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对马克思遗产的解释,在政治上经常受到强大的压力,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留下的大部分手稿处于混乱状态,也由于他的某些论点基本上起源于黑格尔所造成的。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便发现黑格尔存在一种矛盾心理,而这种矛盾心理也反映在马克思身上。马克思与黑格尔都是辩证的思想家,但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主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互影响和制约,他并未提出任何不允许变动的结论,只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在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内,马克思的观点始终是比较明确的,但一涉及哲学,似乎其基础便有点令人不可捉摸了。马克思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要求取消哲学,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认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马克思摈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的唯物主义的概念与这个词的传统涵义相差甚远。马克思并不认为只有物质才是实在的,他也不认为意识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幻觉”。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决不是古典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英国的唯物主义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唯物主义把头脑看成一张蜡片,世界在上面打上了自己的烙印。然而,马克思认为,主体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印象,简单地反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要艺术和诗歌相敌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与黑格尔的“我们现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观点基本上相一致,区别只在于预见到共产主义光明前途的马克思并不悲观而已。笔者认为这种“相一致”论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是孤立地从字面上简单比较而产生的误解。其实,这两个论断是完全不同的,马克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将"生成与毁灭"的必然规律内嵌于辩证法,因而赋予其以强大的革命性.不同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元动力是那个永恒的绝对精神,"生灭"的规定并不及于作为绝对者的精神本身,而仅仅适用于精神的诸现象形态即感性世界的诸存在物.黑格尔哲学也因此陷入了结构性的矛盾.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正在于他不承认在生灭的感性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灭的绝对者,而是认为全部存在物都必须经历"生灭"的历史过程.这一超越在他们的国家学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黑格尔论证了各类具体国家形态必然灭亡,必然被更合乎自由原则的制度所取代;马克思则论证了国家形式本身的必然灭亡,国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必将走向历史性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将现实性与理想性加以混同的柏拉图一黑格尔哲学传统,另一种是将二者加以界分的亚里士多德-康德哲学传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背离了将二者加以混同的前一传统,但后人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中却又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黑格尔主义传统。这种回归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在根本上并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倾向,且在现实生活中还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在理论上就十分必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在此问题上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将现实性与理想性加以混同的柏拉图—黑格尔哲学传统,另一种是将二者加以界分的亚里士多德—康德哲学传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背离了将二者加以混同的前一传统,但后人在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中却又在某种意义上回归到了黑格尔主义传统。这种回归虽有其积极意义,但在根本上并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倾向,且在现实生活中还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而在理论上就十分必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在此问题上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安启念 《求是学刊》2015,(2):1-10,18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在寻求"人们是怎样把宗教幻想塞进自己的头脑的"这一问题的答案中形成的。遵循马克思提示的思想发展逻辑,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形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这同时也是他的历史观。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他用费尔巴哈的物质的人取代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并对其辩证法进行创造性解读的结果,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及其意义的论述给了马克思重要启示。在当时,即1844年,马克思以为自己的思想是费尔巴哈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误解了费尔巴哈。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误解进而使人们误解了马克思自己,以为此时他的哲学思想还没有最终形成,他还是费尔巴哈的追随者。这一误解至今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伟大的艺术家帕布罗·路易斯·毕加索生于1881年,死于1973年。在毕加索长寿而又十分活跃的一生中,世界观和艺术观都充满了矛盾。1935年他曾说:“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不嫌厌艺术,因为我不能生活下去而不把全部的时间献给艺术。我喜欢艺术,把它视为我的生活的唯一目的。我做下的一切和艺术相关的事情都给我以非常的欢娱。但是我依然没有看出为什么全世界一定要接受艺术,要求它的信证,而且加以任意地拘束其服从自己的愚蠢。”他为了艺术事业孜孜不倦地奋斗了一生,留下了一千八百余幅油画,七千余幅素描和粉画,一千余件雕塑,三千余件陶瓷,三万余幅版画,再加上大量的插图,随笔等。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所谓的“美”,实际就是指的艺术美,所谓美的创造实际就是艺术的创造。因此,他所探讨的美的本质和规律,实际就是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在对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美的创造的研究方面,黑格尔得出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艺术的创造“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异化”,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要理解艺术“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异化”,就必须把它与黑格尔关于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思想联系起来,把它与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思想联系起来。在黑格尔的时代,流行着一种“我”与“外在世界”绝对对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就是我,“我”里面不能有外在的现实世界,同样的道理,外在现实世界就是外在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解释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的方法,对于理解他的著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马克思几乎是完全在黑格尔哲学预先假定的范围内去解释这种关系的。马克思曾试图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去阐述他的政治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即在批判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人们可以发现他的第一种尝试。在这些著作中,不论是在推理的方式上,还是在对这些推理的阐述方面,他仍然完全采用了黑格尔的方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与分析,汤普森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指出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三种含义。但他同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必须加以改造,当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出一套关于意义如何服务与支撑权力关系的理论。虽然汤普森的理论对深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和发展大众文化有着明显意义,但也存在着多种局限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正>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与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一起被誉为"抽象艺术的三驾马车"。作为早期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他为抽象艺术开辟了广阔的表达天地。他开创了自认为艺术中的绝对最高真理——至上主义,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观与世界观的抽象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一、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含义与结构乔基姆·里特在《黑格尔与法国革命》一书中写到:“没有任何哲学象黑格尔哲学一样,其深层的动因表现为革命的哲学”。如果这句话不涉及表述的背景的话,可以作为眼下评述的根据。里特是把黑格尔思想解释为肯定法国革命哲学合理性思潮的大家。某些传记作家认为,图宾根神学院学生黑格尔,与谢林一起种上“自由树”,以表达他与革命的法国的观念生死与共的理想。哲学家黑格尔用哲学术语和问题表达了革命的经验和愿望。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以至中世纪,对艺术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界限是认识不清的.十八世纪以来,由于各种文化发展的总的影响,才使科学和艺术有了明确的界限.但也仅限于用科学和艺术的比较来证明艺术作品是否具有认识现实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同古代对艺术和科学相互关系的认识没有多大区别.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曾有过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是通过逻辑途径来解决的(如?别林斯基就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差别仅在于解决认识往务的方式上);有的人是通过两者关系在历史上的反复变化来解决的(如谢林认为,根据原始神话来看,艺术和科学应当在将来重新融为一体).而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则完全不同于上述这些认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指出过掌握现实的艺  相似文献   

15.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点进行了很重要的阐述。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往往使用“唯物主义”一词来描述他们用以研究人、社会和历史的方法。然而“唯物主义”这个名词引起了人们很大的误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很快变成正是他用来批评别人的那种讽刺性的描述。确实马克思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之间进行调解的全部教训,还有待今天来加以吸取。马克思曾经谈到在黑格尔哲学“神秘外壳”掩盖下的“合理内核”。简单说来,什么是“合理的内核”呢?它就是一种批判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是以“和解”概念为核心的现代性话语传统的开创者,他不仅意识到现代性的内在分裂,而且自觉把“和解”作为理性的目标。然而由于形而上学的重负,黑格尔并未实现其哲学承诺。在他之后哲学进入一个后形而上学时代,现代性的诊断与和解的可能性不再是一个思辨哲学问题,而是历史实践问题。现代性话语的社会理论化以及激进的实践论转向开始于青年黑格尔派,并最终在马克思那里得以确立。“和解”问题既是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也是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