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农民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差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构建农民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农广校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主阵地,办好农民科技培训班,  相似文献   

2.
郑桂章 《领导科学》2007,(19):14-15
发展现代农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主动顺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国文 《领导科学》2006,(12):50-5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全面调整农业结构,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深…  相似文献   

4.
一、今年,中央连续第五年发出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下发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要闻速览     
中国今年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月1日公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央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  相似文献   

6.
要闻速览     
中国今年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月1日公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中央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  相似文献   

7.
何英 《决策探索》2010,(18):18-18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找出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原因与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策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燕 《决策探索》2008,(16):36-37
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的政策,农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就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人口现状来看,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同样不高,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仍然没有建立稳定的市场化体系,农产品流通不畅仍然阻碍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仍然是影响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产品销售难,其实质问题是小农户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农村市场商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产品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那么,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农产品进行市场化营销管理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9.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第六次锁定“三农”,这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颁布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完善和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市场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商品属性和资产属性日益彰显。近五年多来,国家又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取消农业税、土地承包经营权写进《物权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完成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农村工作目…  相似文献   

12.
第一,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优质化。要使农民增加收入就必须使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产品结构与之相适应。近几年来,兴山县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积极引导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果茶、畜牧、药材、蔬菜等五大特色产业,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常德市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拓展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入推进,“十一五”时期,各地都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政策措施,全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形势下探讨构建我市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对于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耿红山 《经营管理者》2014,(25):118-119
河南省许昌市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战略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以土地流转为切入口,紧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并在各个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本文通过实际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程度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和非农就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薄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为此,完善农业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创业型农民,加快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和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是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政策体系,其目标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财政政策的运用直接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的需要。我国需要根据农村现状,整合税收政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建设和完善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河南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的1/10,农业在我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河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近年来,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阐述新型工业化与农村、农业和农民关系的基础上,对新型工业化如何增加农业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政府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