特以身殉情的浪漫故事成为千古绝唱。穿过岁月时空,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一本叫做《廊桥遗梦》的小书,畅销美国并迅速...  相似文献   

11.
“新状态”命名:一种“涂抹”的批评观戴阿宝1.“新状态”命名的诱惑与困惑在时下流行的以“新”和“后”命名事物的热潮中,“新状态”又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新宠儿。我们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文学的演进进行了频繁的命名演练,从“伤痕文学”一直到“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12.
知青小说:浪漫主义思潮的回归与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浪漫主义思潮在新时期之初一度回归,基本的创作队伍是情感型的知青小说家。但不久,这些作家纷纷转向,由他们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像一颗闪光的流星划过长空,留下了短暂的美丽。其特点一是回归自然,二是追求神秘,三是寻找精神家园,四是超越自我。知青浪漫小说的出现是以彻底否定极“左”路线、恢复人的尊严为前导的。它是新时期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思潮在文学方面的反映,又成了新时期个人自由空间扩大的象征。它与五四浪漫主义思潮遥相呼应,又加强了人道主义的内容,增加了历史和心理的沉重感,融入了化苦为乐的宗教感情。但它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既是回归,同时又是泛化,到80年代中期,这一思潮循着向内转的趋势汇入了现代主义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0人谈抗战文学的审美定位吕智敏我国的“抗战文学”是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炮火与血雨腥风中诞生的。20年代浸沉于对外来文学流派的借鉴探索、30年代投身于总体建构实践的新文学,在战争面前猛然间被...  相似文献   

14.
弗罗斯特确实继承了十九世纪以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但其诗歌具有更本质深层的现代主义特色.首先,弗罗斯特诗作虽大都遵从传统诗歌节律,但跟浪漫主义诗歌相比,更富于现代主义诗歌所特有的智性.其次,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实际上从来都不是一种整齐划一的流派.弗罗斯特所主张的"句子声音"理论,是对意象派的"意象并置"理论的反拨和补充.同时,隐喻可以说是弗罗斯特诗歌的全部,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弗罗斯特对传统诗歌形式的遵从,以及对日常语言与主题的偏爱,跟无所不在的隐喻一起,使其诗作有别于传统浪漫主义诗歌,达到了感性和智性的完美融汇,从而将现代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自相矛盾、悲喜交集的状况,诗性而含蓄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 0年代前期 ,西部“新边塞诗群”以其强劲的冲力雄起于新时期诗坛 ,其豪放激越、粗犷强悍的“新边塞”诗风给新时期诗坛灌注了一种全新的活力 ,也引领了人们热烈的目光。一时间 ,周涛、杨牧、昌耀、章德益等诗人的名字频频醒目于不少文学报刊 ,一度领尽风骚。但当“新边塞诗群”画上它辉煌的句号 ,西部似乎又复原了它往昔的沉寂。还好 ,这种沉寂不算太久 !继起的西部第三代诗人 (这里的所谓西部第三代诗人并非一个诗歌流派和诗歌群落的概念 ,而是一种代际指称。是对继“新边塞派”之后 ,成名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或 90年代初的西部诗…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语义学是一个专门研究语义使用的“道道地地土生土长”的美国语义哲学学派。它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鼎盛于20世纪60年代。但到了70年代,它便以极快的速度走向下坡之路。虽然在多数语言学家的书案上,普通语义学还可占一席之地,但是人们对此学派的评价却一直不高。然而,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它,那么,我们便可发现,普通语义学派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条条框框和所谓“荒唐的实用主义”思想①,而且还有相当多不被人们重视的重要启示。20世纪30年代,整个世界处于大动荡之中,纳粹德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壮…  相似文献   

17.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交,英国诗歌史上出现了很大转折。以华兹华斯为首的湖畔诗人以及拜伦、雪莱、济慈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大批涌现。他们以新的内容、新的语言与韵律、新的理论与美学观点使浪漫主义诗歌以新的诗风倍受人们注目。同时,他们也以其才华横溢、富有深刻艺...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古典诗歌,怎样利用旧形式 创作新诗歌,在诗歌战线上是有争议的问 题。“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相当多的新 诗人,曾把旧体诗词同发辫小脚等量齐观,对它抱着宗派主义,采取排斥态度。”①直到五十年代以后《毛主席诗词》、《鲁迅诗注》、《郭沫若诗抄》、 《十老诗选》、《陈毅诗词选集》等公开 出版以后,“五四”以来新旧涛对立的局 面才宣告基本结束,旧体诗词在诗坛上也 就有了一席之地。 诗人臧克家极力倡导新诗应当向古典 诗歌学习,多次论述过古体诗的特点和优点。他认为古典诗歌,“构思新颖,结构谨严,想象高超,字句精炼,能够把丰富 …  相似文献   

19.
曹卫兵 《唐都学刊》2000,16(2):98-101
文章认为九叶诗派在诗歌观念、诗歌的主题意识和审美趋向上继承了新诗的现代主义传统 ,并渗入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20.
杨丽佳 《探求》2001,(6):13-17
一、广州城市生态结构建设的主要经验 广州的生态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提上议事日程的,在这之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主要是侧重于污染防治。回顾改革开放后广州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大致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初,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这一时期广州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以破坏为主。 这一时期工厂遍地开花,人口迅速膨胀,房地产开发高潮迭起,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人们对这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未考虑过“环境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