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研究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下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生活差异与居留意愿.研究发现:城市等级越高,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的比例越低;伴随着城市等级的下降,支出收入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城市往往存在生意不好做、难以找到稳定工作、收入太低的困难,大城市则存在购房难、子女教育难的困境;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选择在本地定居的比例最高.此外,在影响居留意愿的诸多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在大城市能够提高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但是在小城市中起到的是抑制作用.因此,为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新型城镇化战略应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异质性,因地制宜,才能吸引流动人口留在本地.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他们对于自己是否在城市居留的意愿却不明确或者感到困惑,这其中有各种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去留。文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影响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意愿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综述,以了解目前对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意愿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不足之处,为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留意愿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唐杰  张斐 《兰州学刊》2011,(2):95-98
文章运用“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流动人口居留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于流动人口在京居留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经济背景特征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总的来说,当前人口流动趋于理性,在社会分层处于优势地位的流动人口更具有长久居留倾向,但仍然面临较大的社会融入困境。政府部门应当尽快着手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并为初到城市的流动人口提供充分的培训和服务,并且将居留时间作为城市公共福利分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立光 《天府新论》2021,(2):107-116
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1)从整体来看,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较弱;(2)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确实具有促进作用,但与其对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影响相比,作用较小;(3)在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中,职业类型和本地有无住房等因素最为明显。文章认为,社会认同感并非流动人口的单维度反映,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本地人对外来人口的接纳程度,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本城市经济和科技等外生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何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口更融洽地相处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290个地市级2017—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的流动人口个体数据,研究了政府环境治理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环境治理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变量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显示:政府环境治理能够有效消弭城市污染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负面影响;对于中老年人、男性、家庭规模较大、从事环境敏感职业、高学历以及高收入的流动人口而言,政府环境治理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更显著;政府环境治理仅对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环境治理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提升了政府的管理规范性并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据此,政府应持续强化城市环境治理,打造健康宜居环境,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进而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如何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来构建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指数,可以厘清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对流入地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指数越高,其居留意愿就愈强,越倾向于居留流入地;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及流动特征对其居留意愿均有显著影响,而不同队列、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流动范围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因此,政府应持续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重视对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感的培育,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针对流动人口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返乡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常熟市服装城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流动人口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在流入地的生活形态、社会融合度等进行分析。从流动人口在当地生活适应情况、社会活动参与情况、与当地人交往频度、对当地新闻的关注程度、居留意愿和身份认同感等六方面进行考察,发现常熟服装城流动人口总体社会融合度偏低,居留意愿表达不强烈,其中暂留人口比滞留人口社会融合度低,说明居留时限是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鸟鲁木齐市二道桥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特征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城市的主因,大力发展南疆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缓解城市流动人口压力的根本之策;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是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减少城市社会问题的长远之策;改革当前少数民族大中专院校的教育模式,转变就业倾向,是有效降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失业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远大于落户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状况,差异体现在农民工自身长久利益的驱动等方面。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条件优越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有更强的居留和落户意愿。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保障和社会资本的累积会增强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作为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可以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不利于其在城市落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保障农民工的自然资本以促使其安心落户城市,提升农民工的物质资本以实现其安居乐业,改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以增强其城市生存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心理社会融入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对人口流动的引导、社会体制对流动人口的保障、个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适应是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个体及其子女发展诉求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动力。在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性选择规律、阶段性融入规律和互构性接纳规律。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应当从改革完善居住管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流动人口对生活社区和工作单位的归属感等方面,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行操作化设计,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推进流动人口的真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呈现出复杂的上升趋势.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是导致社会转型、人口结构转变的重要变量因素,而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又受到许多因素制约.本文就是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情况及影响因素对其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定性地分析概括.本文试创立了一个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度测定的操作化模式——5·20·43模式,即从5个维度上,确定20个一级指标,43个二级指标,通过问卷赋分测定、回归分析、检验,得到了目前中国社会省会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水平呈现“半融入化”,而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城市社会中的制度因素的结论.这为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完善制度,使流动人口有机融入城市,实现中国人口适度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近代武汉城市人口发展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都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 人口是城市的决定性构成因素之一,人口的消长反映出都市化过程的缓急。城市人口包括城居有户人口和无户人口、流动人口,但评估一个城市的规模还是以城区有户人口为根据。我们研究近代武汉城市发展,首先着眼于弄清城区有户人口。  相似文献   

13.
宋代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探析胡建华两宋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人口的剧增。这既有在城市原有的范围内进行的自然增长,也有城市之外转入的机械增长。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属于流动人口。宋代城市流动人...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33-242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首次出现下降而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全国流动人口在近些年已经出现减缓的迹象,流动人口主要流入省份和主要流出省份双双出现流入和流出放缓或减少的状况,这都为流动人口规模下降趋势提供了有力证据。流动人口规模进入下行通道有多方面的原因: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使得流动人口的"基数"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使得部分流动人口回流和就地转移人口增加;新型城镇化,使更多流动人口落户流入地。同时,中西部中心城市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东部城市人口流入则存在一定分化。未来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流动人口将呈波动下降趋势,需要更长期的考量,避免短期行为;而中西部城市在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则需要努力调适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流动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初期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传统城市模式向现代城市模式转型的结构性转型期 ,这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时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 ,逐步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型“服务”。政府应调整职能 ,下放权力 ,社区正在成为落实城市社会职能的最基本载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新的变化,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难度的挑战。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大量人口进入流入地给这些城市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举例来讲,一些流动人口"群租"屡禁不止,治安形势严峻,甚至一些流动人口出现超生的现象,同时对于流入地城市地区的一些公共资源也很难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导致流入地区公共设施比较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从而给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人口流动的现状,具体探讨了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对城市人口流动的治安管理。  相似文献   

17.
张冲  王学义 《天府新论》2017,(1):103-111
本文基于2006—2014年四川省各市州面板数据,分析人口流动、城镇化对离婚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对四川离婚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动人口比重和城镇化率越高,离婚率也会越高,其中城镇化率上升,是近年来四川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分区域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对离婚率的正向影响,尤其在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二者对离婚率的正向影响程度更明显。此外,城乡收入比、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离婚率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济发展差的地区,人口性别比也显示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破除医疗保险制度“属地化管理”限制,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进而提高其居留意愿水平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文章基于2016—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截面数据双重差分模型首次识别了医疗保险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改革对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的净效应。研究表明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水平,采用PSM-DID方法控制住潜在的样本选择偏误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可能的原因在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改革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医疗保险的地域性和不可携带性,提高了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医疗服务利用率,进而对其居留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而对传统农民工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农民工向市民化身份转变,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滢 《理论界》2012,(6):33-34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流动人口的进入,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但流动人口也需要城市满足他们的各项需求,因此过多人口的进入给城市带来了相对的负作用,这就需要正确分析流动人口的需求,合理规划,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一个重要和现实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实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不管是政府、城市市民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都需要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