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性、正当性需要法律对它加以保护,行政征收权的必要性、补充性又需要法律允许对私有财产权的适当的侵犯,这使我们面临了一个两难处境。当交易成本过高,且该交易对社会整体而言为绝对公共利益(即不包含商业利益)时,应适用责任规则;当交易成本低,且为了保护私人对财产的主观价值以减少或降低反向成本时,应适用财产规则的保护方式。目前我国宜将保护重心向公民一方倾斜即对私人财产的保护采用财产规则的方式,以防止反向成本,维护公民对法律的感情及预期。但此种倾斜性的采取财产规则似乎仍应建立在利益的权衡、取舍之上。  相似文献   

2.
两大法系关于“财产”有多种不同观点,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均指涉“非人身利益”。权利的本质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因而“财产”的实质就是财产权而非财产权客体。由于有形物具备普通人易于理解的直观性以及罗马法上对“物”的不适当分类,“财产”与“物”存在着混淆,应当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与相关民事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征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公民私有财产权如何得到保护以及政府应该在什么范围内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的问题。因此,完善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必须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价值判断标准,限制政府公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有史料记载的蒙古社会已经进入私有制社会,早期蒙古社会实行普遍的私有制,部落成员的财产权具有充分的独立性,部落首领的权力或其他形式的公权力对部落成员私有财产权的管理与干涉非常有限;尚不存在正式的赋税制度,也不存在任何形态的公有财产或官有财产.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在权利形态上,知识产权是知识类无形财产权利。从财产、财产权的角度可以比较深刻地认识知识产权的产权属性和价值内涵。知识产权和一般的财产权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在财产权的排他属性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财产权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衡量,唐代女性在家庭财产权益方面享有较大的主导权。唐代女性财产权的分享,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妇女。只有从女性财产权的各项制度和实际操作分析入手,才能真正明晰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由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核心转移,必须从立法上强化对农村土地财产权的保护,实现农村土地财产权在公平交易、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下有序流转。我国当前的立法在农村土地财产的静态物权属性和动态债权属性的界定上都存在偏差,从而阻碍了农村土地财产权的有效实现,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农村土地产权保护被弱化、产权价值被低估和交易秩序被破坏,因此,必须在明晰主体、充实权能、强化保护和交易方式改革等方面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有关财产征收的立法虽然规定了征收程序,但存在重大疏漏和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审核认定、征收补偿以及救济等关键程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对征收实践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构公正、合理、完善的财产征收程序,对于规范公权、保护私权,以及维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信息作为一种事实上的财产已经存在,通过对历史上存在着的财产观如农耕社会的财产观、工业社会的财产观、信息社会的财产观进行梳理,试图找出财产观嬗变的历史轨迹,也即财产权客体的扩张是沿着从自然之物到法律拟制之物、从财产有形包容无形的路径发展的。以此为视角对信息财产权建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现阶段有可能也有必要建构信息财产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变迁中由于涉及对私主体财产权的拘束而执行困难,并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情形,在实践中屡有发生。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政策就集中反映了此类问题。由于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原所有者财产权之取得具有长期的政策背景,而产权移交又涉及其权利减损,进而出现政策执行困难。究其原因,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产生的特别牺牲,与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之间存在冲突。前者的不可期待性与后者的可期待性之间界限模糊。调控与助推理念的适用有助于调适二者的关系,促使利益调控成为行政法的基本任务之一,进而建构以比例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和溯及力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调适标准,使公共利益维护和私人利益保障之间尽可能平衡,进而推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民宪法义务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宪法所认可,成为宪法学重要研究范畴。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学者一致认可的公民宪法义务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多有不同。本文首先评析了学界对公民宪法义务概念的界定,提出应当从宪法基本精神角度理解和界定公民宪法义务,通过阐述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基本精神和公民宪法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并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下宪法中财产权的历史变迁 ,揭示了财产权在宪法中的属性及地位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生存权的核心内涵之一,在社会保障权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保障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顺利实现,是解除贫困群体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底线公平、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的有效路径。社会救助权的保障仰赖国家履行相应义务,国家义务是社会救助权实现的根本保障,具体涵摄国家尊重义务、保护义务和给付义务三个层次。对于社会救助权的保障,国家尊重义务是基础与前提,保护义务是后盾,给付义务是核心。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财产和财产权的问题,一直以来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思考。Barnes在《财产权与自然资源》的“财产的私人功能”一章中对财产为什么会存在、财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什么以及法律应当赋予财产怎样的地位等问题给予了回应,并从法律上的排他性和财产的合理性两个角度出发,全面论证了财产的私有正当性,呈现出关于财产权的独特理论架构以及清晰严谨的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征收和征用存在理论不能解释现实、制度之间不能协调统一的不足。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完善我国征收和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宪法修正案第20条和第22条,在充分保障公民财产权的前提下,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发展,具有很强的宪政精神。但在学界征收与征用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使用非常混乱,需要以宪法修正案为依据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法人财产权与信托财产权是不同制度下的权利范畴,各具特色。通过对两者的渊源、性质、功能的分析和比较,指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能对完善我国的法人制度与信托制度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掀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约翰·洛克正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成为了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财产权理论是洛克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理论。洛克在其《政府论》下篇第五章中,以天赋自然权利作为权利的出发点,通过生命权,劳动渗进,说推出物质财产权,同时还用劳动价值论和货币扩张论证明了私人财产及其扩张的合理性。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在历史上着重大的理论贡献,也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但瑕不掩瑜,洛克的财产权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虽然附随义务与安全保障义务具有功能上的相似性,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发生竞合,但二者具有不同的适用领域,实践中应注意区分。通过对附随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概念、关系的简要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件的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宪法学中所界定的财产权概念有其特别含义,并非是对民法中财产权概念的复制及确认。从宪法财产权的主体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从私有财产权入宪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具有普遍性、不可让与性、不受侵犯性;从权利保障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从权利属性的角度看,宪法财产权表现出由消极性向积极性的转变。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无论是从权利属性、设定目的、权利侧重点还是保障方式上看都存在着明显差别。具体而言,宪法财产权和民法财产权分别以基本权利和具体权利为出发点,在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共同构筑财产权保护的坚实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