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台湾女诗人席慕蓉以诗名享誉海峡两岸,引发了诗坛上的"席慕蓉现象"。她从自我生命出发,挖掘共同的人性和共同的情感,营造了爱与美的诗歌世界,以婉约清丽的抒情风格,感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今天她的诗歌仍具有再解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席慕蓉诗与蒙古民族个性及文化心理具有密切关系,质朴、粗犷、豪迈的草原文化特质,与其长期生活的南方环境接触的汉文化交融、互补,构成具有艺术魅力的"陌生化"效果。席慕蓉带有北方游牧民族色彩的事象与新鲜的意象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使中国文学呈现出某些崭新的当代风格。席慕蓉诗集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在台湾和大陆均获得巨大反响,已具30以上年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并非如一些评论所称一般意义的"流行"。席慕蓉不但是当代蒙古族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诗人,也是当代全球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4.
现代诗人陈梦家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新月诗派的后起之秀,陈梦家专注于东方抒情诗的写作,其诗感情含蓄真纯,空灵朦胧,自成一家;陈梦家对新月诗论既继承又多有创新,他的创作中存在的思想知觉化、联想奇特化等象征主义特征,开启了30年代现代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一个名叫席慕蓉的蒙古族女子,她的诗歌风靡当代台湾诗坛。她的诗,正如她自己所说,是“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交织的结晶;富于抒情而蕴于哲理。本文介绍了诗人的三首短诗,短则短,却可以隐约窥听到她在诗歌道路上吟韵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长达6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写出近百首不同题材的诗歌。其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抒情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通过作者由不懂哈代到读懂哈代直至回味哈代这一过程主线的描写,分析阐述了哈代抒情诗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诗歌叙事学作为跨文类的叙事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如何既考虑诗歌叙事学与叙事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又将其与后者加以区隔,关涉前者的研究对象,也关涉其研究方法。国外叙事学界的研究较为明确地强调抒情诗的叙事学研究,从西方传统的抒情文学、叙事文学、戏剧文学的文类区分中突出其跨学科性质。从构建诗歌叙事学的理论,形成这一学科分支,并开展有效的实践来看,诗歌叙事学应以抒情诗为主要对象,这样,有利于彰显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并从一个新的角度展开富于成效的研究;与此同时,在以抒情诗为主的前提下,也可从“诗歌”这一文类角度展开相关的叙事学研究,包括诗歌叙事学研究,探讨在不同文类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文学既继承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衣钵,又开启了20世纪中后期“共和国文学”之先河。针对我国40年代文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填补上述两个时期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空缺部分,实现“拎起中间,带动两头”。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群体以七月诗派为主要代表,其诗歌创作观念和写作形式相较于以往的政治抒情诗创作别具一格。他们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诗坛出现的“非诗化”现象进行反思,拒绝诗歌中的单纯“呐喊”,延续“五四”新文学运动开拓的道路,将文学的启蒙性和宣传性相结合。七月诗派集体创作实践的变化一方面受到作家外部生存环境及作家个体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20世纪以纸媒传播为主的文学传播方式的影响。因此,文章以《七月》《希望》两个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流派作品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进行论证,阐述集体创作实践与纸媒传播效果共同缔造了七月诗派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袁枚的抒情诗别具特色,他的抒情诗中充满丰富多样的情感,袁枚将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倾注笔端,大胆地在诗中表现他个人化的情感体验、生命欲求,使他的诗在当时诗坛独树一帜。他的诗又是对晚明文学新倾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台湾诗人席慕蓉诗作的主题集中于对精神的故乡、完满的爱情及有限的永恒的追问等三个方面。因着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激,席慕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充满温情与感恩的诗境。其诗内核是悲剧性的,因为诗人懂得生命的残缺,了解人力的有限。但是,诗人并不为此悲观,相反,她追求着残缺中的完满,并以爱情为假托,唤起读者温柔、绵软、纤细的感情,坚定读者对人类永恒价值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政治抒情诗不仅是贯通中国新诗史,也是贯穿中国新文学史的现象级存在,作为中国新诗中最为成熟的诗歌形态,按历史时段可以简略将其归纳为:一本诗集、两个诗人、三个流派或群体,另加一个具有诗史级意义的诗人艾青。虽然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说法见仁见智,但在审美意识形态语境中对政治抒情诗进行针对性的话语评释,以审美意识形态来特指、诠释政治抒情诗,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关于这点,既可以通过对政治抒情诗文学史层面的宏观考析来印证,更可以从对艾青的个案解析中获知。  相似文献   

12.
13.
刘商诗歌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大历十才子,也有别于元和诗人。其诗体裁较丰,形式多样。体物逼真,形象鲜明,诗中有画。抒情真挚而深微,语言大多自然疏淡、平易浅近,也有绮丽华美之句。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明丽、冲淡自然之作,也有空灵蕴藉、绮丽华美之作,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在大历、贞元诗坛上自成一家,在唐代诗歌史上虽不为大家,但不失为名家。  相似文献   

14.
抒情诗既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西方诗歌的传统.就世界范围来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颠覆与解构.表现在诗歌领域,是对传统抒情诗的冲击,至少是对抒情功能的某种抑制.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追赶上这股潮流.传统的抒情诗被打入冷宫.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的新诗潮,使一度受到现代派诗歌(包括后现代诗歌)歧视的抒情诗,又回到大众视野,而且以不容忽略的社会影响力令诗坛为之一振,重新占据了主流的位置,再领风骚.新世纪的"新抒情诗",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继承了传统,但并不保守;它兼容并蓄,还汲取了现代派诗歌诸多有益的技法.是抒情诗在新世纪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因.笔者呼唤那个诗人以抒情为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抒情诗的情感性质不同 ,诗的题材就不同。而诗的情感性质是由相应的文化决定的。中国古代道德性质的文化决定其抒情诗的主导情感是道德情感 ,这种情感所决定的题材主要是外在的社会性题材 ,这与西方抒情诗的有关情况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抒情诗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哈萨克族优秀作品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席慕蓉、萧红是两位身处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她们在散文创作上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微观的分析把握可见出两位女作家散文创作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理论开一代诗风 ,深刻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诗人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诗人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为题材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择取帕斯捷尔纳克中国接受中的一个侧面,即中国当代诗人对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接受状况为论题,呈现了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技巧、人文理念和个体精神整体性融入中国抒情诗的创作领域。本文认为,诗歌语言在能指和所指上的多义组合促成了意义的模糊多样,而抒情即时性则有助于诗歌产生感染力和恢复读者对现实的知觉。这两者的结合恰恰有利于破除文字上的禁忌和由此产生的意识牢笼,进而接近文学本应具有的承担现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普希金的抒情诗, 真挚、纯净、简朴。纯净的真情造就了普希金抒情诗简朴的风格, 而简朴的风格又充分体现出感情的纯真。在普希金创作的许多优秀的抒情诗中, 你简直感觉不到诗,你看不到诗人的构思, 分析不出诗人运用了何种高超的艺术手法, 也找不到令人叫绝的修辞手段。一切似乎都是本来的样子。而在自然质朴, 平实寻常的字句中, 你又分明感受到了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因为在这些不加修饰,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小诗里,蕴藏着浓厚的否定形式、否定技巧、否定艺术的纯净的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