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日本对世界的其他重大影响相比 ,日本的现代化方式对世界的影响要重大得多。这种影响清楚地表明 ,你并非一定要采取“西方的”文化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达到繁荣昌盛。日本从 1 5 0年前打开国门之时 ,就打算只保持自己文化中的一点而不管其他 ,即所谓“日本精神 ,西方事物”。日本是怎样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它对国门缝隙的控制 ,这种缝隙会使种种新思想和新做法流传进来。当时的日本将军们把同欧洲人的所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交流限制在西南港口长崎的一个微型人造岛上。当美国人于 1 85 3年将舰队开进江户 (今东京 )湾 …  相似文献   

2.
放在我案头的这本小书,乍看上去,在如今大得离谱、厚得出奇、包装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外表精美的书籍中,显得是那样的低调、收敛,甚至有些"寒酸".然而,当我读完之后再重新审视它时,却产生了这样一种新的思绪:无论是书的封面那黄色作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黄土"作为一种象征)、铺有部分深蓝色图案的设计(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是用"蓝色"代表着"海洋文明",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还是封底具有欧洲铁艺风格的造型与内文版式上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鲤鱼图案.  相似文献   

3.
日本传统家庭制度的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家庭与日本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日本学者甚至把日本近代化的成功归因于日本社会的家族式结构。应当说,对日本家庭的研究是日本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家庭的形成、演变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日本社会的变化过程。本文拟对日本家庭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育:作为文本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社会》2001,(1):26-28
理论天地体育:作为文本体育运动,一直是生理学家与体育保健学者们关心的话题,可是当我们一旦将其纳入社会与文化的范畴,将之视为社会文化形式的一部分时,它便具有了新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文本,通过对它的“阅读”,了解其社会功能和完成这些功能时它所使用的手段。关于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著名人类学家吉尔兹(Geertz)已经作过精确的阐述。正如王海龙先生所总结的,“直到吉尔兹,才真正强有力地鲜明倡导文本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描写的系统(System),它既可以是文字的,亦可以是行为学意义上的———‘文化即文本’,并试…  相似文献   

5.
张荣翼 《学术交流》2002,4(1):129-134
首先 ,指出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包括胜者通吃、雁行模式、超级裁判和单向对话等 ;其次 ,对文化全球化进行实质分析 ,它是把某种地域文化放大为全球文化的代表 ,以此来统领其他地域文化 ,并且各地域文化要以它作为参照 ;再次 ,明确汉语批评作为我们的文化策略 ,它所追求的旨向和目标 ,包括立足于汉语文化本位、倡导问题意识以及追求文化的原创性。汉语批评作为一个命题的提出 ,往前回溯 ,包含了 2 0世纪中国学人的思考 ;往后展望 ,它有赖于今后中国学者的建设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化的多重结构及其源流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众所周知,汉文化与日水文化之间,存在着悠久的深刻的渊源关系。有的日本学者如大庭修曾经十分坦率地说过:“日本列岛在地理环境上与中国大陆非常接近,因此自古以来,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果我们从日本文化中严格地选择并排除那些源于中国文化的部分,那么,还会剩下什么能被认为发生于日本列岛的原始文化呢?可以说,除了绳纹式陶器及其有关的古文化之外,没有什么是值得一看的”。说日本文化是  相似文献   

7.
《竹取物语》号称日本小说之祖。日本在南北朝时代已有学者开始探索《竹取物语》的素材来源。或云来自中国典籍;或云取材于印度佛经;也有的主张是日本民话的综合;甚至有人说是朝鲜一篇笔记小说的铺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从一九六一年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民间故事《斑竹姑娘》向世以来,才为解开这一千年之谜,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日本斯道的专家学者伊藤清司、百田弥荣子指出《斑竹》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学者对我国古代逻辑的研究比较重视。除有关逻辑史、哲学史著作以相当篇幅介绍中国古代逻辑以外,还出版了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专著。日本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时,常把它同印度和西方的逻辑学说加以比较,从而探索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在研究中,除运用传统逻辑观点外,还常用现代符号学的  相似文献   

9.
孟威 《日本研究》2006,(3):78-85
靖国神社问题愈来愈成为中日韩间一个敏感的政治焦点.对此,日本学者高桥哲哉在其著作《靖国问题》、《国家与牺牲》中,鲜明地阐述了靖国神社的问题以及政治家参拜的历史错位.他指出靖国神社原本是战时国家控制国民、遗属感情的道具,是近代日本进行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相联系的"战争意识形态"的象征而存在的.因此,靖国神社不是日本传统意义上的神社,不仅如此,它是对日本文化传统的割断.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是什么样的人?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社会的性质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各种各样的研究从各种不同角度回答这些问题的所谓日本文化论现在极为盛行。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家倍夫·哈鲁米教授曾指出,日本文化论既是一种大众消费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在日本文化论的流行中,文化人类学家起了重要作用,几乎主要的日本人类学家都同它有着某种联系。著名的学者石田英一郎、冈正雄、梅棹忠夫、中根千枝、山口昌男等人对日本文化论影响极大(虽然他们各自的研究角度不同)。但离开了美国人类学家露丝·贝涅蒂克特的著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作为现代性的激进批判和否定 ,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切入中国学术界 ,被一些知识分子所捕捉并引入中国的文化争论之中。后现代主义似乎天生与中国文化有着某种缘分 ,很多西方后现代思想家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同样 ,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一进入中国的文化争论之中 ,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身的极端性、异质性和中国文化定位的复杂性使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分别持极其不统一的价值态度 ,其中既有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推行者 ,更有尖锐批判和反对者 ,也有温和的客观研究者。总体说来 ,前期研究中 ,对后现代主义的激进批判占据了中国学界的主导地位。而在今天 ,置身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 ,人们开始对后现代主义持更为全面的、具体分析的态度。有的学者提出要对后现代工艺论、后现代思维论和后现代价值论采取“一分为三”的态度 ;有的学者断言 ,后现代主义是上一世纪末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化思潮 ,对它可以进行各种批判 ,但绝对不应当漠视 ;有的学者断言 ,作为一场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潮起潮落 ,会有竟时 ,但作为一种理论 ,它将是一个永远不可替代的透视角度 ;还有的学者在批判的基础上强调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的转变对于转型期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日本何以能创造落后赶先进的奇迹,议论颇多。在我国,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种,一是强调明治维新及其后日本的奋发图强和国际形势的有利,这与吉田茂的讲法基本相同;二是强调日本近代化道路的特殊性,有些学者把日本近代化道路总结为剥削与战争;三是受近几年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以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哲学思想史,作为全人类哲学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哲学思想的特点。准确地把握它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益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于促进中日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交流,对于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吸收日本移植外国哲学思想的经验教训,无疑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对日本哲学思想史的特点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现代化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每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达国家政治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深入认识发达国家的政治文化,把本国的政治文化与发达国家的政治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以及相互的渗透性和排斥性因素,是政治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仅仅从制度层面上认识与摹仿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层面的沟通、融合与创造,就不会把握其精髓而进入现代化的行列。一、中日两国政治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中国与日本绝不仅仅是"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有位中国学者在考察了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论"、"国民性比较研究"是日本学者热衷的课题,著述繁多。战前和战时的日本御用文人,利用"日本人优秀论"为国内统治和侵略战争造势。战后"日本人优秀论"的钟摆与日本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当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时,钟摆向"日本人优秀"方向摆动,而当经济状况不好时,又摆向相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主要表现形态,它的大幅度的发展大概源于两个前提:一个是其自身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丰澹的积淀和内蕴,一个是遭遇到了与另一种或数种异态文化广泛交流的机会。以此来考察日本文化的发展史,元禄至化政时期的江户文化的烂熟当属于前一种形态,而明治以后日本文化在近代的演变则属后一种形态。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日本食文化在近代的流变,来揭示近代以来在与多种异文化的撞击、交流、融合之中所体现出来的日本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特点。一近代以来,日本食文化主要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流变:一是明治以后肉食的引进,改变并丰富了日…  相似文献   

17.
许多美国学者在对日本许多成功企业考察以后,一致认为造就日本企业高生产率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那么日本企业文化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的效果?同时中国又如何借鉴?因此本文阐述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论证了中国企业必须探索适应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8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请日本基督教大学教授源了园先生和弘前大学邀教授田中重好先生来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源了园先生是研究日本思想史的著名学者,在日本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他以“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形成”为题,阐述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变迁,并对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文化,美国人类学家克利蔼德·格尔茨说:“[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文化具有三个特征,即符号性、公共性和系统性,而这三个特征恰恰可以和语言进行比较。有的学者甚至把文化当作一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界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总体文化的研究方面,抑或是在文化专题史研究方面,陆续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论著。其中滕军女士(北京大学日本学系副教授、日本神户大学博士)撰著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可以说是,我国学者、也是世界日本学界关于日本“茶文化”的第一部系统的概论性论著。它标志着在表现日本民族精神形态的“茶文化”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已经站在了国际日本学界的前沿了。《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全书227万字,图片431张,由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