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生命教育”自从“登陆”中国大陆以来,经无数有识之士的努力,终于由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使得“生命教育”的概念传遍大江南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进无数教师的心间,使得“生命教育”的大旗高高飘扬在众多的中小学校的上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期,一系列的不适应问题使得近年来大学生漠视、践踏生命的现象屡屡上演。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生命空场"现象,必须构建富有生命教育色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焕发生命气息的学科,在提升其实效性的同时,也能使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愉悦生命,磨砺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引导大学生挖掘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老子"道"的本质,采用解释学的方法,指出生命是老子关注的核心问题,其思想有着强烈的生命取向."道"实质是生命之"道",它既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生命由其所出又复归于此;又是生命活动的价值准则,生命合"道"则成,离其则亡;还是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作为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境是一种玄同的"和"状态,是纯朴本真而无私无碍的宇宙境界.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国许多省市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活动,以应对青少年出现的严重的生命困顿,如生活中的盲然和人生的无奈,以至陷入了网瘾、斗殴、吸毒、自残、自杀、凶杀等等对生命极不负责、极不尊重的行为之中,断绝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生命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体制化的生命教育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地区纳入国民教育系统的生命教育是从1997年开始,而中国大陆由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如上海、辽宁、湖南等)的生命教育约从2004年始,至于云南省提出并实施的"三生教育"则是从2008年8月份启动的。从总体来看,中国生命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也不统一,而各省市自治区在推广实施方面更是参差不齐。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当然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和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本期专栏编发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几篇文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期望引起学术界及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教育管理普遍存在教育目标崇尚效率、教育过程追求量化可控及教育评价倾向优胜劣汰的管理导向,最终导致生命的生成性发展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由此,教育管理活动应注重对生命发展需要的关怀,秉持使人成其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并以满足人之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目的,建立教育管理中各主体间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最终走向"成人"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生命教育中涉及三大重点问题:生命困顿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和生死问题,推进生命教育是提升学生及全体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在"构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大前提,对三大前提的论证不仅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厘清,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是面向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在目的指向上是面向超越的教育,在基本路向上是面向幸福的教育。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的内在规律,在自在与自为、适应与超越以及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中唤醒生命、弘扬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生命的存在性、流动性及人的可教育性,是美在生命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关注生命存在和个性发展是实现美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美的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唤醒生命体验"思维方式,走向体验式课堂教学等都是实现生命教育的必由之路。构筑以美为导向的生命教育,将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生命教育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本文作者提出了生命及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结构,尝试用体验来内化生命教育的内容,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响应叶澜教授的教育命题——"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1]由此感发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论沈从文的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从文的生命价值观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追求"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主要指向自然率真的生命品格和雄强健康的生命气魄,代表沈从文"皈依自然"的生命理想;其二,坚守"生命庄严"的精神向度,主要指向"生命神性"的超验层面,代表沈从文"向人生远景凝眸"的生命理想;其三,反对背离生命本质的"阴性人格",主要指向生命的阴暗层面,代表沈从文根除国民劣根性的生命理想。三者综合而成一个整体,构成沈从文独特的生命价值观,从中显示出其主体独特性,深刻地影响到其创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我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历史还比较短暂;现阶段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内容和通过组建相应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等途径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关怀视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指出高校应挖掘生命教育的潜力和优势,构建和谐校园:转变观念,树立生命意识;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生命教育实践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生命教育教学研究化;生命教育机制化,从而构建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收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资料,发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中生命意义缺失的六种情境:负性主观体验、自我认同危机、自由意志受阻、生活目标缺失、价值认同缺失和人际支持缺失;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呈现出七大问题:忽视生命价值内省、理想信仰意识弱化、盲目主义从众倾向、竞争主义人际关系、利己主义社会态度、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和享乐主义生活态度。基于以上结果,研究者提出开展大学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原则,明确"三位一体"的目标,实施与"三大平台"相结合的策略,创新多样化的生命教育实现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生命、生存、生活是人成之为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生命危机日益彰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精神日益消沉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即从人的生存性、社会性与超越性三个维度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生命教育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成长,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颓废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对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侵蚀,生命教育应该有三重境界与目标:最低层次是反对颓废主义、珍爱生命;第二层次是反对功利主义、丰盈生命;更高层次是反对个人主义、超越生命.人对"生命"的体悟是这样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也应是针对不同的生命成长需求而层层递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存在是教育得以进行的首要条件,而丰富、发展人之为人的生命力正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故此,只有把生命教育纳入教育活动的核心之中,才能使整个教育充满活力,更好地发挥教育之作用,实现教育"为何而生"的终极目的。当前我国高校关于生命教育的理论探讨渐趋深入,但存在着操作性、体系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存在着生命教育体制不健全、高校心理咨询与干预能力有限等问题。应当重构一个以关怀为核心的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认知水平,加快生命伦理法律化进程,并把生命伦理教育纳入到高校德育内容和评价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即是以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是否遵循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即是评价一种教育方式是否成功的依据。依据生命教育的内涵对"家长签字"现象的利弊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家长签字"现象兴起的初衷遵循着生命教育理念,而被工具化和模式化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儿童的生命健康成长,它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剂,忽视对学生生命独特性的尊重,不利于孩子心理、人格的健康成长,导致孩子被动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