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通过对英美文学中委婉语的阐释,认为委婉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具有不可取代的修辞作用,指出委婉语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得体,表述优美,而且可以创造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使人产生美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通过对英美文学中委婉语的阐释,认为委婉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具有不可取代的修辞作用,指出委婉语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得体,表述优美,而且可以创造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使人产生美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功不可没。葛浩文成功翻译过四十余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国外学界对中国的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接受,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架起了桥梁。葛浩文的翻译实践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文化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语言变异,只有遵循变异的路径,符合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读者的口味,一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才能够真正融入目标语国家,并丰富目标语国家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4.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5.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的产生与存在有其深厚的渊源,它既包括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又包括包括文学与历史的.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政治、文学、历史等方面入手,来探讨英汉语言中委婉语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7.
汉英委婉语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礼貌 ,汉英委婉语在词语、句式等的运用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汉英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汉英语的不同差异 ,对分析汉英文学作品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犹太裔美国作家艾·辛格的文学作品研究后发现,其所有作品都是由意第绪语翻译至英语,继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与中国文学的对比下得出结论,翻译对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文学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9.
译者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必然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加以变通,从而产生符合目的语文化的文本。由于中西文化在道德伦理价值观上的差异,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采用"雅化"的方式对源语文本中不符合目的语文化的禁忌文化进行淡化。本文以文学翻译实例为佐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雅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语境对于文学来说扮演着一种本质存在,它在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上都与文学共在。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语境。从具体文学作品的写作来看,文学处于文学语境之中,并与文学语境互动而相互确证。文学所独有的、区别于非文学的特性——虚构性也是从语境之中产生出来的。同时,文化研究作为文学理论研究新的实践方向,语境在其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语境作为文学理论范式相对于其对象文学来说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  相似文献   

1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有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它立足于“形式”,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本身、文学作品欣赏与批评,乃至文学发展作出了富有启发性解释,形成了系统的文学观。事实情形并不是象国内评介者为了照顾自己的著述体系只对其发展分几个阶段论述或挑选几个代表理论家对其重要主张作一简单评述,否则,它不会产生那样久远影响。然而这一体系是潜在的,需要在充分掌握各位形式主义文论家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发掘出来,本文试图对这一潜在体系进行较全面的描述和整理。  相似文献   

12.
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以实现特定修辞效果和美学效果,它可以从词汇、句法、篇章等3个层面来实现。如何实现中外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有效传递,可以借助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原则,来灵活处理模糊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布局”一语,是文学借自于棋类艺术的术语,它与借自于建筑学的“结构”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布局是为了实现一定结构的思维过程,而结构则是完成了一定布局的文章框架。布局和结构,犹如书法之间架,绘画之构图,建筑之蓝图,是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布局特色,明  相似文献   

14.
《圣经》的文学价值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卢亚林作为一部宗教经典,《圣经》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巨著,这一点已是人所公认。但是,在浩瀚的文学史著作中,把《圣经》作为文学作品加以专门研究、论述还略显不足,对它所产生的广泛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不是物化的、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的存在;文学作品不是由作家独立创作完成的,而是在文学活动中,经过文学创作者、文学传播者和文学接受者的共同努力完成的,它经过了文学手稿、文学文本和文本图景等三个基本阶段。文学作品的意义系统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定量,文学手稿的能指、文学文本的能指和文学接受者确认的文本图景等六个因素和变量构成文学作品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运用图式理论和意象图式探讨矿冶文学的代表作《r古巷道》在语篇理解上的功用,旨在为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研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运用文学语篇构思因式和意象因式来分析小说,可以探索作者生成语篇的认知过程,了解小说情节的整合组接方式,分析读者理解语篇的认知过程,帮助读者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和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化翻译是张承志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它频繁出现于小说、诗歌、游记散文、学术随笔等多种文体形式当中,勾勒出一个不断进行语际旅行的文化转译者的形象,并在文本中与旅行者的形象相结合与缠绕.这一主题是作者主体性的投射,也是宗教的、地方的和历史的文化形态的表征,串联起个体创作和文化认同的变迁线索.因此,对于跨越语言边界的描述就成为诠释张承志文学作品的关键,也是探讨文学中宗教文化、话语形式和地方经验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任何话语都蕴含着一定的态度或立场,同时总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自然文学语篇也不例外。自然文学语篇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文学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同时历史语境有助于更好、更深入地解读文学文本。文章运用评价理论对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沙乡年鉴》中代表性语篇《土地伦理》的态度意义进行分析,并从历史语境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发现,《土地伦理》蕴含丰富的态度资源,其中以鉴赏类最多、判断类次之,情感类最少,既有铭刻式也有引发式的表征。通过这些态度资源,作者利奥波德表达了其对土地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美国当时资源保护主义政策的批判以及呼吁人们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通过历史语境解读,我们发现利奥波德的成长和工作生活经历、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资源保护政策以及科学理论等,是利奥波德在其自然文学语篇中通过科学、客观、详实的论述,凸显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生态思想的重要原因。文章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挖掘《沙乡年鉴》的文学性、思想性及历史意义,验证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释力,以及历史语境对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把评价理论放在文化语境中考量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它被视作“年轻”的“长者”。它沉淀,吸收并发展了欧洲文学的精髓,但它的繁华不仅于此。美国文学的奇迹源于近五个世纪以来文学先驱的不懈开拓和前行,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美国文学的世纪领袖们挥笔记述美国的民族精神和信仰,这一切都成为这个民族生存兴盛的伟大力量。文学作品中展示的不仅是精神的繁衍和信仰的传承,更是思想的进程与变革。  相似文献   

20.
韦勒克的文学作品存在论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界重要的作品存在论之一,它诞生在传统文学作品观走向没落的转折期、实证主义思想的泛滥期和新人文主义思潮的衰落期。韦勒克作品存在论在形成过程中深受现象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并巧妙借用、融合和发展了两种思潮中的关键概念,应用到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中,形成了以"经验的客体""决定性的结构""八层次作品结构"和"透视主义"等重要概念为核心的文学作品存在论,以一套完整而全面的理论框架描绘了文学作品存在的本质与方式,并强调文学作品自身内部因素的重要性,将文学研究的焦点引向对作品自身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