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柬埔寨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二十多个民族。吉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最早定居在柬埔寨的古老民族之一。少数民族有占族(亦称占族越南人,集中于磅湛、唝吥等省)、普农族(集中于北部高原地区)、傣族(集中于西南边区)、库依族(集中于北部磅同省境内)等。另外,还有几十万华侨和中国血统的的柬埔寨人。 根据我国大量古籍文献记载,柬埔寨民族起源于我国古代云南省境内的昆明族(即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在越南的历史和现状与大陆东南亚的跨国民族占族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古代伊斯兰教在占婆王国的传播促使婆尼教出现,近现代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的传播和影响使当地的占族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概述了当代越南占族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越南伊斯兰教的宗教组织和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3.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郭振铎先生的《文明古国柬埔寨》一文,读后获益非浅。该文对柬埔寨的历史、吴哥文化以及中柬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表明作者是素有研究的。但是,有些问题值得商榷,笔者不揣冒昧发表几点看法,以求教于郭先生和其他同志们。 一、关于扶南王国建国的时间问题。郭先生认为“扶南王国建国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但又说:“在我国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在日南(即越南中部)以外的究不事人,即当时的扶南王柳叶派使臣到中国访问”;“约在公元一世纪末,南方神巫号称激国人名混填,带领军队渡海侵入扶南国,混填娶柳叶为妻,‘遂治其国,子孙相传’,在历史上称为  相似文献   

4.
文明古国柬埔寨在其历史上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时期——扶南王国(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六世纪末叶)和真腊帝国(即高棉帝国,公元七世纪——十九世纪中叶)。她同我国人民有着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5.
昆明族源流考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族是我国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较大的一个民族,到唐时发展为乌蛮,是我国彝族的先民之一。本文从昆明族源流切入,以现代考古学材料及其文化为据,并结合有关史料,论证了昆明族应源于西北甘青地区南下的氐羌系民族,南北朝后成为乌蛮的一部分;同时还从昆明族、乌蛮的分布地望与现代彝族的分布地区比较,认为绝大多数的昆明族最终都发展为现代彝语支民族。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上的扶南人、真腊人到现代柬埔寨人,在民族上,通属于吉蔑人。在漫长的历史中,以吉蔑人为主体,从频繁的交流中吸收了周近各民族的文化,并使之在民族上逐渐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现代柬埔寨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统一民族的形成。从已形成的统一民族的身上又映照出历史上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影子。在人类历史中,这是民族  相似文献   

7.
滇和昆明族 ,是汉代西南夷中两大关系密切的重要族群。文章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 ,对二者及其与汉王朝的关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作了进一步的考辨 ,指出《史记》概称昆明族“随畜迁徙 ,毋常处 ,毋君长”,但实际上当时该族已有“君长”,且其各支系处滇西山重水复 ,气候垂直分布之地 ,因而随畜迁徙范围不大 ,能长期保持畜牧生活方式并居于初郡、县或羁縻郡、县境内 ,却难以形成强大的统一体 ,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情况明显有异。这在相当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南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因地理因素等形成的差异。《汉书》所记“滇王离西夷”,应是滇借汉军之威脱离昆明族等西夷反汉势力之厄附汉。此后昆明族仍叛服无常 ,滇国则应逐步消解于昆明族的不断东向扩展进逼之中  相似文献   

8.
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的先进文化采取什么态度,是影响民族文化能否得到延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蜀族,妄自尊大,封闭排外而导致蜀族消亡;鲜卑族妄自菲薄,对外来文化盲目趋同,也导致鲜卑族消灭;而吐蕃族则能保持民族自尊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己所用,使得吐蕃沿着本民族的轨道发展壮大,从而成为今天的藏族。中国古代这三个民族的兴亡史,就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社会,姓氏与民族有着内在的联系。研究某一个民族,对其姓氏的研究是主要课题之一,在古代东方的诸民族,姓与氏的起源和发展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性。本文拟就古代朝鲜族的姓与氏的起源和发展作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哀牢族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哀牢族的族属问题,史学界前后提出过三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哀牢属于濮人,哀牢王国是濮人所建;一种意见则认为哀牢国为百越系统的越人所建,其族属于百越;而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哀牢为“昆明”族说。这种意见认为,哀牢是西汉初年滇西“昆明”部落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学艺术中表现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作为表现和强化“善”的手段 ,呈现出崇扬美德、表现和谐、追求圆满的特征。而西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却表现了善恶冲突 ,甚至突出了“恶”来反映现实 ,揭示人性 ,从而表现出暴露阴暗、紧张冲突、综合繁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人格理论产生于罗马法,罗马法上的人格带有浓厚的身份性特点。近代民法抛弃了身份人格而强调人格之平等,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民法典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法提出了人格权概念并对其进行规定。从本质上来说,人格权乃是自然人基于伦理人格而享有的,在实定法中得以确认的自然权利,其应属于私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13.
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着力通过教育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 ,仅从史家观点和幻化形式入手 ,是偏颇和形而上学的 ,并使之失去了反封建意义。其“鸟鹊添河”幻化形式乃是一定历史阶段审美主体审美意象外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审美角度阐释牛、女爱情故事及外在形式 ,具有更为直接和普遍的意义 ,并能感性地揭示其反封建主题。  相似文献   

15.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着力通过教育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就业压力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力市场 ,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导致我国资本深化的重要原因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限制了劳动需求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分割增加了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降低了投资的积极性 ,间接引发文凭教育过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是缓解我国资本深化、教育深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善恶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活动的实现必须依据两大要素 ,即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因此 ,分析与探讨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善恶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以科教结合为核心理念的洪堡大学理念,就是“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的理念。其体现在“教”上,就是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和使教学过程具有探索性;体现在“学”上,就是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提出现代工程实践教育一些新的构想和进行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产生为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字“正体”与异体并存,繁简也在互相转化。从汉字的历史演变看,繁化总是少数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简化,简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简入繁是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潮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