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全球和中东战略的调整对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中东热点的阿以问题面临新的地区和国际环境.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出台,给中东国家带来巨大压力.阿拉伯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对阿以冲突的关注减弱,而阿以问题对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也趋于下降.作为阿以冲突核心的巴以和谈前景并不乐观,全面的阿以和平前景既取决于双方的和平诚意及战略调整的长期效果,也取决于国际社会在何种程度上认同并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全球和中东战略的调整对阿以冲突的基本格局带来巨大冲击.作为中东热点的阿以问题面临新的地区和国际环境.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出台,给中东国家带来巨大压力.阿拉伯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对阿以冲突的关注减弱,而阿以问题对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也趋于下降.作为阿以冲突核心的巴以和谈前景并不乐观,全面的阿以和平前景既取决于双方的和平诚意及战略调整的长期效果,也取决于国际社会在何种程度上认同并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中东权力格局转换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以色列维持了在中东政治和阿以和平进程中的强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在中东独霸地位的单极格局所决定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久拖不决消耗了美国霸权赖以生存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而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中东政策,以色列自9·11以来的战略优势期恐将终结。随着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独霸格局向美、欧、俄、中、印以及伊朗、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权力格局的演化,政治优势开始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转换安全观念,争取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阿以和平进程,实现中东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东地区主要控制在英帝国手里,其次是法国势力,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甚微.战后,日益强大起来的美国先与英法协调行动,打着共同维护西方国家利益的旗号,排除苏联的影响.继之,随着英、法在中东势力的日渐衰微,美便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乘机侵人中东,以填补所谓的“政治真空”,极力排挤英、法势力,进而成为中东地区力量最大的西方国家.于是,中东地区便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两个强国美苏争夺的舞台.在长期的斗争中,美国各个时期的中东战略集中体现在“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东地区两个主要大国,土耳其和伊朗的关系长期以来因为伊斯兰世界领导权、地缘政治影响、少数民族动乱、政治模式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处于一种结构性矛盾之中。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其自身内部政治变革、经济困境和政治伊斯兰思潮等因素的作用,两国关系出现了明显改善。土伊关系的改善对于平衡美国势力对中东地区的干预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结构性矛盾难以克服,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依然取决于该地区内外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到以色列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获胜以前的几年中,是阿以关系的黄金时期.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出现多次反复,取得的成果也并非令人豉舞,但仍然使人们看到,长达40余年的阿以冲突的和平解决总算有了一线希望.阿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焦点,世人注目,东西方大国和有关阿拉伯国家都曾参与调解,提出过多种解决方案,但巴以协议最终达成是由挪威外交大臣从中斡旋的结果.然而美国在促成中东和平进程启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相比之下,其欧洲盟国则显得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在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中东地区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和抗衡的地区.苏联解体后,美国迅速将势力扩及整个中东,并以海湾危机为契机,通过海湾战争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确立了它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但这些年来,美国的中东政策屡遭挫折,其霸主地位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多极格局虽然尚未形成,但多极化趋势已初露端倪.一、美国谋求独揽中东事务美国重视中东,首先是因为该地区对美国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战略利益.冷战结束后,中东对美国利益的重要性得到美国政府的进一步确认.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强调:“自由世界对这个关键性地区的能源供应的依赖以及我们同这个地区许多国家的牢固关系,仍然是美  相似文献   

9.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控制下的单极世界的第一场战争.美国在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将在中东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格局,并加紧实施其全球战略.中东政治力量在战后纷纷重组,尤以伊朗的海湾安全战略和以色列的中东超级大国地位确立最为典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虽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但中东依旧是动荡之源,未来走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0.
阿以争端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以争端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其实质是巴勒斯坦问题,即领土之争。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居住在这里的两个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矛盾由此产生,并酿成无数次冲突和5次中东战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阿以之间逐渐由势不两立到开始握手言和,其间的恩恩怨怨和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说不完道不尽。1996年5月的以色列大选中,一向对中东和平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战胜工党而组阁,内塔尼胡出任新总理,这给蹒跚中的中东和平进程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贝尔福宣言发表80周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和以色列建国50周年这几个促使阿以矛盾尖锐化和复杂化的日子到来前夕,回顾阿以争端的历史,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该地区战争与和平的世纪长卷,而留在人们心头的则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 一、阿以争端是西方介入而形成的历史悲剧 1.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巴勒斯坦的两个主要民族 从1947年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和随后以色列建国算起,阿以冲突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从1917年主张“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战略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试图建立美国控制下的单极世界的第一场战争.美国在取得战争的胜利后,将在中东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格局,并加紧实施其全球战略.中东政治力量在战后纷纷重组,尤以伊朗的海湾安全战略和以色列的中东超级大国地位确立最为典型。美国主导下的中东虽不会发生大的战争,但中东依旧是动荡之源,未来走势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2.
一、战后阿欧夫系二战结束至六七十年代,阿拉伯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欧洲人在中东地区的势力逐渐消退,阿欧关系时紧时松,呈不稳定状,具体表现为: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阿以矛盾激化,一些阿拉伯国家和英法中断了外交关系.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欧共体各国的对阿政策出现分歧,如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公开与美国唱反调,不仅不支持以色列,而且还在许多场合谴贡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在1973年的十月战争中,阿拉伯人用石油武器有效地抑制了欧洲势力对以色列的支持,使欧洲各国真正认识到阿拉伯地区对欧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感受:一是阿以冲突导致该地区长期不稳定,使欧洲南大门的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13.
解析美国"大中东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月,美国布什政府提出旨在中东国家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大中东倡议"(下称倡议),又被外界称为"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认为是"冷战后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所谓大中东,是指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以色列、阿富汗、巴基斯坦,但主要针对的是阿拉伯国家,将以色列、土耳其等国纳入该计划,是为了显示美国"改造中东"并非仅仅针对阿拉伯"反美"国家.美准备在6月召开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正式提交该计划,寻求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肖媛媛 《现代妇女》2014,(11):26-26
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出以和平与发展为其主题的稳定局面,而中东地区却并未从冷战前持续了上千年的噩梦中醒来,接二连三的战火、我有他无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中东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主要焦点。而一直以来,"视维护全球和平为己任"的所谓"世界警察"的美国从未放弃对全球霸权的追逐,因而中东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历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而与奉行单边主义的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不同,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相对较为温和一些,奥巴马自上台以来,颇为重视中东问题,并有优先解决的强烈愿望和实际的努力,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解决中东问题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仍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考验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将使阿伯世界进一步分裂与重组.战后,美国虽主导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美并未改变其袒以压巴政策,以也未改变其对巴的强硬政策,因此,和平路线图计划将面临重重困难,中东地区很可能继续处于动荡之中,中东和平仍将路漫漫.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将使阿伯世界进一步分裂与重组。战后,美国虽主导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但美并未改变其袒以压巴政策,以也未改变其对巴的强硬政策,因此,和平路线图计划将面临重重困难,中东地区很可能继续处于动荡之中,中东和平仍将路漫漫。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默认下,叙军进驻黎巴嫩.叙军驻黎维护了黎的政治格局,维护了叙黎的"特殊关系",但是阻碍了美国的中东和平进程和大中东民主计划.美法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逼迫叙利亚从黎全面撤军.美国高举关注黎"民主进程"的大旗,将叙撤军视为推动中东民主的切入点和摆脱泥潭的突破口.法国欲通过美国的"大门"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展示其参与解决地区问题的实力和能力,保护在黎的传统利益.以色列配合美国的中东战略,抬高恢复和谈的条件,以期渔翁得利.叙撤军导致黎政局扑朔迷离,黎各派别势力将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默认下,叙军进驻黎巴嫩。叙军驻黎维护了黎的政治格局,维护了叙黎的“特殊关系”,但是阻碍了美国的中东和平进程和大中东民主计划。美法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逼迫叙利亚从黎全面撤军。美国高举关注黎“民主进程”的大旗,将叙撤军视为推动中东民主的切入点和摆脱泥潭的突破口。法国欲通过美国的“大门”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展示其参与解决地区问题的实力和能力,保护在黎的传统利益。以色列配合美国的中东战略,抬高恢复和谈的条件,以期渔翁得利。叙撤军导致黎政局扑朔迷离,黎各派别势力将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9.
与前些年令人鼓舞的和平进程相对照,1997年中东和平进程陷入严重僵局,以致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内的多方国际舆论纷纷发出“中东和平进程已经死亡”的断言.客观而言,现在对中东和平进程作出“死亡”判断似乎为时过早,但阿以关系已跌至1991年马德里和会以来的最低谷,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希伯伦协议来之不易尽管在克林顿总统直接撮合下,巴以双方在1996年10月6日恢复了和谈,但由于以方坚持修改原己达成的巴以协议中有关希伯伦的安全条款,故关于希伯伦问题的谈判数月来进展甚微.1997年元旦以军士兵弗里德曼在希伯伦一菜市场枪击巴勒斯坦人的暴行,可说是1997年和平进程的不祥之兆.在美国中东和谈特别协调员罗斯的游说下,1月5日阿拉法特与内塔尼亚胡在埃雷兹秘  相似文献   

20.
中东地区位于印度洋北端,是世界能源与资源的主要输出地,也是连接东西方航运的海上生命线,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目前,中东地区的海洋安全合作进展显著,主要的合作内容包括地区国家开展的区域安全合作和联合军演,以及国际社会为应对海盗、海洋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威胁而建立的多项安全机制等。但是,由于大国博弈、地区国家内部矛盾以及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突出,中东海洋安全受到美国企图独霸中东、国际社会难以长期持续投入、地区国家维护海上安全能力薄弱以及滋生安全威胁的根本问题难以解决等因素的制约,面临多重挑战,合作前景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