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承包权主要体现为给承包农户带来财产收益,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价值;经营权则通过在更大范围内流动,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并由此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多元化土地经营方式。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农业生产关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而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现代农业框架。对此,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局长张红宇在1月14日的《人民日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28):22-22
重庆酝酿农村“三权”抵押融资 7月10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时期,重庆市将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权”抵押融资.帮助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目前.重庆市已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村居民房屋及林权抵押融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提速的背景下,基于2013年宁夏试点区同心县的实地调研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贫困地区有融资需求农户采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在采用直接诱导性询问方法下,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运用Poisson Hurdle模型全面地处理了此类研究固有的数据特征分析、数据截尾、样本选择偏差和变量内生性4类计量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抵押贷款多次行为响应问题的新思路。研究发现:(1)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本身的考察要比对其行为响应具体次数的考察更有价值;(2)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缓解了小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小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程度较大农户更为积极。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处在一个逐步构建制度、完善市场、创新产品的关键时期,本文所揭示的当前经济贫困地区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响应的一些新特征将为中国农地金融试点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探讨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结论显示,承包农户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逻辑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抵押,在理论上不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本文提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健康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0,(38):23-23
5月19日,一行三会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但事实上,早在2009年3月1日,山东省寿光市就出台了《大棚抵押借款暂行办法》、《农村住房抵押借款暂行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借款暂行办法》。当年4月。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6-I000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1年12月28日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温家宝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50):8-10
a 12月23—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1):2-M0001
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流转性,抵押受到诸多限制,制约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没有发挥土地的合理效用。笔者建议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法规,放宽土地抵押的客体,创设新型的农村金融担保机构,以健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已确权地区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加强金融对三农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朱琳 《决策与信息》2009,(4):180-181
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抵押的历史变迁和现行规定着手分析,认为既然法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那也应当允许抵押,着分析了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建立给出了立法建议,主要论及抵押人、抵押权人、同意权问题、抵押权的效力范围、集体成员优先权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产生的背景 所谓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并不是一项新生事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不久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之所以广泛地发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41):11-11
被寄予改革厚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下个月召开,土地改革是一个热点活题。据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土地改革方向可能包括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这“三权”将可以进行抵押融资。对于农民来说,“三权”是为数不多能够抵押的资产。专家认为,一旦“三权”可以抵押,  相似文献   

14.
海峡 《管理科学文摘》2009,(29):331-332
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劳动群众集体组织享有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们都知道,农村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权的主要形式。概括起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在法律上大致有三类:(1)村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2)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3)如果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的农民集体所有。《铖市房地产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其使用权,方可有偿转让。首先,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就要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同时,要明确村委会本身不是集体土地的所有人,它只是作为全体村民的代表行使土地所有权。其次,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必须理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范围。建设用地指已用于非农业目的的土地,主要包括:宅基地、乡村企业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乡村公共设施用地。第三,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是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27):12-13
正作为国内首个农村金改试验区,浙江丽水市在"三农"贷款投放方面,正在尝试通过成立村级担保合作社来破解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制度性障碍,当地农信社倾向于推广此模式,并有望大面积铺开。搭建流转平台:村级筹资成立担保合作社。由于确权登记制度不完善,在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方面存在着制度和法律等瓶颈,这使得金融机构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难以形成。对此,当地农村信用合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功能的发挥。为了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需要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落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村新社保的提出绝不仅仅出于稳定社会的政治需要,对于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是关系到农民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因此,充分发挥农村新社保,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不被侵占。  相似文献   

18.
鉴于我国农村土地担保融资实现难的现实困境,立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与《民法典》的对比关系,深入剖析《民法典》背景下土地经营权的抵押问题。分析土地经营权性质、内涵、抵押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完善土地经营权的抵押制度,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加快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宣传、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及改革创新法院强制执行方式、程序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进 《管理科学文摘》2010,(18):282-282
在我国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明显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的经营,而且成了限制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土地使用的权流转使用,其含义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是一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现代化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运作,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运作中不受到侵害,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的选择。本文就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机制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国一些县市出台了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方面的地方性办法及实施意见,想方设法破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各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但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抵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执政者必须要破解的问题,只有"盘活"土地资源,让农民分享土地"红利",才能利于中国经济稳速发展,才能提升国民的消费能力,才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