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都以某种伦理思想作为其价值依据和精神支撑,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体现在:以人的生态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内涵、和谐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要求、生态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本质。其生态伦理价值表现为:在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生态执政;在经济层面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在社会生活层面表现为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优化人居环境;在文化层面体现为树立和谐友好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些都从新的视角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关系的人际倾向魁玉,利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比之西方文化更明显地具有人文精神。这种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深层的伦理观念上,而且也体现在表层的人际倾向上c事实上,关心人、注重人际关系还是中国公共关系的重要特质。本文拟就中国公共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关系的经济体制特征明升,海洁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公共关系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约制作用。因此,中国公共关系的经济体制特征,是其自身特色的核心。一、经济体制对公共关系的制约历史已经证明,经济体制是制约公共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关系的整体意识唐魁玉,尹海洁进入20世纪末期,公共关系犹如其他舶来的现代观念一样,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从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务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适应现代人类生存和企业发展的交往方式。同时,诸如公共关系的整体意识等公共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关系的大众传播特征厉雅,奎裕传播作为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纽带。在美国著名公关教育家詹姆斯·格鲁尼格看来,公共关系不仅“是一个专业领域,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项传播事业”。另一位美国公关学者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甚至...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共关系的社会政治特色何生,徐利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区别于另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国公共关系的社会政治基础。因此,由政治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公共关系的社会政治特色,是该国公关特色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公共关系的社会政治基础历史实践表明,公共关系是在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公共关系,起步较晚,发展很快,但是各地以自行探索、自行规划为主,很少协作进行规模性公共关系。随着沿海经济的多样,多极性的整合发展,沿海地区公共关系,有必要从以前侧重“微观的”、注重于具体行为的单放、分散型,转向宏观的、总体集约的战略型。总体上说,沿海地区公共关系是以沿海各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东西区域牵动为出发点,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为主使,以“开拓域外关系、树立沿海形象、缓解里外矛盾、吸引海外投资、占领国际市场”为基本内容。从这一大思路出发,沿海产业组织将努力扩展关系的区域分布,打通新的关系环节,建立广泛的国内外联系,高姿态地介入竞争,处理好里外各类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矛盾,以沿海对外开放的积极姿态与沿海经济组织良好形象进入并占领国际市场,吸引和利用海外资金,推动沿海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丰富的精神蕴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它以天人相感,观物取象,重视情感体验作为基本特点。深入开掘这种精神价值传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从意图伦理到责任伦理:中国政治伦理精神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政治伦理的两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生活践行的是意图伦理.本文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的意图伦理及其消极影响,简约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责任政治的成功实践和责任伦理的基本精神,并分析了促发中国政治伦理精神嬗变的诱致性因素.怂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公共关系特色的几个基本问题何明升,徐利亚公共关系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管理技术,近百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公共关系及其相关技术的独特贡献,从70年代起,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所谓"印象时期",被国际经济界称之为"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共权力的伦理困境和责任伦理的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要求行政伦理协同进化,而这种转型的脱节尚未克服,公共权力异化现象严重,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成为当今行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古代政治文化体制的绵绵沿革透视我国经济管理的特质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附着于封建社会政治与伦理的理念。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这种形式的建构,为农耕经济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古人"经国济民"或称"经国济世"的管理思想和携带着天然的弃私性;求均意识限制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现代管理模式的形成;重农抑商的政策及重义轻利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制约经济发展与高效管理的障碍。这些不仅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管理和经济管理合而为一的形态表现。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形态,托体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用今人的价值观念去品鉴古人的经济管理意识,目的是从中获取睿智的思想源泉,加深对中国经济管理思想独特性的探讨,为凝缩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德性伦理有没有普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德性伦理有没有普遍性蒙培元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伦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是建立在规则、法则之上,还是建立在人的德性之上?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一对于什么是德性以及德性的来源是什么这类问题,可能有不同的使用和解释。按照西方亚...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伦理必须进行当代构建.这种构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狭隘的血缘而缺少普遍性展开公共伦理的构建;其二,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外在的律法而具有强制性展开德性伦理的构建;其三,是针对中国传统伦理立足于形式的义务而忽略人文性展开情感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统伦理与异端伦理的分裂与渗透应当说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真实的内在结构模型。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正统伦理着墨较多,对异端伦理用笔较少,柴文华教授的近著《中国异端伦理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出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研究中的缺憾,它为我们正确认识正统伦理与异端伦理的关系,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真实图景提供了许多启示。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自律性和普遍化的矛盾。一方面它以自己的权力话语压抑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使自己独于一尊;另一方面,它又不能完全取缔异端,这样便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宋代司法审判影响很深,主要表现在审判中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允许亲族相讼、“鞫谳分司”的司法机构设置、注意保护弱者的权益、重视教育说服和息讼等五个方面。和谐思想是宋代司法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情化特质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日常生活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人情世界,且该人情世界有着多重意蕴与基本特征。文中在对人情世界进行价值评判的基础上认为,人情与人情世界虽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但更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亟须对人情世界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20.
当代中国商业道德构成特质与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商业道德构成特质与模式初探胡光明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经济生活,无一例外地经受着价值规律和商业道德这两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和驱使。价值规律这只无形之手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认,而商业道德为何也摆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