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2.
幸福观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在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存在模式)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即:每个自为的人生都要经历一个“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辩证运动过程,在这个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获得人生的意义,提升做人的价值,从而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因为人生是一个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其完善与提升须经过“自我否定”来完成;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追求的幸福必须在自我创造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论不朽     
人的肉体是会死亡的,人的灵魂也并不能轮回,那么人能否不朽呢?当然能!那么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不朽?精神!个体的人不断死亡,但人类却长存。在人类存在的过程中,精神、知识、真理被世世代代传递下去,那些创造了精神、知识和发现了真理的人们,因此便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而得到不朽。唯有精神才能够被后代传递下去,因此人生的意义便在于精神的创造。由此可见,自我的不朽只能在他人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价值作为关系范畴在人生价值命题中直接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生价值由依次递进的个人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阶段来构成,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实现是个立足社会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相一致的运动过程,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标志着人生的幸福与完满,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依赖于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最深刻、最基本的精神活动内容,信仰的存在是价值理想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最高价值的信奉与确认,它涉及到生活价值导向的本质问题。从社会角度分析,人生信仰是通过民族、社群及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最终价值理想和人生追求,其社会意识形态特征极其显著。然而从个体角度来看,人生信仰则是作为一种成熟的个体意识表现在生活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6.
论自我     
自我是什么?自我是一个过程,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自我是一个共相,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名词,同时又为人类社会所规定;自我存在的目的是自我的实现,但不能在自我中实现。自我的本质是精神,每个自我都是一个在与他人不同的环境中展开的精神活动过程。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价值,需设定一崇高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够失败而不气馁,产生坚定的信心和毅力。自我应当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自我创造的道路上自我是孤独的,除了自我本身以外,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力量;因此对他人不应抱有幻想,他需要的是个人奋斗。所以这个自我又是一个具体的共相,他应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一个自我决断、自我依赖、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关于幸福的真谛,人们到现在也未达成共识。对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从痛苦的消除、对于物质的追求、获得人生的"真爱"和心灵的满足这四个方面分析,是无法完全获得幸福的真谛的。从人的本质角度分析,幸福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幸福的真谛,对于当今"幸福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伦理学家把"伦理"、"道德"、"价值"、"权利"这些社会生活领域的概念稍加改造后移植到自然生态系统,曲解了它们本来的意义,使其理论陷入了困境:自然物本身不可能固有同人类毫不相干的内在价值,抽象谈论其内在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关爱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所做出的明智选择,绝非缘自权利义务关系,自然物的权利因缺乏义务主体而不可能得到实现;应当保护自然的道德准则也因缺乏价值标准无法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直接推导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的表现,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生态环境中介着的人对其自身的态度,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只能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价值实现规律是人生的核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实现贯穿人的一生。作为人生的核心规律,它对人的其它规律起着凝聚作用、统领作用、主导作用和制约作用,对人生目标、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重要影响。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人生的基本特性为基础,以人生价值取向为指南,利用好社会、环境、他人等条件。关键要战胜自己,处理好欲望与现实、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潜在价值和显现价值、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成功和失败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关于其历史内涵和价值意蕴学界已作了很多富有成果的研究与探讨,但在对于"天人合一"现之现代意义的思考中,形成了两种相互对峙的观点,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恐怕都难免失之偏颇,并认为我们的理论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一问题的一般性肯定或一般性否定的层面,而是应当以辩证的态度,通过"以现代批判传统"和"以传统批判现代"的双向互动,对"天人合一"观的得失优缺作出具体而深入的理论甄别与分析,从"天人舍一"观所蕴含的生态伦理价值、社会道德价值、人生境界价值与和合思维方式价值等四个方面入手,探寻其对当代人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心灵三大关系问题以及现代思维方式转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为人生”的文学观念贯穿于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之中。这一观念内蕴着茅盾对文学的言说对象、价值取向、功能承载的积极探索与思考。茅盾早期的文学思想在唤醒人的觉悟,以人道的精神和情怀关注现实人生、揭露时弊等基本点上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和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并寻求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象山先生以“天爵”与“人爵”来群分人生价值的大小;以是否“堂堂做个人”来区分人生理想的有无;以能否徽“大人”来判别人生境界的高低。这一较独特的人生精神,发而为象山先生个性鲜明的人生践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象山先生倡导的这种人生精神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连名谱系是哈尼人用顶真修辞法将神、鬼、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和自我排列起来的一个谱系。它是理解哈尼族文化的钥匙,是哈尼族文化的标志之一,是一座无形无字而又铭刻在哈尼人心中的纪念碑。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哈尼族连名谱系进行解读,哈尼族连名谱系的作用在于,哈尼人被命名后认为自己就与神、自然物、民族英雄、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将得到神和祖先的保佑,英雄是自己的榜样,可以获得力量、价值以及人生的智慧、意义和归宿。哈尼族连名谱系以杰出的语言艺术,明快而智慧地为哈尼人解决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和“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根本哲学问题。哈尼人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作家毕淑敏在北京大学演讲,有学生递上条子问:"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想了想说:"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对你说,人生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赋予它意义。"然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没有追问,毕淑敏没有回答。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长子,台湾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夏烈在给高中生的讲座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和本质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观察:在生物学上,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延续后代,创造继起的生命。生物学是科学,没有性灵,所以在生物学上人类和其它禽兽  相似文献   

15.
自我的现实结构问题是研究自我和谐的实现途径问题的基本前提。我们通过分析自我的现实结构和可能的关系,就可以抽象出实现自我和谐的基本途径。自我的可能的基本关系有:自我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自然的关系;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把人掌握世界的方式概括为实践的方式、理论思维的方式、宗教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和自我掌握的方式。这也是一个现实的人实现自我和谐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杜瑾焕 《南都学坛》2002,22(1):64-68
许地山“五四”时期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充满了佛学色彩。它体现在“人生即苦”的价值判断 ,人生诸苦包括离乱苦、怨憎苦、情之压抑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生之旅的疲惫苦等 ,若想走出人生苦难 ,最便捷的道路当属宗教救赎 ,即要人们宽容、忍耐、自强、奋斗 ,重视自我的精神修养 ,建构新的自主人格 ,在参禅悟道中实现自我的精神超越和解脱。这种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使佛学禅理与艺术追求实现了契合统一 ,明心见性 ,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睿智思辩的思维方式与比喻、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的结合 ,创造出优美生动、意味深长的意境、意象和意念 ,最终形成作品玄想空灵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的“五常”价值是道德人文观下的价值观,是影响中国人宇宙境界和社会人生的传统精神.文章论述了道德人文观与“五常”价值的关系,阐明了“五常”价值观的人格塑造意义和社会价值意义,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人文观意在强调人的天地精神,将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以“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培育人的社会人格,令人在实现社会人生意义时获得个人的充实与自足.  相似文献   

18.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人的社会价值也离不开自我价值,人的价值的评价不是以金钱、名誉和权力作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为标准进行评价的。  相似文献   

19.
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出类拔萃的英雄,他的名字在西方家喻户晓,其英雄气概及在人生生存价值选择上的义无返顾,使人们感受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引发了人们对现代欧洲文化精神积淀的渊源的探讨,从而证明了"人是在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潜在的能力,而不是从环境中攫取人性"。  相似文献   

20.
桂林民歌传承人秦国明的人生旅程与他对民歌的情感相依,自觉创作民歌、传承民歌是他对"歌之情感"的另类表达。"歌是命来命是歌",秦国明把自己对山歌的情感表达到了极致,其原真的"自我"情感是自身传承和传播民歌的内生动力。秦国明情感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秦国明人生旅程中的"社会人"情感的变化正反映了桂林民歌的历史传承和桂北的社会进程。"自我"微观情感与"社会人"宏观情感共同构筑了人的情感世界,激发了人的文化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