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流行文化中,日本动漫文化是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通过对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分析,归纳出日本动漫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拿来文化"的再生产特征,科技文化的特征,漫画语言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旅游文创产品是实现文化表达和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元素的动漫化表现形式使旅游文创产品有着更强的趣味性和亲和力,深受新时代社会群体的青睐。在分析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及旅游文创产品动漫化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表达物质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动漫化设计方法,并以青铜鼎造型动漫化设计为例进行方法验证,设计出"呆萌版"的青铜鼎形象。青铜鼎造型动漫化设计的实践,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动漫游戏产业属于文化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型文化产业形态。在“经济—技术—社会”的三维整合框架下,对美国计算机动画产业、英国游戏产业和日本AGC产业进行了三维对比分析,进而详细分析了美国迪斯尼式动画产业发展模式、英国以发行商为核心的游戏产业发展模式、日本AGC一体化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的内部运作机理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三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横向对比和分析,总结了对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日本动漫中大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元素,它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集传承与颠覆于一体。日本漫画版《封神演义》虽大尺度颠覆了中国古代同名原著小说,在情节布局、人物形象塑造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某种程度上又很好地传承了原著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游戏精神等内在神韵。日本动漫业运用的“戏仿”艺术手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化资源的一次“经典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动漫文化开始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催生出一个世界性的动漫产品消费市场,喜爱日本动漫的青少年,遍布世界各地。在这些狂热动漫爱好者中,逐渐分化出一个被称为"御宅族"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7.
日本动漫文化输出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借助动漫向全世界推销日本文化,树立日本新形象,努力获得世界各国的好感与认同。日本动漫形象生动、故事有趣,吸引了大批读者和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借助动漫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各国青少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应尽快拿出属于本民族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作品。  相似文献   

8.
对动漫产业成人受众的审美倾向、消费意向及对制约动漫原创因素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成人受众倾向于美国与日本动漫,并以娱乐、科幻、浪漫、幽默作品为主;二是成人受众是潜在的动漫消费群体;三是制约中国原创成人动漫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剧本、娱乐性与技术性。为此,中国动漫产业应积极创作魅力独具的原创成人动漫,加大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吸引更多成人受众,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密切关系.动漫产业能推动民族文化的"走出去"战略、推动民族文化品牌的形成、提升对外宣传的效果.更值得重视的是,动漫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能在推动产品输出、建设本土动漫品牌、形成有效的动漫传播优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能明显或潜在地执行着宣扬民族文化观念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陈自由 《华人时刊》2006,(10):66-68
近年来,每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家长们为孩子选购图书作为礼物时总会发现,在中国图书市场畅销的青少年图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外版书。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和电子游戏更是占据了中国市场不小的份额。前不久,日本外相曾公开宣称,要通过外务省全力推广日本动漫和其他流行文化,以改善日本在亚太各国的形象。这一言论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和有关人士的警惕和担忧,也为“日本为什么在外交中大打文化牌”做了注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文化正日益蓬勃地发展。日本动漫以其制作精良、形象生动的特点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动漫市场,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而借助动漫,日本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了青少年。文章试图分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现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从而提出面对日本动漫的冲击,中国动漫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后,逐渐迷失自我的日本人希望通过平稳、安定的方式治愈心灵,逐渐产生了“治愈”文化。近年来,该文化形成了文学、影视、动漫等全方位的产业体系——“治愈系”。动漫作为该文化的载体更是首当其冲。《千与千寻》作为“治愈系”动漫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治愈系”产业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的特点,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自然崇拜、言灵信仰、无常观和集团主义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日本动漫是日本在国际上引以为豪的文化产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动漫在日本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产业。动漫故事中令人感动、令人悲伤、令人捧腹大笑或令人内心感到温暖的真情实感,都是通过动漫作品传达给人们,动漫中也蕴含了日本人传统的"集团意识"、"强者崇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媒介技术的革新都将产生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更是推动了一种图像文化的传播。高度视觉化已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当下走红于现实与网络之中的——"萌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图像传播为主的文化。为了探析这种网络中的图像文化,通过对网络中出现有关"萌"文化现象的文本分析,在图像传播伦理影响下,分析这种文化的传播特点,思考这种图像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动漫游戏中所传达出来的文化理念、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而服饰成为了最为大众化、最为流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动漫游戏的喜爱,在动漫游戏的带动下形成了特别的风格,从衣着到鞋帽到身上的小饰品,无不散发着动漫游戏的强大魅力,为生活添加了活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动漫对中国观众的影响之一表现为“去阶层化”,即使得“儿童世界成人化、成人世界儿童化”.这种“去阶层化”影响形成的深层原因是:受众用动漫应对“社会化”的烦恼,在动漫中寻求“替代性满足”,动漫成为宣泄不满情绪的“安全阀”,同时也是人们在现实中落空了的人际情感的“寄托”.这种“去阶层化”赋予了动漫文化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日本动漫中所蕴含的“大国意识”,是日本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相结合的产物,担负着日本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功能。由于中日两国在文化环境上的固有差异,日本动漫中的这种“大国意识”因此又成了一把“双刃剑”,它在对日本青少年实现德育教育的同时,也给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妖怪文化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并且渗透到文学、绘画、雕塑、娱乐等众多领域。妖怪不仅出现在动漫、影视作品中,还与日本的儿童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儿童文学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日本的儿童文学也推动了日本妖怪文化的推陈出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美术动画系是湖南省设立时间最早、发展速度最快、设施设备最全、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专业系部。与湖南宏梦卡通有限公司、三辰卡通公司、游戏学院等企业以及日本AMG娱乐媒体综合学院等合作办学,成效显著,被誉为湖南动漫画教育的排头兵、动漫界的"黄埔军校"。2006年12月被文化部定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科研与人才培养中心。  相似文献   

20.
窦尼 《中华魂》2012,(8):41-43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游戏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从2005年起开始重金打造以广州为核心的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两大中心的产业集群,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一批代表“广东创造”的原创游戏产品脍炙人口,一批勇于创新把握未来的领军人物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