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 ,“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 ,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 ,在孤寂中存在 ,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文学经典之作《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一直被奉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先驱,但评论界在为其高唱赞歌的同时往往忽略其自杀前的负面心理状态。从自杀心理学角度分析爱德娜的死因,探索她在女性意识觉醒时所经历的困惑、焦虑及冲突等复杂心理,深入了解爱德娜的内心世界。爱德娜尚未成熟的女性心理造成歪曲的自我认知及盲目的自我建构,导致她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自杀警醒女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对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董尼》的研究一直都非常薄弱,所以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探讨.《维纳斯与阿董尼》通过褪去了神性的维纳斯的人间之恋,张扬了人性,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爱"与"美"中表现出来,将爱与自然联系起来,并赋予真的人性以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提出了一种崇尚"知己之爱"的爱情观,他认为知已之爱的寻求必须立足于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从实实在在的现实感情出发,以缔结婚姻为最终目的;知己的酬答是不计利害的无私奉献,是永久、恒定的贞定;知己之爱的割舍是对对方心灵攀爬的结果,是灵魂深处痛楚的抉择.蒲氏的"知已之爱"的爱情观系统、完整,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183;肖班的代表作,讲述了女主人公爱德娜&#183;蓬迪里埃不断觉醒的故事。在格兰德岛度假期间,爱德娜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在宇宙间的地位。然后,她离开家庭去寻求自由。最后,她在大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德娜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她没有正确处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自由意味着责任,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探求自我的泥泞之路。爱德娜解构了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却无力建构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她成为一个不折不挠地追求实现自我,闪耀着女性主义思想光芒的悲剧英雄。《觉醒》及其它几个短篇小说以极富有女性特质的文本呈现了女性经验,并使这些女性经验成为了作者政治意识的载体,对父权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抗辩和幻想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重新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文本和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不难看出婚姻爱情主题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众多主题中的基本主题,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爱情观和这一婚姻爱情主题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爱眉小札》体现了徐志摩的理想爱情观:爱情是神圣的,是光明正大的,是具有感召功能的。本文由此阐述了徐志摩理想爱情观念形成的原因并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花妖狐魅与人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塑造了许多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青年男女,并通过他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青年男女们应追求真爱,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禁锢,歌颂知己之爱,提出“元以贫富论”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同情的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恋爱心态,它是平民主义思潮在感情世界的反应与体现。《啼笑因缘》中樊家树与沈凤喜的爱情发端于“同情的爱”,具有平民主义理想内涵,是与以金钱权力为本位的爱情观及其支配下的世俗婚恋行为相对立的理想主义爱情。但在金钱权力统治的市民社会,这样的爱情却必然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经历痛苦挣扎后而走向幻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虽然《呼啸山庄》与《简.爱》无论在主题、爱情观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风情,但相近的家庭背景,类似的文学熏陶,决定了两姐妹的文学创作有很强的可比性。在《简.爱》里夏洛蒂.勃朗特更多的是披露个人的情怀,而妹妹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本身就是一本社会小说,更多的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呼啸山庄》代表的是英国小说的一条绝径,而夏洛蒂对女性内心痛苦的现实主义刻画却带给英国小说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姐妹俩屹立在现实的沃土上反抗现实,但都难以超越我爱,我恨,我受苦,最终不免为现实所牵制。  相似文献   

12.
《荆棘鸟》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它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它的主题:"爱和命运"。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都有和主流价值观念相悖的特点,但是,这种禁止的爱却赢得无数读者的同情。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读小说《恋爱中的女人》 ,以劳伦斯的爱情观为出发点 ,阐述了该作品的主题 :爱情的构建 ;并详细分析了两种爱情———毁灭性爱情与建设性爱情所揭示的劳伦斯的个人心理观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中所反映的爱情偏差,对爱情这一文学作品中常写常新的永恒课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独特的审视,从习见的情节描写中探究到怍品中反映的人物爱情观其质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
唐桑士是高乃依的名作《熙德》中的一个人物,他为了得到心爱的施曼娜,自愿为她决斗,结果败在情敌罗狄克的手下。他的失败,使他失去了施曼娜,却又成全了一对有情人,使向悲剧方向发展的剧情化为喜剧性结局;奥赖斯特是拉辛的《昂朵玛格》中的一个主人公,他有着唐桑士一样的恋情,痴情于爱妙娜,为了得到爱妙娜,他遵命为她报仇,不惜一切代价,暗杀了爱比尔国王,即他的情敌卑吕斯。拽理,暗杀成功了,他应如愿以偿,和爱妙娜奔到希腊,结为伉俪。但令人痛心的是,他的成功却酿成了一场大悲剧,死的死,疯的疯,令人不堪目睹。  相似文献   

16.
一 上古时代的古罗马人统治了地中海沿岸,由于与希腊文化互相渗透,于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生产女神维纳斯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犹忒便合而为一,从此人们一直称维纳斯为爱与美之女神。我区青年诗人刘岳华,将她的长篇散文诗取名为《维纳斯星座》,其寓意可谓贴切而又深刻。 作为残疾人的刘岳华,于70年代末开始在宁夏文坛崭露头角。十多年来,她自强不息,拼搏在变幻纷纭的文学舞台,既经历了由天真少女到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又历尽艰辛,勤奋耕  相似文献   

17.
崇高的爱情观不是一个民族天生就拥有的,而是在民族发展中逐渐习得的。中国古代诗歌中虽有歌颂爱情的不朽篇章,但与政治诗、山水诗相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因抒情文体的限制,不如小说中表现的爱情叙事规模宏大、淋漓尽致。《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充分展现爱情观念的三部巨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金瓶梅》大力宣扬了一种肉体之欢、感官的盛宴,其间流露的真情散发出了人性美的光芒。《聊斋志异》中展现了爱情中肉体之欢与灵魂之爱的冲突与较量,虽然前者比例大,但不乏痴情之人的光辉形象,充满对真情的歌颂与追求。《红楼梦》完成了对中国古代爱情观的大力提升与终极塑造,展现出优美、纯净、高尚的灵魂之爱。  相似文献   

18.
徐国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7):50-51,72
《简·爱》中的男权主义在婚姻爱情观的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两个层面的表现是:从个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男性的自私、控制欲和冷酷无情以及女性精神的不独立上;从集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对女性外貌的极端重视而对男性外貌的忽视以及婚姻中的价值观上。通过对里德太太的分析,发现里德太太的身上也体现着男权主义,她之所以对简.爱如此痛恨,是因为她嫉妒简比自己的孩子从丈夫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基.德.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一生》和短篇小说《保罗的夫人》中主人公的爱情遭遇来管窥莫泊桑本人的爱情观,继而得出莫泊桑宿命论的爱情观:他是幻想美好爱情的,但他对爱情所持的态度却又是悲观的;他是不相信爱情的,无论是否建立在婚姻上,因为在他眼里爱情就像一场虚无飘渺的游戏。  相似文献   

20.
《李尔王》既是李尔因颠覆理智走向疯癫的悲剧史,也是爱德伽由无端含垢在困苦中磨练的成长史。莎士比亚通过非常态人物的塑造和伪装情节的诗化描写,向世人叙述了爱德伽这一戏剧角色经伪装疯丐承受磨难,历练困苦中的精神追寻,从“单纯”走向“成熟”而实现了人格升华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