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广泛关注。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地缘利益协同、经济结构互补等优势,不仅在能源供需与安全上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还把合作范围扩大到矿产资源、产品贸易、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等领域,从而在完善贸易结构与提升合作层次过程中促进各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未来合作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对此,中国与中亚国家需要加强在基础设施、非资源领域、跨境金融与自由贸易区等方面合作,为未来双边互利合作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喀什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经贸关系的国际环境之下,喀什特区具备了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国家贸易潜力巨大、通道基本畅通以及国家扶持等一系列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在产品结构、贸易结构、企业实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因素。针对这些情况,喀什特区应从改善外贸环境,转变贸易方式、构建物流平台、加大招商引资等方面着手,深化喀什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而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贵州在此条通道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13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启动调研,贵州应积极整合资源,借国家大力推进"西南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契机,打造国内主要、国际闻名的长大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4.
业达开发区是首批创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不同于坐落于上青天(上海、青岛和天津)和深圳等工业基础雄厚、科教事业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也有异于那些处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开放程度较低的中小城市的开发区。业达开发区所在的烟台市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国际化水平在国内比较适中,其发展经验和成果,走过的路径和面临的问题,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有一定的可资借鉴的意义。基于前期对业达开发区发展要素、路径、经验和问题的研究,结合分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政治风险是企业跨国投资的重大障碍。中国企业在中亚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沿线地区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歧视性干预、政府违约、政治暴力等。而地缘政治竞争、周边地区动荡、内部政局不稳及对中国的消极认识等是诱发上述政治风险的主要因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寻找合作方、利用国际担保等经济手段,以及借助政府间协议、政府引导、政府救济等政治手段规避风险并降低经济损失,从而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7.
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通过理念创新推动外语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践中要挖掘、整合思政元素,将其系统化后自上而下地融入外语课程教学中,形成一个“课前思政导入”“课中细化分解”“课后拓展巩固”的闭环系统,构建外语教育“大思政”格局,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构想,连云港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交通和不断增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扩大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东中西合作示范先导区,深化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和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把大陆桥打造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金”桥,把连云港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效便捷、富有魅力的东方门户。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是邻国间友好关系的典范。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和平发展愿景,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坚定支持。五年间,中哈两国围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开展务实合作,挖掘合作潜能,加深利益融合和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大道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对接已取得显著成效,并已跨入深度融合、互促互进的新阶段。但未来中哈两国仍将面临众多共同的危机和挑战,双方应以务实的立场和包容的态度,通过具体项目在各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持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大道的协调对接,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哈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为沿线城市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处于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支点的关中城市群,是西北地区经济和人口的重要集聚地,是西北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本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分析了关中城市群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中城市群未来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期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和众多沿线地区及城市的积极探索。文章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热点问题,从其构建的战略意义和作用、沿线地区和城市的定位和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路径的探索等三个方面梳理和归纳构建经济带的相关研究和论点,并对这些观点做了评价,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现实推进经济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离不开语言服务与语言人才制定和实施多语种教育政策是全球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总趋势.当前中国外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树立语言战略意识,加强顶层语言规划,实施多语种外语教育政策,增设语言培训学校,提供就业规划指导,是今后规划和制定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西安建设国际城市的时代背景,也为西安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与区域内中心城市以及代表性国际城市进行比较,发现西安建设国际城市面临诸多障碍,不仅与有代表性国际城市的差距较大,还面临来自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西安需要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选择适合的国际化路径,即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空间依托,打造中国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进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创新策源地、文化交汇地和信息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14.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学习反馈存在“周期长、问题多、动态发展快”等特征。基于问卷调查法和行为分析法对“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学生的“获得感、践行度、反馈问题”等进行统计分析,认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应树立“课程育人”的教学理念、优化“立德树人”的教学内容、打造“养心化人”的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区域入境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战略机遇。Moran’s I指数显示各省区入境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文章构建空间Durbin模型以探讨入境旅游经济增长机制。结果显示,对外贸易规模、经济活跃程度、交通通达性与旅游设施本地正向效应明显;重大突发事件本地负向效应明显;对外贸易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经济活跃程度、旅游设施、重大突发事件负向溢出效应明显。借此,利用我国向西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重点打造"人文丝路"与"绿色丝路",助力入境旅游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欧亚大陆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促进中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具有积极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在开发的进程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避免地区经济相互复制;并且要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投入到前景优越、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和行业,才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区域的多样性,各个经济体应该在多边或双边各个领域,以多种途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符号的灵魂,丝绸之路作为经济之路和文化之路,得到世界人民的承认,并被符号化为具有探索、自由、平等、合作等多重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主席根据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所提出具有重要战略性的经济合作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借助丝绸之路的符号化象征,并以符号资本为依托,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进行符号化生产,从而对丝绸之路进行新时期的符号化重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国家为样本,以世界银行公布的2010~2018年物流绩效指数为样本数据,采用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动态评价。研究认为,从整体来看,15个沿线国家的整体物流效率水平发展不稳定,技术进步效率普遍偏低,综合效率的增减态势与物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态势基本一致;从国别差异分析来看,结合历年LPI排名和物流效率值,将15个沿线国家按照物流绩效水平较高较低和全要素生产率态势较好较差划分为4个类别,得出每个类别国家的物流效率波动成因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为改善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应打造高效海关系统、强化与沿线国家的政策交流、充分发挥投资和技术支持的优势、加强国家之间的物流信息化合作等,提升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满意度和物流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基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构建加权Russell方向性距离函数指数包络分析等模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2004-2017年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碳排放非效率值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效率较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大多为正值,地区差异较大;2010年以来,各地交通运输碳排放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因素共同促进了交通运输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增长较慢,贡献率偏低。  相似文献   

20.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