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素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8-110,120
以男性出轨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出轨原因:成本付出少,外在诱因多。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建立模型对男性 出轨者的多重选择进行利益分析,并且从情感收益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为婚姻幸福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
4.
5.
正义的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传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62-66
正义问题是伦理学中重要的论题,也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必须解决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经济领域中的分配正义的问题更是如此。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分配正义中的伦理困境一直困扰着历来的伦理学家,他们都力图走出这一困境。著名伦理学家罗尔斯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这一伦理困境却仍然困扰着我们,找到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仍然是我们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发行量很小,刊物价值难以实现;学术质量差,学术影响力小;社会评价低,社会地位不高,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的现实状况,也是其陷入传播困境的明证.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术拼盘式的内容定位以及一校一刊甚至一校多刊的办刊模式,则是高校综合性学报传者本位的具体表现,是其信息传播之最大障碍,也是其陷入上述困境的传播学根源. 相似文献
7.
蔡岚岚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2-65
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式 ,都是为了突出句子中受事者的作用和重要性。比较起来 ,英语的被动句式往往具有更间接 ,更客观 ,更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效果。就英汉主谓被动句式作一些对比 ,找出二者构成成分方面的异同 ,可以促进对汉英被动句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程文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74-77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的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的结构理论,作格动词不准被动化主要与其语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9.
加纳戏剧家阿玛·阿塔·艾杜的漂泊生涯为她关注文化身份提供了必要前提。在其代表作《幽灵的困境》中,艾杜通过塑造美国黑人女性尤拉莉亚来演绎女主人公在重返非洲后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很显然,戏剧创作是艾杜对后殖民语境中文化冲突、身份定位和身份构建等核心问题深入思考的真实反映。在她看来,重建自我身份需从价值观的定位和态度的转变开始。只有如此,"他者"才能摆脱双重身份所带来的尴尬,从而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10.
范峥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93-99
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的表达形式。日语称之为"受身表現",汉语称之为"被动句",而且各自的被动表达都不只限于一种形式,其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有标志的被动表达和无标志的被动表达两种。笔者主要对日语中使用频率高、句子结构复杂、表现意义丰富的"有标被动句"的汉译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和挖掘翻译的技巧,揭示日汉被动表现的本质特征和区别,为日语教学的翻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雒自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3):33-36
知道者悖论提出之后,许多人归咎于前提当中所包含的认知封闭原则。克罗斯提出的知识知道者悖论表明,即使没有该原则,悖论仍然会出现。从而从形式技术的层面为认知封闭原则进行了辩护。这项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了知道者悖论研究的发展,值得积极关注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13.
聂焱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79-83
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养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对农村女性老年人而言,受到现行婚姻模式的影响,家庭养老陷入了困境。本文主要从婚姻模式变迁的角度入手,探讨使农村老年妇女家庭养老陷入困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知道者悖论是关于“知识”概念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它来源于作为其前身的绞刑悖论,是绞刑悖论的“极限”情况.为澄清相关概念,通过梳理与比较知道者悖论与绞刑悖论、简化的知道者悖论,以及道义逻辑中的知道者悖论的建构所分别依赖的背景知识,厘清这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雒自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4):15-18,23
相信者悖论是一个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因此实质上是一种语用学现象。通过在语用视域之下的考察可以发现,该悖论是关于信念的悖论的核心,构成了对信念理论的一种最为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HE Ze-qing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无标记被动是相对于标记被动而言的。英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动词的主动形式或其他方式来表现;在汉语中,无标记被动可以通过词序的变换和词汇方式来表现。 相似文献
17.
18.
英语、朝鲜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在被动句的构成方式上,英语、朝鲜语和汉语被动句都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英语和朝鲜语被动句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三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三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邵伟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1):89-93
文章提出“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概念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被动句的历史溯源;“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结构分析;“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转换的特点;被动转换的语义限制。最后强调“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是英语被动转换中比较独特的现象,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学的逻辑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行政的研究,离不开对其所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探讨.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构成了西方公共行政的宏大叙事背景,并界定了其理论思维与实践走向.百余年来的公共行政学一直沿着技术理性的道路发展,民主被技术化为一个隐性的角色.唯有跳出现代性所预设的思维模式,走向民主行政,才有可能化解公共行政的逻辑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