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学术月刊》1960年第二期发表了“有关生产力的几个理論問題”一文,只是作为一个初学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澤东同志著作的青年学生,讀了平心先生的一系列的有关生产力問題的論文之后,感到不能同意他的論点,因而提出了一些商榷性的意見。不料平心先生缺乏冷静,在“四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中,說了許多使人遗憾的話,如果平心先生真的能說出个真理来,那也沒有关系。可惜我拜讀了平心先生的“四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之后,仍然感到失望,仍然不能同意平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月刊》今年第六期,我曾对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理論中若干方法論上的錯誤,提出批評的意見,并初步討論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問題。当时討論的重点,主要是針对着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社会属性”迭一錯誤观点而提出的。对于他的生产力“自行增殖”的謬論,原准备留待以后分析。最近两三个月以來,平心先生在《学术月刊》、《新建設》、《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又陆續发表了几篇关于生产力性质的文章,进一步为其錯誤观点辯护。因而,引起学术界許多同志进一步展开爭論和严正的批評,我認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仍試图着重从方法論上来进一步分析平心先生的生产力理論的错誤实质。为了叙述的方便,現分为两个部分来討論。一,評平心先生的生产力“自行增殖”論在方法論上的錯誤;二,再評平心先生在生产力“社会属性”問題上的詭辯手法。  相似文献   

3.
平心先生在关于討論生产力性貭的文章和发言中,提出了許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其中有不少問題,如所謂生产力的“社会属性”、生产力的“自行增殖”等,都涉及到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及其辯証关系等根本理論問題。同时,在論述上也涉及到馬克思主义方法論上的若干問题。据平心先生說,有些人之所以不可能接受他的关于生产力的“社会属性”、生产力的“自行增殖”等“科学主張”,是“因为他們囿于非辯証的思考习慣,既不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統一,又不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区別”,可見,关于生产力性貭問題的論爭,是与如何理解和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不过在这一埸論爭中,究竟是誰真正的坚持了辯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呢?又究竟是誰“囿于非辯証的思考习惯”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討并提出和平心先生商榷的問題。在討論之先,我同意平心先生提出的,要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則。平心先生說: “在进行討論的过程中,我希望大家遵守一个共同准則,就是为了使各方面的意見尽量明确,必須集中研究已經提出的一些主要問題和基本論点,不要一味纠缠在个別字句上,否则不仅不易使討論深入,而且可能糊涂問題的实质,分散討論的力量。”我十分同意这样一个准則。并且根据这样一个准則,作一点說明:既然我們討論的要求,不要“糾缠在个別字句上”,而要使不“糊涂問題的实质”,那么在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問題上,我要提出和平心先生討論的,不在于誰口头上或“个別字句上”是否承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而在于实貭上如何正确理解和解决这一辯証关系。就平心先生所发表的文章和发言来說,虽然也說过不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辯証統一”之类的話,但是这还不足以証明平心先生是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間的辯証关系,也不足以証明平心先生沒有在实貭上混淆或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間的关系。所以,根据这一准则,我們的討論,的确不应該停留在“字面”上,更不能停留在“个別字句上”,而必須进一步探討其理論的实质。但是遺憾的是,我觉得平心先生自己有时并沒有遵守自己提出的准則。例如平心先生在《四論生产力的性貭》中說: “使我感到极大兴趣的是,你(指謝昌余,下同——引者)說我在‘字面上’还一再申述是重視这种作用的(指生产关系的作用——心),足見你多次讀到我所說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密切相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或束縛作用一类的話。不管你所說的‘字面’命意如何,有了‘字面’不就有了駁倒你的誣告的鉄証么?”我認为平心先生的这种态度是武断的,是缺乏学术討論所应有的态度的,也是違背了平心先生自己所提出的准则的。因为平心先生如果要証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就同样不能借口有了“字面”就有了所谓駁倒“誣告”的“鉄証”,而必須从“主要問题”和“基本論点”上,从具体的理論分析上来弄清“問題的实质”。所以,我必须再次說明,我現在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平心先生商榷,主要的也不在于平心先生是否在“字面上”承認这种辯証关系,而是力求从平心先生的“主要問題”和“基本論点”上,进行具体的理論分析,以便弄清楚在理論实质上,究竟是如何解决它們之間的辯証关系,究竟是誰“囿于非辯証的思考习慣”?这一点,想平心先生是不会有所异議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自去年6月发表了平心先生有关生产力問題的文章后,引起許多讀者的注意,除上海外,广州、厦門、吉林、西安、南京等地的讀者也紛紛来稿、来信提出各种意見,展开了热烈的討論。一年多来我们除发表了范定九、金兆梓、束世澂等基本同意或部分同意平心論点的文章外,也发表了不同意平心論点的文章。还有許多不同意平心論点的文章,由于意見大致相同并限于篇幅,未能全部刊出,现特綜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去年以来,平心先生先后在《学术月刊》、《新建設》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探討生产力性貭的文章。他所涉及的許多問題,我們認为大有商榷之处。这里仅就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問題,即平心先生提出的所謂“生产力自己增殖”的論点,提出我們的意見。  相似文献   

6.
在拙作“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推动和生产力的相对独立增长”(七論生产力性质)一文中,同王振民先生初步討論了几个問題,意有未尽。特再写本文,同王先生进一步商量。日后还要繼續請教(如談談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辯証关系問題)。王振民先生在“必須正确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証关系”一文中,提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区別問題。他因为看到我主張生产力有社会属性,古道热腸地给了我一陣富于辯証法意味的批評,指責我“从根本上混淆了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  相似文献   

7.
半年多来,平心先生先后在《学术月刊》、《新建設》等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探討生产力性质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平心先生提出了对生产力性质的独特見解,引証了不少材料和經典論著,而且文章本身組織得自成系統。但是,由于平心先生的研究沒有建立在牢固的事实材料基础上,所以他的全部理論核心,是值得考虑的。前此已有苏星、周治平、楊宇等同志在《光明日报》和《学术月刊》上提出了商榷意見。笔者基本同意以上諸同志的論点,但由于以上諸同志在文章里沒有对平心先生的理論进行全面的評論,使平心  相似文献   

8.
上月讀到謝昌余先生的“有关生产力的几个理論問題”,据他說,这是一篇“对平心先生的理論进行全面的評論”的文章,使我很感兴趣。自从平心先生去年六月发表了“論生产力性质”后,这个問題曾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半年多以来,参加討論的除昌余先生外,还有在《学术月刊》,《新建設》和《光明日报》发表有关文章的胡星、周治平、楊宇、彭蠡诸先生。平心先生为了“再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商量”等原因,又写了“三論生产力性质”,“关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自从郭老提出替曹操翻案以后,史学界中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应如何給以正确的評价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討論。在討論中关于曹操和黄巾的关系問題存在着不同的意見,郭老認为曹操虽然打了黄巾,并沒有違背黄巾起义的目的,有些同志同意这个意見,也有許多同志不同意郭老这种說法。作者認为意見分歧的关鍵是对于黄巾起义的目的和性质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这个問題进行論述,提出个人的粗淺意見,恐有不当之处,請史学界同志們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0.
自从生产力性质問題的討论展开以来,本刊收到高揚、沙文、胡志林等同志来信,表示对平心先生的文章和发言,很感兴趣,建議本刊繼續組織討論。現选择来信中比較重要的問題摘录如下: 一生产力总是社会的生产力,所以生产力具有社会性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平心先生提出的社会属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生活面貌与精神机能,一般的劳动性质,生产的社会性质,劳动組織性质,生产资料使用的目的性与社会作用,生产力諸因素新陈代謝的特点以及生产力变化和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所有这一切综合”。这是值得討论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社联在5月13日举行了第四次关于生产力性质問題的討論会,到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經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市財貿干校等单位的理論工作者七十余人。会上对李平心先生所提出的“生产力二重性”,“生产力自己增殖”等論点展开了討論,有些人对平心的論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有些人則同意平心的論点,爭論頗为热烈。会上杨宇首先发言,他从馬克思列宁主义經典著作和現实社会生活二方面对平心所坚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学术月刊》1963年第11期上,讀了孙江、紀新两同志的一篇論文,題为《从中国資本原始积累的討論談起》。文中,提出了对中国資本原始积累研究的方法問題。的确,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問題。孙、紀两同志指出“研究和运用一个經济范畴,首先一定要从它所表現的生产关系,尤其是阶級关系去考查”,这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孙、紀两同志的某些具体論点,却还有些不同意見。現不揣浅陋,試将涉及有关中国資本原始  相似文献   

13.
平心先生近年来在《历史教学問題》、《新建設》、《学术月刊》中陆續发表了一系列的关于论生产力性质的文章,并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以下簡称上海社联)召集的座談会上前后两次作了六小时的发言。我觉得其中有如下的几个論点曾引起讀者比較剧烈的討論: (一)生产力有二重性,即物质的属性和社会的属性; (二)以二重性間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形成了生产力体系內部的运动,因而使生产力有自行增殖的能力,成为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力量而有决定生产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我所知,平心同志对馬克思列宁主义的钻研,有多年的素养。他对生产力这一个問題的研究,也已有三四年之久,对这一問題,做了系統的、深入的、踏实的研究。这种学习精神是应当肯定的。在他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以后,提出关于生产力的若干論点,主要的是提出“生产力的二重性”这一个問題。这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經典著作中沒有說过的,它的提出,在平心同志是从經典著作中推闡出来的,是否正确,可能是基本正确部分不正确;也可能是基本不正确部分正确,尚待討論。但这个問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讀了《学术研究》1962年第1期《試以語法意义和語法形式相結合的原則論汉語兼語式的問題》一文后,我基本上同意高华年同志的意见。但是我觉得他对某些問題沒有談透,而对某些問題似乎还抓不住要領,所以也想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对高同志那篇文章的补充。我曾經在刊載于《語法論集》第三集中的《汉語有沒有递系式》那篇短文里同意兼語式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句型。我的理由是:无論从意义方面或形式方面看,兼語式的特点都是不容忽視的。从意义方面看,兼語和它前面的动詞是动作和对象的关系,和它后  相似文献   

16.
趙儷生先生‘論有關隋末農民大起義的幾個問題’一文內,提出較多問題而加以適當解决,就中如農民戰爭與統一戰爭的關係問題是研究中國歷史常常遭遇到而感覺困難的地方,趙先生通過詳細分析提出他的見解,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和研究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論和社会主义經济运动規律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一些有爭論或疑难的問題。在《关于生产关系的几个理論問題的研究》一文中(載1961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我曾对其中的“所有制問題”、“生产关系总和問題”以及“生产关系和經济基础问題”,提出了自己的粗淺認識。本文拟繼續就馬克思主义学者有爭論的“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問題”作一些研究和討論。  相似文献   

18.
最近于几种刊物上讀到一些討論老子問題的文章,不禁見獵心喜,我也愿意談談我对于这个問題的看法。我的看法基本上是同馮友蘭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問題”(1959年6月12、13日“人民日报”)一文的看法对立的,因此卽用上題命篇。还望馮先生和与馮先生的見解相同的同志們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9.
再谈陶詩     
前年我曾写过一篇关于陶詩的文章,題目是“談陶詩中的‘靜穆’”,發表在“文学遺产”第210期上。在那篇短文中,只講了一点我对陶詩中一部分被人視为“靜穆”的作品的理解。其他問題,本想另写一篇文章談談,但限于时间,一直未能动笔。后来,慢慢好象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最近,讀了許多同志討論陶詩的文章,其中不少的意見我是同意的,但有些地方和我的看法还不很一致。趁着大家还正在討論陶詩的这个机会,我想仍然把我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关于我国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問題的討論。爭論的焦点是: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起点和建成社会主义后到进入共产主义有沒有一个过渡阶段的问題。在爭論中,对于这两个問題的意見分歧很大。有的同志認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开始了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在我国,从資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