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两会年年开,风景各不同。当前.2010年地方两会已进入召开高峰期,从各地政府报告的重点工作和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我们梳理了今年地方两会的五大看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改革之后的第一次地方两会,2014年各地两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格外引人关注。淡化GDP指标、大气污染治理、严控地方债、压缩“三公”、重视环保……一系列地方版改革路径明晰。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13):24-25
政府形象也是生产力。每年的两会,都是集中展示地方形象的黄金时刻。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领导开始认识到地区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因而特别注重两会期间在各大主流媒体全面集中展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惯例。从2004年开始,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每年都要收集和研究两会期间各地的形象宣传情况,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数据资料。以下是本中心对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地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整版形象宣传的监测,凸显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陈干全 《决策》2015,(1):24
在逐步法治化的社会中,地方政府创新空间越来越大,中观层面的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大的作用。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表明,顶层设计之外,地方政府大胆创新是其中重要力量。如果没有地方中间层面的各种创新试验,很多宏观政策难以做出。在逐步法治化的社会中,地方政府空间越来越大,中观层面的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10):24-25
正两会,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政治时间。为有效扩大地方影响力,展示地方形象力,进而形成发展的生产力,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抓住两会这个黄金时间,在各大中央级媒体上宣传和推介各自改革经验,展示地方形象,宣传其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的创新成果。其中,《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党报,成为各地展示改革创新成果的  相似文献   

6.
王炜 《决策探索》2011,(3):30-31
岁末年初,各地两会陆续闭幕。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一串串民生数字、一个个民生目标、一句句民生承诺。“民生”已成为大热词。有关专家对地方两会上提出的2011年工作目标中的民生亮点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各地两会陆续闭幕。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处可见一串串民生数字、一个个民生目标、一句句民生承诺。民生已成为大热词。有关专家对地方两会上提出的2011年工作目标中的民生亮点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4,(9):16-17
正全国两会上,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今年要基本完成,成为一个明确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今年改革的当头炮,各地必须立下"军令状",打好提前量,确保完成任务。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简政放权、服务百姓"已成为各地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但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阻力和难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杨雪冬 《决策》2014,(9):14-14
地方政府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力量。尽管地方政府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成为社会舆论关注和批评的对象。但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履职尽责,推动了国家治理绩效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地方政策在诸多政策领域的探索创新,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实验功能、示范效应、减震效应,发挥了改革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1,(7):28-29
随着2011年地方两会的渐次闭幕.各地区2010年的成绩单也陆续浮出水面。我们根据各地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出反映地方经济发展实力和水平的七个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李罗力 《领导文萃》2006,(10):38-40
现在有一股很不好的思潮,这就是“妖魔化地方政府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诉求,对体制改革的诉求,对引进外资和对外开放的诉求,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巨大内在推动力。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抹煞的事实。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形成大气候的真正的转折点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它有两大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把开放政策和引进外资从局部地区一下子推广到全国;第二个作用是由于把深圳经济特区以及其他开放地区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对各地政府起到了极大的启示和示范作用。各地方政府都看到了这…  相似文献   

12.
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化,在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分配不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约束弱化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呈明显的增长态势。尽管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中,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是事实上,我国各地区、各层级的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举债或负债经营,在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机构不规范、金融活动的行政干预较强的情况下,地方债务会发展为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3.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是与公车的性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制度缺乏正规化以及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有关。 为了使公车改革不变形走样,必须制定合理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和明确改革的目的。 只有让权力站在阳光下,才能使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三公”消耗得到有效治理。 地方政府“车改”之类的事务,属于地方自治事务的范畴,完全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统一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治理变迁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政治现代性展开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和政治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考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和治理的转型,必须将其纳入现代化和国家构建的视野中来加以讨论.围绕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围绕着地方政府角色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调整、地方政府体制变迁和地方政府运行机制整合等四个方面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角色定位是地方政府与治理转型的前提,政府职能调整是基础,政府体制变迁是保障,运行机制整合是核心,四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5.
《领导科学》2013,(11):1
何华玲、张晨在《现代国家构建视域下的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一文中指出,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权力体系的互动与协调、国家权力与社会力量的互动与平衡,引发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的转型,构成了国家构建的基本主题。这一转型过程在地方政府的角色维度上,经历了从管制型政府到改革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与决策》2014,(2):4-5
改革,是今年全国省级“两会”的最强音。国家层面的改革顶层设计出台之后,地方版的改革路径亦在各地“两会”上出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以2005年-2007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较高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能够激励和监督管理者做出基于公司专有信息的投资决策,而不是盲目地模仿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投资行为,降低行业和公司层面的投资同步性。如果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较高,公司利益被政府或其他官僚机构侵占概率会降低,这会提高公司从信息采集中获取的期望收益,降低公司投资同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对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影响在终极产权不同性质的公司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对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政府治理对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随着实际控制人的行政级别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与县级财政解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5年间县级面板数据,从财政自给能力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在促进我国县级财政解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收支分权在县级财政解困中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财政收入分权水平提高有助于增强县级财政的自给能力,实现县级财政解困;财政支出分权水平提高则会显著加剧县级财政困难程度。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以来,财政收支分权的不对称性作用明显减弱。另外,近年来我国推行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包括撤乡并镇改革和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在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和改善财政状况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省直管县体制创新反而不利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重大危机之下,地方政府呈现出不同的治理面孔,这是由不同治理情景中政府不同行动力所塑造的,而政府行动力与其面临的治理压力、治理能力相关。通过构建“压力—能力—行动力”分析框架,对治理模式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总结出重大危机下的四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即外压模式、内控模式、借力模式及动员模式。各治理模式在组织形态、治理方式、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又处于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调适性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逐渐完成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转变。地方治理的发展脉络从集权行政时期、分层放权时期发展至多元治理时期和善治智治时期,其中的变迁逻辑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实践和行为规则四个方面。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向是:治理理念的善治导向,治理机制的协商民主,治理实践的多元主体培育,治理方式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