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朝阳农学院坚持“社来社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贫下中农称赞说:“这样的大学生贫下中农养得起,用得上。”可也有人认为:全民所有制培养的大学生,到集体所有制当农民,是“扩大三大差别”,是“倒退”。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无产阶级办大学的目的是什么?自有阶级以来,教育从来就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一切剥削阶级无不为本阶级培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精神贵族。“读书做官”,“做官发财”,这就是他们读书的目的。无产阶级教育是同一切剥削阶级教育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相似文献   

2.
两千年来,历代经学家对“学而优则仕”都极力加以美化;“五四”以来,人们又把这句话当作“读书做官论”而痛加挞伐。笔者认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均不能自圆其说。 一、“优”字泽作“好”不符合逻辑。 “学而优则仕”最初见于《论语·子张》。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北京大学《论语批注》把“仕”解释为做官,把“优”解释为好。译文是:“子夏说:‘做官做得好(的人)就应该学习,学习好(的人)就可以做官。’”  相似文献   

3.
刘鹗的《老残游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这究竟是一部什么内容的小说?评家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一部政治小说,有人说这是一部“做官教科书”,有人说这是一部“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有人说这是一部“传道的书”,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文化小说”,其说不一。笔者认为这部小说,是刘鹗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他的救国安天下的方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如下事实。  相似文献   

4.
唐代屯田郎中崔玄驭云:“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资贷充足,衣马轻肥,此恶消息。” 儿子在外做官,得知他贫困得无法生活,竟是好消息;得知他财贷充足,轻裘肥马,便是坏消息,崔玄驭的这一见解,很了不起。  相似文献   

5.
《论语》之“学而优则仕”一语,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为了光耀门楣,谋取私利。于是,“读书做官论”便被当作“学而优则仕”的代称。其实,人们将“学而优则仕”视为“读书做官论”时,却并未了解其确切含义,这就有必要为其“正名”。在这方面,已有学者进行探究。笔者也发表几点浅见,如蒙专家教诲,则幸甚。我们先也不妨将“学而优则仕”称作“读书做官论”。因为“仕”即做官,至于“学”虽然不仅仅指读书,却毕竟包含读书在内。那么,《论语》①之“读书做官论”到底是怎样的?从《论语》看,孔子确实…  相似文献   

6.
有句老话叫做“朝廷有人好做官”,套用在如今的职场上,可称之为“熟人介绍好就业”,用行话来说,也就是“转介求职”,英文为“referral”。据悉,现在通过熟人介绍就业已成了  相似文献   

7.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把其中的“优”字注为优秀、优异、突出一类的意思,这条语录就成为孔丘宣扬“读书做官”的罪状了。其实,这条语录的本意并非如此。 《说文》注:“优,饶也。”“饶,余也。”《康熙字典》注:“优,又有余力也”,并附“仕而优则学”条为例句。《辞源》也同此。《论语正义》引马融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刘宝楠注:“言人从事于所当务,而后及其余。”根据以上这些注解,我同意杨伯峻先生的翻译:“做官了,有馀力便去学习;学  相似文献   

8.
原注释是这样的:“[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无法解释清楚。有人认为‘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当在‘阿母谢媒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意思是有兰家之女,出身于做官人家,可配太守之子,而自己的女儿出身微贱,不能相配。”  相似文献   

9.
“学而优则仕”集中概括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和人才观,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对“学而优则仕”作怎样的解释和评价,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 对“学而优则仕”这句话的解释和评价向来不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说法,认为“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即“读书做官论”。解放后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声讨笔伐,尤其是在“文革”批孔中,它被视为没落的、反动的教育思想,斥之为“封资修糟粕”,被批得  相似文献   

10.
“学而优则仕”一语出自《论语·子张》,为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言,不知从何时起,此语便被译作“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直到前些年,有人才指出其错,并提出应当改译为“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我对古文研究不多,但总觉得这种译法仍值得商榷。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与今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定有差异。古人说话写文章与今人一样,均需合乎常理。《论语》中记载子夏所说的原话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如果把“学而优则仕”理解为“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那么“仕而优则学”的意思便是“做好了官就可以学习”。这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把“…  相似文献   

11.
我的桌子上放着一份复制的文件:一九五七年三月五日刘少奇同志在许昌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录。当我重新读着这篇讲话的时候,心里就象是滔滔的河水,波澜起伏,激荡不已,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悲愤。在那“十年浩劫”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给这篇讲话定下了数不清的罪名:什么“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  相似文献   

12.
做官先做人     
所谓做人,就是要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做官与做人,二者息息相关,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孚众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然,“做官先做人”并不等于“做官只做人”,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除了要具有一般人最起码的人格操守外,理所当然还必须具有共产党人特有的崇高道德境界和精神风貌。做官先做人,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训。今天,在我们党  相似文献   

13.
李可能 《社区》2013,(32):8-8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因为古人懂得想要得到黄金屋,就得走做官这一条路,而做官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望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五千年悠悠流淌,读书自始至终是人们改变自己人生走向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认为曾国藩一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提出了读书不一定要做官。然倘若做官,则应忠言直谏、以民为本;倘若做官则不要发财,以遗后人;倘若做官,则要珍惜官声,不要仗势欺人,不要养小“衙内”。最后,做官不要贪得无厌,要善于保存晚节。作者认为曾国藩虽为封建官吏,但其官宦思想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东坡当年与客同游金山,随着“我欲乘风归去”的吟唱而欣然起舞于“妙高台”上,并顾客自诩为“此便是神仙矣”之时,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九百年后的今天,会有人将其“归去”之意归之于想回京做官的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东坡在这里要表达什么?人说“写思君”,“言不知现在朝廷如何,本想回京,又恐受到谗毁陷害。”还有说得更具体的,认为这几句表明“他虽身在地方,却时时心在朝廷,关心着‘天上宫阙’的情况。”并引证分析道:“据说神宗读到‘琼楼玉宇’二句感叹道:‘苏轼终是爱君。’(《坡  相似文献   

16.
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这一成语,意思是说名实相符,并不是只有虚名,而无实际。常用在亲身证实传闻正确的事物上。北朝时代,有一个叫薛道衡的人。他写诗,很受人们喜爱,名字就传扬开了。在他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齐王邀请他去游览观光。薛道衡是一位喜欢旅游的人,他整理好行装,就上路了。他到了齐国,住了半年。那天刚好是正月初七,那时的人,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薛道衡就写了一首纪念人日的诗歌。诗的头两句是:立春才七日,离家已半年。齐国有人看到了他的诗,就批评他说:“大家都说薛道衡很会写诗,可是他的诗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有人说:你别着急,往下读…  相似文献   

17.
一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如何才能获得成功,成名说,成功的悲剧性作品必须具备什么特质,这是理论家们颇感兴趣的命题。有人说:“再现一种巨大的不幸,是悲剧的唯一职能”。也有人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这“不幸”与“可怕的事物”,大凡是指流血,灾变与毁灭之类。但有人却又认为:“悲剧性的本质不在流血的结局,那只会引起令人窒  相似文献   

18.
诸家在《论语》“先进”章的分歧体现于字词意义、句式结构、语句内涵等方面。细致考辨之后,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在上述三个方面皆最为可信。今人杨伯峻依其所作的翻译也甚为可取。然而,刘、杨之说确实存在与史实不合之处。不过,只要将其中的“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与“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 修正为“先学习礼乐而后有资格做官”与“先有资格做官而后学习礼乐”,即可圆满融通。  相似文献   

19.
《东山》在《诗三百篇》中是著名的好诗。从思想到艺术都有突出的优点和特点。但二千年来解诗的人对它有极大的分歧看法。分歧点还常常表现在关键问题上。象过去的种种旧说,互有异同,无须详论。问题是在今天的新说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有人说这是“反战”的诗,有人说“这是征人还乡途中思家的诗”;有人以为这诗的气氛是悲苦的和“悽惨”的,“宛然一幅荒凉农村画”,有人却从本诗中得到“快乐”的和“真够美”的感受;有人以为这诗是具体描写复员兵士实际生活,说他已回到家乡,有人以为只是描写他内心的想象或假想,并没有到家;有人以为这是叙事诗,有人以为这是“完整的深刻的抒情诗”。针锋相对,令人惊异!难道这还不值得研究一下吗?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古代名医见于史书的多为男医,最早名列史书的女医生当数西汉的义姁。义姁是河东(今山西)人,汉武帝时从事医疗活动,因而得到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宠幸。王太后为了抬举她,就问她:“有没有儿子或兄弟可做官的?”义姁回答:“只有一个兄弟义纵,但品行不好,不宜做官。”但是王太后十分喜爱义姁,还是告诉汉武帝给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