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伤痕文学”书写受制于各种场域及场域之间关系的制约.权力场或政治场通过政治话语的规约对文学场起支配作用;文学体制场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下,借助文学政策、文学批评、文学出版、文学评奖等制度层面以内在“规训”的方式引导和规范着“伤痕文学”;“伤痕文学”作者的使命感和对意识形态规约无意识的认同,使他们自觉认同于主流政治话语对文革书写的规约.  相似文献   

2.
文学产生虽然很早,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场域却是魏晋才形成的,这是"文学自觉"的深层内涵.文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文学中蕴含的权力因素使统治者依靠不断走向自主性的文学去夺取文化权力,文学场域在整个文化场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底层文学关注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匮乏的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它所涵盖的思想和文化意义构成了新世纪文学内在的精神元素,是新世纪以来的重要文学潮流。底层文学的精神深度来源于对苦难质素的书写与言说,其苦难质素表现为底层人城市“零余者”的身份焦虑,社会身份的艰难自我认同,道德伦理的拷问思索,及其对苦难的消解与超越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湘西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湘西长篇小说创作的主题,贯穿了家园记忆、政治权力文化反思和底层书写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地域文学中的生动体现。通过对湘西长篇小说创作的扫描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湘西文学创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作为朦胧诗研究重要场域,在其书写过程中对朦胧诗的经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朦胧诗文学史书写的缺席到文学谱系的建立,历史轮廓的勾勒和细节史实的阐述以及各种思潮文化影响下的流动,朦胧诗与文学史互为因果,共同参与和完成了其经典化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摘要:闺阁与青楼本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场域,其中的行动者自有差别.闺阁、青楼场域的资本积累模式影响了其中女性的文学传播接受活动.启蒙教育、场域文化积累、文学传播情况均使闺阁女性有更多接受文学的机会,同时也承担更多的文学传播义务.而青楼女性的文学接受滞阻更为严重,且对场域的文学传播不发生太大作用.闺阁、青楼女性有相似的文学传播观念,她们较前代女性都有积极传播的意识.但青楼女性更多是为积累文化资本以为稻粱谋,闺阁场域的文学传播观念则相对纯粹.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科幻文学多以少儿为潜在阅读对象,从布迪厄场域关系视角蠡探"十七年"期间政治、经济、科技等场域对科幻文学的建构,可以更好地重返历史现场,探索其少儿化及科普化的倾向成因.通过考察科幻文学场域行动者(报刊、编辑、作家、评论家等)的文化资本内涵,关注行动者为了控制场域的合法逻辑而形成的制衡关系,探析作家惯习的养成及其结构,爬梳场域中的诸种力量如何互动、竞争、合作,一步步为科幻文学的少儿化、科普化营造文化空间.可以从生成角度深入理解"十七年"少儿科幻文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多民族文学史书写"两个场域共同的研究对象之一。目前两个场域所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全球化进程中口头文学的濒危与保护。通过考察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域出现的口头文学"物质化"、"商业化"现象背后口头文学价值判断的某种误区,从两个场域的互动关系中,探讨与民族口头文学价值建构相关联的口头传统要素。由此反观"多民族文学史"书写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台湾报导文学代表性作品,对照社会运动史进行考察,标示出作品与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学环境等特质,展示作为一种进步性的文类,报导文学如何展现出文学的社会动员力。同時循着台湾报导文学的发展轨迹,针对目前多数作品的弊端,大胆提出"松绑论",希望藉由解除绝对客观书写、学术式书写以及体式偏向散文等迷思,扩大书写者的空间,让报导文学能回归文学创作的场域,累积与民间社会的紧密脐带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华裔儿童文学是长期被中国学界忽略的一个研究领域,这一文学群落具有独特的创作宗旨、生态样貌和传播价值,大多聚焦于儿童对族裔文化的认知及成长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其文化书写中往往包含跨界性的文化场域和融合性的审美经验,鼓励儿童构建想象中的东西方"文化共同体"。对于这一具有鲜明跨国族意识的儿童文学群落的研究,需要运用民族志文化研究、身份理论、差异理论等深入辨析这一群落内部跨文化身份书写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此外,还需要对西方华裔儿童文学及其相关的亲缘文学进行多维度的比较,考察其在文化书写经验方面的相因性与异质性。对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华裔儿童文学的研究,可为全球化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如何拓展话语空间提供借鉴,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治“解严”后所形成的多元文化语境使得文学表述及叙事的多样性成为可能,家族书写也以自身的叙事样貌展现了台湾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及文学典律生成与发展的形态。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可以发现“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在讲述家族故事的角度和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将言说家族的方式放置在文学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变迁之中考察,则可从更深层面探讨再现家族的意义、叙事价值及家族书写在台湾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世俗化文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 ,使近年来的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诸多变化。女性写作已经被有意无意地纳入了一个商业运作的轨道 ,文学作品的消费性特征日益明显 ,它们以满足公众的娱乐化审美需求为目的 ,丧失了理想信念的光芒和人们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探索和渴望  相似文献   

13.
文学想象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之作都可以说是想象力的产物。但想象力贫乏,却成为当下文学创作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认为,这可以从文化传统、教育体制、时代等方面找到原因,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作家本身。另外,本文还对"散文与想象无关"这一论点提出了质疑,事实上,想象性是散文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散文走向开放和现代化,显现艺术形式的开放性、现代性、丰富性的一个标志。人们可以在散文与想象之间找到丰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文学创作也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去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文化界特别是当代文坛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互联网影响日益广泛的当下,当代文学的类型和样态也越来越多样化,不论纸媒文学或电媒文学都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插上了翅膀,尤其是网络文学和影视文学的受众越来越广泛。但是,当前的文学评论或文学史书写不仅滞后于文学创作,也缺乏经典性的体系标准。寻求一个合理的公认的普适的价值尺度,既是繁荣文学创作、开展文学评论乃至书写文学史的需求,也是广大受众或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主题的释读,是文学释读的核心。对《狂人日记》文学主题的文化语境释读,不仅可揭示小说创作的深层历史文化情境,而且可以深入理解“救救孩子”乃鲁迅作为启蒙者生命意志的全部承诺。  相似文献   

16.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莽汉诗歌在八十年代的流行,除了诸诗中通过莽汉形象抒发的阳刚激情以外,也与其背后名士风流传统的渗入有关。这些诗中的莽汉形象与传统莽汉形象有明显不同,诗人们关注带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写作对象,大胆驾驭语言符号,用审视的眼光品评社会历史现象,在八十年代的语境中,狂放书写酒色生活,是对传统名士适情任性的精神特质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的得失与文学理论的知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将文学视为书写与阅读能力,重视对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的研究并将文学理论看作文化理论,企图对传媒时代文学的形态变异怍出理论上的回答。但由于其本身包含了无法克服的矛昏,所以在其后继者那里渐渐演变成大而化之的"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理论需要正视文化研究的现实并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灯谜是一种中华传统汉字文化艺术,从它的诞生、发展来看,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俗性和艺术性。灯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而又因为它是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又具有文学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女性都市题材写作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与以往的女性城市题材创作相比,90年代以来的女性都市文学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剖析这些令人炫目的创作实绩,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下女性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