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在研究讨论浙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对怎样正确制定粮食的发展战略,引起了普遍关注,而且有着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正确估量粮食生产形势和发展趋势正确分析我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前景,制定合乎实际的粮食发展战略,对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建国以来,我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近几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粮食生产又持续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量363.4亿斤,比上年增长14.7%,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粮食人均占有量910斤,超过全国人均占有量800斤的水平。随着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可以  相似文献   

2.
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1990年大丰收后农业发展形势的初步分析,探讨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农业生产出现转机,稳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获得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达到231.25亿公斤,比1989年增长38.6%,比历  相似文献   

3.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国策.黑龙江省作为粮食核心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8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具有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资源、环境、粮种、区位、市场、农垦集群和农机与农业科研优势,具有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强大优势和社会基础,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大有可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根主线,坚持耕地稳粮、生产增粮、科技兴粮、政策扶粮、流通活粮的方针,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黑龙江省省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粮食战略基地建设长效机制,采取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二大确定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宏伟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农业这个重点中,粮食又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粮食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生活,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陈云同志早就说过:“没有粮食是最危险的”,“粮食定,天下定”(《陈云同志文稿选编》第118、93页)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由1949年的2,264亿斤增加到1982年的7,068亿斤,三十三年增长2.12倍,基本上保证了十亿人民的口粮供应。但是,粮食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沉重的人口负担,有…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主要内容,我省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可见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省是一个资源省份,也是国家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既有立省安民发展经济的良好农业基础,又存在着商品粮贡献大与农业机械化、科学化、农村工业化进程慢的矛盾,还存在着产粮、收粮、储粮、调粮越多,粮食生产经营成本越高,地方财政对粮食生产补贴负担越重,非农业经济发展越慢的矛盾。长期以来,我省粮食生产徘徊不前,虽然1990年获得了粮食特大丰收,但主要取决于自然气候因素,在体制、价格、农机、农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型农垦企业最多的省份,也是垦荒建场最早的地区。全省共有县(处)级国营农牧场(包括劳改农场)120个,分布在全省40多个市、县的边沿地区,总人口约170万,耕地面积3,000多万亩,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40亿斤左右,在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的农垦企业早在五十年代建场之初,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从生产到生活,从企业经营到政权和社会工作,都由企业承担和办理,没有相应建立政权组织。又因是省级业务部门管理的企业,县级政权则不便领导和管理。因此,如何解决好农场地区的政权体制,是多年来各方面极为关心的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营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兴办了家庭农场,因而解决国营农场的政权体制问题就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于我国国营农场大都建立在荒无人烟的边疆和交通不发达的农村,建场伊始,就要办起一些为农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粮食也要自给有余才能上缴。因此,国营农场一开始就存在着自给性经济与商品性经济两种形式。这两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在一定时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农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性经济的比重将愈来愈大,粮豆商品率也将日益提高。一九七八年,我省国营农场共上缴粮豆23亿斤,商品率达到44%。同年,工业总产值近六亿元,商品性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8.
建国三十年来,黑龙江省经济有较大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九点七倍,已经成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同时也应看到,同全国比起来,我们的速度并不快。一九七八年同一九五○年相比,我省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四点二,而全国增长了百分之四点三;工业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而全国是十三点五。我们的速度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省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单一性。我省经济中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生产比重大,林牧副渔业比重小。我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比重都应大一些,这是对的。但是,同全国相比,我省粮食“单打一”是突出的。我省农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一九七七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十四万七千斤,肉一万二千斤,奶二万七千斤,蛋一千七百五十斤。当年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年产值达二万三千八百美元,一年生产的实物可以供养五十六个人。从一九七二年——一九七六年各种农畜产品的平均用工时数来看,种一亩玉米只用五十分钟,种一亩小麦用二十九分钟,种一亩棉花用三小时零三十六分钟。每生产一百斤猪肉用五十三分钟,生产一百斤牛肉用一小时三十九分钟。就一般农场饲养的鸡来说,每生产一百斤鸡肉(毛重)用工三小时零二十四分钟,而专业化养鸡场每生产一百斤肉鸡只用十三分钟。因此,研究一下美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经验和问题,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有帮助的。下面集中谈一下其中的两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从1947年始创,至今已经三十八年了。三十八年的发展历程,是黑龙江省农垦战线百万开拓者,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历史;是黑龙江省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的创建、发展和壮大的历史。现在这个垦区土地总面积为8,646.2万亩,为全省的12.7%,分布在八个地区42个市、县。拥有省属大型的国营农牧场共97个,耕地总面积3,183.2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四分之一,约占全国国营农场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垦区有工业企业692个,年工业总产值8亿余元。农垦职工总数达70.96万人,约占全国农垦系统职工的五分之一。从1949年到1983年的三十四年间累计生产粮豆946.4亿斤,共向国家上缴粮豆达457.48亿斤,还有大量的农牧工副产品。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上缴商品粮豆居全国农垦系统的首位,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责任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商品粮基地县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对商品粮基地县的建设,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几年来的实践,完全证明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特别是1983年我省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仍夺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突破300亿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农业机械保有量和作业量都有所增加,事实也证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但没有削弱农业机械化,相反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其布局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失重”状态的生产力布局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了400亿大关,粮食生产也打破了长期徘徊的局面,突破了300亿斤。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但是,这些业绩却是在生产力布局“失重”的状志下取得的,布局“失重”,这对全省经济的起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 (一)生产力梯级带状分布,区际差异大。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表现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和自然的再生产过程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特点之一。如何从地域性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择优发展我省农业,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办事,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就如何发挥黑龙江省农业优势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同志们交换  相似文献   

14.
杨蓓 《学术交流》2006,(6):112-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绿色农业正向着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的问题是: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总量,但产出效益却没有与之同步。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企业规模还不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意识不够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树立科技意识,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中实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适合黑龙江省特点的名牌战略,一方面要在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维权意识等方面提高整体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和外部资金、技术、经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综合各方力量来创造、发展和保护名牌,带动地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6.
1978年至今,农村改革已有十年,农村经济在这十年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了8,100亿斤,这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其繁荣发展的局面令人欣喜。在农村改革十年取得初战胜利的时刻,也同时反映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人们警惕。1984、85年,农业生产是一个高峰,以后几年却连连滑坡,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极大的波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威胁。与之相随,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在近15年的演进过程中,存在农业增长缓慢,基础不稳;工业化程度较高但工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为了实现产业结构演进的合理化、高级化,黑龙江省应该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保证农业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必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深入进行,黑龙江垦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地发展,垦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据统计,到1987年垦区累计生产粮豆1111.6亿斤,总共上交国家533.2亿斤,粮豆商品率为47.9%,目前一般年景垦区可生产粮豆约50—60亿斤,上交25—30亿斤,商品率达50%左右。但是,垦区在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诸如:在生产领域中的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的产品商品率提高缓慢;在流通领域内的商品流通体制的滞后和市场机制的微弱;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弱化和过重的社会负担;在观念形态上的商品经济的意识淡薄以及上层建筑领域其他方面的不适应等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绿色食品品牌最多的省份,不仅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天优势,还通过后天的发展具备了科技及管理体系上的比较优势。但绿色食品产业仍存在着规模小、品种结构单一、市场混乱无序、认证工作不完善等一些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原料基地建设,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解决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整合品牌,逐步实现绿色食品生产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干旱、半干旱地区有30多个市、县,耕地面积6,600多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7%。这个地区的农业人口有1,265万人,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67%。近两年来由于干旱,农业受灾,粮食大幅度减产,占全省减产总量的85%。所以,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干旱问题,是关系到我省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过去,在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上,想了很多办法。如修水库、打井以及解决春季干旱采取刨埯坐水种等办法,在全省大面积推广,见了一些成效;但是效果不大,粮食产量低,波动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