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青年鲁迅吸收了尼采等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和恶魔浪漫主义的生命自由精神,形成了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生命主义思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将个体生命自由作为绝对价值;二、高扬个体生命的内在主观体验;三、强调个体生命的流动性与扩张性。鲁迅对民主制度、物质文明的批评,对科学理性的理解和反省,都基于这种生命自由意志。鲁迅的生命自由意志一方面是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理性思想在实践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学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鲁迅的思想个性根植于其青年时代的思想选择。在普遍崇尚物质、制度的时代氛围中,青年鲁迅选择了生命主义———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成为鲁迅的思想轴心,是鲁迅一生求索、反抗、战斗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思想巨人的风采。同时,也造成了专断、霸道的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意识最重要的传统思想资源。道家文化对价值自然的体认对鲁迅创作构成重要的影响。鲁迅对自由境界的体验,对自然人性的道德理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精神。鲁迅强旺的自由意志承续着中国道家文化“疏狂”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4.
瞩目自由意志呼唤独立精神--鲁迅留日时期社会历史观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质疑鲁迅思想与近现代人类“民主———自由”文化有着逻辑矛盾的观点,力图探寻鲁迅思想内在的、统一的逻辑构架。在社会历史观的角度上,青年鲁迅已经越过人类文化演进的表象而直取其背后的生命自由意志与“自由—独立”精神;作为一个决意投身文艺的人,鲁迅重视人的精神觉醒、精神创造力量的思路是一种回归其生命本根的思路;而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史而言,鲁迅瞩目人之自由意志、“自由—独立”精神的觉醒的思路关注的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远远没有得到正视的重大问题,看取的是一个民族不断通向新的历史文化进程,包括通向“自由———民主”文化历程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5.
6.
张颖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1):109-111
鲁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其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他希望建构新的文化传统,重塑中国人的思想,达到“立人——立国”之目的。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使社会主义新文化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鲁迅精神的内核是他的自由精神 ,从文化心理方面看 ,鲁迅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无所顾忌的个性自由和奋然前行的自由意志。这是鲁迅区别于他人的自由精神——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对西方营养的大量吸收。 相似文献
8.
“五四”那代人对传统的批判往往带有相当程度的急功近利性,但仍然是基于一种整体的文化眼光,其深刻性不仅在于对汉末以后儒家学说的猛烈抨击,还在于对孔子及其传统儒家的深刻批判,这种深刻性并没有为很多人所留意。鲁迅以“五四”那代人特有的思路与逻辑对孔子及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的正确性不能抛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去孤立地理解。 相似文献
9.
20年代末期,创造社、太阳社在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过程中对鲁迅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创造社、 太阳社的主张是一种历史主义的历史规划,鲁迅却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鲁迅的革命理念是个体生命自由意志 向历史实践的扩展、转化。鲁迅以强烈的自由意志质疑创造社、太阳社的历史规划,同时也尖锐地批判他们危险的 思想弱点。 相似文献
10.
王学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
鲁迅《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文化"吃人"的思想命题。这种思想命题既是时代理性精神的反映,也是鲁迅个人化生命经验、文化感知的具象化。鲁迅少年时代在家庭变故中惨痛的经历,形成了"吃人情结"。这是"吃人"命题个人情绪根源。同时,这种"吃人"思想命题也是对人类存在悲剧的揭示。"吃人"与"异化"是一致的,是人的必然性悲剧。但是,鲁迅并没有屈服这种必然性,而是以一种反抗的姿态获得了自由。鲁迅的伟大在于从中国文化现实,切入了世界性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1.
意志自由论与决定论的关系问题,是自由理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分别对意志自由论和决定论双方的论据作了全面考察和梳理概括,并对两者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不仅不是对意志自由的否定,而且还是意志自由的必要条件,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是可以兼容的。 相似文献
12.
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在对待意志自由上,总体上有宿命论倾向,但它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强调道德意志的作用,承认人的道德意志是自由的.儒家以"天人合一"作为哲学基础,从道德选择中的"为仁由己"、行为实践中的"力命并举"、道德评价中的"志功结合"、道德修养中的"存养功夫"等方面来阐释意志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原罪论·自由意志·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基督教原罪论为话由,对其中蕴含的自由意志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从自由意志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础的观点出发,比较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指出重构现代道德不仅需要唤醒人们的自由意志,而且还需要知识和理性. 相似文献
14.
税茂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54-58
康德论证了先验自由的客观有效性,此后又用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来对其进行约束.最后,通过意志为自身立法的意志自律有效地统摄了作为自由消极方面的先验自由及作为自由限制方面的道德律,从而全面而深刻地凝练了康德的意志自由理论. 相似文献
15.
李金鑫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2):61-63
《法哲学原理》是关于权利的哲学。黑格尔通过抽象的法、道德、国家三篇的论述阐明了自由意志或者说自由从客观、主观到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其客观精神阶段实现了国家这一伦理实体的绝对精神内涵,而这其中法哲学从其理论原点自由精神出发完成了自身的运动过程。通过法哲学中对作为人之为主体的“自由意志”的分析,来透视对法哲学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天津社会科学》2017,(5)
近十多年来,因脑神经科学的介入,人是否拥有自由意志的古老争论因其关系重大而成为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出现了否定与肯定两个话语阵营。然而争论双方的论证与探究活动皆遵循着相应的规范本身,就体现着自由意志——若无自由意志,规范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争讼双方之所以对此视而不见,只因二者皆陷入了一叶障目的思维误区,即双方在探讨自由意志时皆从无批判的既有理论和方法出发解构了现实的人这一自由意志的根基,从而导致人拥有自由意志这一事实始终得不到合理解释。立足于自由意志的根基,从现实的人出发,我们看到尽管自由意志以生命与脑神经组织的正常存续为必要条件,但却是一种社会化的成就,因而既不可能被还原为脑神经组织,亦不可能归诸无人身的理性。同时,自由意志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性存在自有其限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对恶的根源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首先,唐君毅以人的“自性”作为自由意志的保证,从而使得行为者能自由选择恶的行为并为之负责。其次,唐君毅拒绝了从时间和自然环境中寻找恶的做法,也不认为恶存在于人心的认识作用、能力以及人的生物本能上,因为这些都是自然属性。如果将恶的根源归于此,既取消了人的自由意志,也取消了人的道德责任。最后,恶的根源只能在理性上寻找,即道德主体在运用自己自由意志的过程中造成的一念陷溺,无论是自弊自限于私的生物本能,还是颠倒了人的有限性与精神要求无限的关系,抑或是执着于占获,其根源都来自于一念陷溺。 相似文献
18.
“自由意志”是奥古斯丁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人们一般以善恶的选择来理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并得出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具有内在矛盾的结论。其实,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本质内涵不是‘选择”,而是“自愿”。自愿是理解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斯多葛(Stoics)对神的理解使神成为一种道德哲学的基础,但在斯多葛看来,神既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它同时对人来说也是世界的内在必然性、也即对作为道德主体的人而言的“命运”;因此,“命运”和“自由”之间产生的紧张对立,给斯多葛将人自身理解为一种独立自主的道德主体以极大的压力。作为外在力量而存在的“命运”,是希腊城邦共同体瓦解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必然性统治的世界中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如何可能?是斯多葛哲学的问题和困难之所在,也是其内在力量之所在。这种以理性为根据的意志自由在苏格拉底的独立人格中首先得到体现,在斯多葛学说和人格实践中得到完成:个体因为对于天道或神性的体认而对自我存在具有一种自由自觉的意识,以致形成一种“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这是斯多葛学派对希腊古典理性主义道德哲学的重要贡献,也是构成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