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建立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还不具备实行全民所有制的条件;因而提出要改变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倒退”到集体所有制。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于最近有些同志提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我认为基本上是可取的。现在仅就两个问题,即国营企业自负盈亏和建立专业公司、联合公司,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讨论和参考。关于国营企业的自负盈亏问题国营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必然要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不能因为我们过去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有问题,捆住了企业的手脚,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就对于国家所有制发生怀疑,甚至主张把国家所有制形式改变为“全民自主的所有制形式”。什么是“全民自主的所有制形式”,怎样才算是“全民自主”?谁也说不清楚。看来,好象那是由企业实行自治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是企业“自主”,是一种变相的集体所有制,谈不上是“全民自主”。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属于本文的范围,我们只是在这里顺便提一下。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作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模式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股份制能否成为我国全民听有制企业改革的主体方向?尚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首先是对国家所有制的否定 全民所有制,指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因此,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上是国家所有制企业。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财产所有权完全归国家所有,即它是一种完全的、纯化的所有制形式,或者说,它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宗旨是讨论集体所有制问题,但只有在正确地理解了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对集体所有制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因此,先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形式谈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同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本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要素如何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作为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历史时期的特征。在社会主义国家通行着两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个是全民所有制,一般把它等同于国家所有制;另一个是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是代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利益的。按照它的质的规定性来说,当它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它应该是全民利益的代表。在社会主义国家,把它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的、主导的形式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年,人们很欣赏社会所有制,实际上是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使劳动者与生产  相似文献   

5.
一国家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理论依据对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是近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来的新问题.为了说明我国现阶段对一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客观依据,有必要先分析一下现阶段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和特点.我国现阶段国家所有制企业具有如下经济利益上的双重特性:一是国家所有制具有社会占有的性质,因而企业收益的相当一部分应归社会所有.国家用这一部分所得来进行宏观经济利益的调节,其  相似文献   

6.
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与社会主义所有制内涵 于光远是我国经济学界百花园中的“老园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书中,于老着重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问题,特别是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认为“公共所有”(或“公有”)与“社会所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社会主义的公共所有制应当是“社会所有制”,这种“所有”的主体是全社会。它“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联系十分广阔,社会分工十分发达,社会组织十分严密,生产、流通、交换高度社会化基础上的公共所有制。”这是一般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按商品经济本性改革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革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除了小型国营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外,把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不是方向。实行类似西方的国家企业“私有化”,也行不通。我认为,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重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内部关系,建立新的结构。迄今为止,我们所实行的全民所有制,是在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个总前提下构思出来的国家所有制体系,是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这种全民所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中,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主导力量,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有些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它们既没有高低之分,也不应该要求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从根本上说来,全民所有制也是一种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所有”。也有同志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不如集体所有制经济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应通过改革,使它变为集体所有制。上述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全民与集体两种公有制经济没有高低之分,不存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后者认为全民企业不如集体企业,全民经济在我国不仅不应是主体力量,而且连存在的地位也没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缺位”悖论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改革,一开始是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前进的,这种思路的基本前提在于传统体制对企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现实表明,沿着这条思路滑行,有可能掉进“放则乱,收则死”的循环陷阱之中。理论界不少人认为,旧体制过度集中的根源在于其财产关系,而这种财产关系造成的“所有权缺位”是我国企业缺乏活力和企业行为不合理的根源。按这种看法,以国家作为全民财产主体代表的国家所有制,在事实上造成了企业作为全民财产的经营者既不享有财产支配权,也不关心财产增殖的矛盾。这个矛盾的焦点在于企业的财产主体不明确,使国有财产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所有权缺位”状态。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只能是让企业成为财产主体,使其对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的所有权。只有在资产所有权上独立,才能在经营权上自主,从而才能将企业搞活。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现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的过程中,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重要问题。为着实现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否需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形式,这个问题已经在经济理论工作者中间开始议论。有些同志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当前存在的许多弊病,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此,使全民所有制企业成为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就出现了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政权来指挥和决定的情况,就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瞎指挥、“按  相似文献   

11.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过去经济体制在管理方面,权力过分集中和政企不分等弊病,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采用了部分市场调节等措施,对于搞活经济起了积极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有的同志却以经济体制在管理上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和政企不分的弊病为由,主张取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代之以集体所有制的所谓社会所有制或企业所有制。对此种主张实不敢苟同,我们认为,国营经济不能取消,改革的方向只应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管理形式进行改进和补充,克服弊病,发挥长处,使之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问题,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久前,有的同志写文章认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最近,又有的同志反驳这个观点,认为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与国家所有制问题没有关系。现在,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不能单纯从生产力水平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最近有的同志在论证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必要性时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任务的物质条件,主要是英国当时的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比今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达到的水平要低得多。三十二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关系十分复杂,这里着重研究其中的三个问题。一、关于“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国有制”的提法社会主义国家最早提出变革国家所有制的是南斯拉夫人。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公有制应当直接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直接支配生产过程和经济剩余,而长期保留国家所有制必将导致劳动和资本的异化,因此必须变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然而,理论分析和南斯拉夫实践都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固然决定了它要体现芳动者当家作主,公有制的完善和发展与经济民主、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在事实上的确立和加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劳动者能否直接支配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支配生产过程和经济剩余,却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它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全民所有制是采取的国家所有制形式,整个做法是五十年代初从苏联学过来的。这种国家所有制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一定时期必然要采用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一点已为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但是任何经济形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长久适用的。国家所有制也是这样,也有一个从适用到不适用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  相似文献   

15.
一、国家所有制探源按照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它排除了任何个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实行全社会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和共同占有。在全民所有制形式下,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每个单位的全民财产的使用,都必须由全体劳动者经过集体协商,共同作出决策,任何个人都无权自作主张,自行决策。在共同决策的过程中,其商量和谈判的费用是相当高的,社会(注意,这时国家这个角色尚未登场)要兴建某项工程,必须反反复复地举行“全民投票”,以征得全体财产所有者(社会成员)的同意。这…  相似文献   

16.
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工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提出按劳分配原则时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存在商品、货币。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按劳分配理论必须在新经验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共同认识。另外,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也必须经过迂回曲折的途径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依据。这一点也已为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应当怎样发展,则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应该是“两级按劳分配”。先是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然后是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国家对企业的按劳分配以企业向社会提供的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为尺度。在这里,按劳分配的“劳”是价值。而另一派则坚持按劳分配规律的主要内容并不因存在商品经济而改变。他们既不同意国家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是按劳分配关系,也不同意按劳分配的“劳”是价值。我认为两大派学术观点的分歧,首先来自方法论的不同。主张“两级按劳分配”的同志,一般只强调按劳分配规律在社会主义分配领域的决定作用,只用这一条规律来分析当前曲折复杂的分配过程。而不赞成“两级按劳分配”的同志,一般认为支配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并不只是按劳分配一条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目的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对立统一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包括了企业的局部利益,但各个企业又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生产,一方面,以社会生产目的为根本的、首要的目的,另一方面,各自又有自身的目的。不过,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居于第二位的。 有的同志不同意企业有双重的目的。但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利润,它同时也全面、完整地体现了社会的生产目的。董辅礽同志认为,说“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多个的,至少应该有两个,即满足需要和增加利润,其中满足人民的需要又是第一位的目标”,这种看法的不当在于:“把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学者认为,经济改革的关键是所有制的改革。其理由是国家所有制限制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能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用企业所有制或私有制代替国家所有制。这无异于说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关键是改变国家所有制,实行企业所有制或恢复私有制,无须借用发展商品经济的名义。事实上,商品经济存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与所有制的性质没有直接联系,把国家所有制改变为企业所有制或私有制无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的最终趋势是公有制的壮大而不是回到私有制或者使私有制永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有两种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就是全民所有制的形式。对此我愿意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探讨。我认为,我国目前的全民所有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而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无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企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它还将意味着“全面小康”有了“全民”的社会基础。问题是 :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全民”的意愿 ,而取决于法律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本文认为 ,在我国 ,私有产权长期受歧视 ,这绝不仅仅是“具体”制度或“操作”层面的问题 ,因此 ,“解决问题”替代“解释问题”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