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发表了荣孟源先生的《曾同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一文以后,我曾写了一篇题为《就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一文与荣孟源同志商榷》的文章,参加同年五月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以后又将文字压缩,并把题目改为《李秀成<书供>原稿考辨》(下简称《考辨》),刊登在《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四期。《书供》是李秀成自己的说法,即清方所谓《李秀成供》。因有真伪之辨,荣文称它为《稿本》,本文称《原稿》。  相似文献   

2.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再谈》)一文在《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一期发表后,笔者连续写了《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一论》)及《再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下简称《二论》)两文,分别刊登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一、二期。惟因篇幅所限,还有些话没有说完。兹再撰此篇(简称《三论》),以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荣孟源先生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称《考略》)一文中,从七个方面论证《书供》原稿不是李秀成的真迹,而是曾国藩将其删改后派人重抄的“冒牌货”。我也写过《李秀成<书洪>原稿考辨》一文和他商榷。惟因篇幅所限,拙作对该文所说的《刻本》采用〔〕号的看法未加论列。现就这个问题补述如下。 《考略》第六节的末段说:“曾国藩制造了这个《稿本》,冒充李秀成的真迹,其大段删节之处,在《刻本》末尾加以说明,其个别改动字句,也用〔〕号标明。《刻本》中共有〔〕号十六个,在正文中十三个。如《稿本》‘是以被两国(个)奸民获拿’一句,曾改为‘遂被曾帅官兵拿获’,《刻本》作‘〔遂〕被[曾帅追兵]拿获’,借以表示曾国藩‘正大光明’,从而也就掩饰了他篡改李秀成真迹的大罪行。”《考略》第七节还说,《刻本》〔〕号中的字,“是曾国藩派人抄录此《稿本》时加的。” 《考略》是把《刻本》所用的〔〕号(主要是正文中十三个)当作曾国藩为了“掩饰”其“篡改李秀成真迹”的罪行而制造的假相看待,但我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据我考察,《刻本》正文用的十三个〔〕号都是各有其原因和作用的,它们与篡改真迹并无关联。原因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4.
罗尔纲先生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分别从笔迹、内容方面鉴定出《李秀成自述》确是忠王李秀成的亲笔真迹,这是罗先生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罗先生定《谕李昭寿书》为忠王亲笔,并以此为标准来鉴定《李秀成自述》是否也为忠王亲笔,则需要进一步推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取代黑格尔哲学的伦理因素,创立了自己的社会管理理论。他认为必须铲除作为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但同时又必须保留并改造市民社会,以之作为新的社会有机体、社会立法以及管理的源泉。由于没能看到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列宁忽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区别,忽略了马克思的社会管理理论。列宁还受到恩格斯的影响,在《国家与革命》中想象一种无差别地对待不同人的严格的机械化社会编制形式,以代替市民社会,充当社会立法和管理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对象的认识通过了中介物作用的事实乃是客观信息存在的有力证据。不能把天上月、水中月和脑中月都看作是客观实在的,这样的观点比庸俗唯物主义还要庸俗。霍有光先生"通过顾名思义"所"理解"和"姑且试定义"的"全息"概念与我所定义的全息概念的距离相去甚远,其用如此手法对我相应观点所进行的批评同样不着边际。存在两类信息活动方式:一类是"痕迹"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模式的随机产生,又随机消失和耗散的过程;第二类是产生出来的"痕迹"和与之相应的信息模式的稳固化和被凝结积累的过程。只有第二类信息活动方式对事物的演化才具有建设性贡献。仅用第一类信息活动方式的例子去否定信息形态进化的学说是以偏概全的做法。应当在宏观和微观双重涌现和约束的层面上正确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正是这种双重涌现和约束的机制形成了自组织有序进化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全息现象。仅只通过个别例证的有或无来证明或否定客观信息和全息现象的存在是不可能最终说服人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只有从时间和空间内在融合的相互转化和蕴含的关系上加以逻辑的说明才可能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7.
[摘要]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忠王李秀成是否写过"自供状"(或"自述"),这是100多年来史学界争论不清的问题。近据笔者对《李秀成自述》及曾国藩老家富厚堂藏书等资料的耙梳,发现李秀成确实写过"自述";曾国藩为了领赏也删改过"自述",但并未将其销毁。该书原本后来藏湘乡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近80年,被曾国藩曾孙们转移到了台湾。而曾家大批藏书则运湖南省图书馆、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8.
罗尔纲先生的重要学术著作《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堪称利用地方志进行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典范。该著在所进行的考注笺证中,对地方志的研究利用突出地体现在对地方志充分、多方面和科学利用,使人深深领略地方志对史学研究的重大价值与作用,并可获取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前,戚本禹的《评李秀成自述》(简称《评李秀成》),把李秀成一棍子打成叛徒.对于这样的评价,人们是有不同看法的.但在当时情况下,学术界焉有置喙余地,只能作金人之缄口.今天,我们必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给李秀成以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来展开的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的讨论,是当前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远远超出了李秀成个人的范围,而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它对今后整个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来说,无疑是有着巨大影响,带有指导性的意义的。因此,认真总结这次讨论的收获,对在讨论中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批判,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仅就几种错误思想观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谭其骧、石泉先生对古云梦与云梦泽问题的研究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但其说仍有完善余地.云、梦、云梦以及云梦泽等词语出现的时代各不相同,它们的含义也随之有所差别,名词之间也有一定的因承关系.其中,云和梦的称法春秋末期已有出现,云为专名,地望在汉水东岸京山县境,梦为通名,指包含湖泽及周边荒野的综合地貌;云梦的说法出现在战国中后期,仍是一种综合地貌,所指地域范围大于早期的云地,并包含云地,且指代范围逐步扩大;云梦泽一词可能出现于西汉中期以后,最初仅指湖体本身,地望局限于汉华容县南境,但同期保留了云梦的说法,不久二者相互混淆,构成了后世的大云梦泽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阐释是中国诗学古今贯通的课题。"意境"阐释中的历史意识,始终与美学意识交织在一起,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作出理性的辨析。基于魏晋以来诗歌艺术实践的唐宋"意境"诸说,除明确提出"意境"概念之外,更有关于"意"与"境"之结构模式的深入阐释。苏轼"境与意会"说是中国古典"意境"阐释的基本意向。明清以来的"意境"阐说具有现象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双重内涵。王国维在认可严羽"兴趣"说、王士祯"神韵"说的前提下进而"探其本"。探讨中国诗学的"意象"和"意境"说,需要本着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的精神来精细解读相关文本,需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概念间的"丛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台新咏》编成了萧纲作太子时,编纂目的是提倡艳体诗风以与故太子萧统抗衡,但由于宫廷政治斗争的原因,受到萧衍的批评后,故又命徐陵重新扩编,唐人所说“大其体”是有理由的。《玉台新咏》的编排体例是按已故作家和存世作家编辑成书,因此已故作家中卒年最晚者与存世作家中卒年最早者的时间间隔就应是本书的编辑时间。据此,通过对各卷作家生卒年的排比,最终证明《玉台新咏》只能编成了中大通四年至大同元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1951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持续半年之久的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是中国电影事业史上一桩重大的历史公案。讨论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涉及文学艺术、教育、历史等各方面问题,名为讨论,实际上形成全国范围的政治思想批斗运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起点很高,道路却极不平坦。从1949年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映的新片《白毛女》、《钢铁战士》、《中华儿女》、《赵一曼》、《翠岗红旗》等,开辟了中国电影事业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最大特征是新人、新事、新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和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大众,第一次以它本来…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因明学。当时因明学翻译著作的情况,刘勰本人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心雕龙》的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说明这一点。正由于受因明学的影响,使《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理论巨著。然而,《文心雕龙》受因明学的影响,仅在于它的结构安排上,因为《文心雕龙》毕竟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半叶,学术研究史开始兴起,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出版于1982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部《诗经》研究史著作,在《诗经》研究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仅就夏著中对胡适的某些评价与夏先生商榷,以期对胡适的《诗经》研究进行重新评价,并对胡适在这一方面的学术地位作出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曹禺《雷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剧中人物性格丰富多样,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至今仍为广大读者与观众所喜爱。但是,《雷雨》文本并非没有瑕疵可言,剧中人物的年龄设计、周朴园的三段婚恋、周萍与周蘩漪的畸恋、鲁侍萍与周蘩漪最后入住医院等多个时间数据的设定存在抵牾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问题的清理和研究有利于了解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也有助于人们对《雷雨》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马寅初先生与世长辞已整整5年了。他的《新人口论》发表则已整整30年了。他与《新人口论》虽然都经过坎坷不幸的历程,经受过严峻的考验,但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马寅初先生是同我党肝胆相照的诤诤挚友,维护真理的勇猛战士;《新人口论》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再谈《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与予嵩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年度第一期《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载了予嵩先生的《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一文,对笔者往年所撰《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有所指正。很好。回忆当时,笔者撰写该文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籍此能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今天为了更进一步来探讨它,使它在研究中日趋于合理。笔者对于予文有几点不同看法,现在提出,请予先生和其它学者、专家予以指正为幸。  相似文献   

20.
《水浒》作者施耐庵究竟是谁?是真名还是假名?又生活在何时?其论争时间已长达几百年;近两年来,更为热烈。美国、日本等地的专家、研究人员也非常关心。现将有关情况分两方面试作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