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平王东迁的年代,历来皆据《史记》,认为是在平王元年,即前770年.事实上战国时还有一种说法不为人瞩目:左氏昭公二十六年《传》[正义]引《汲冢竹书纪年》云:平王奔西申,……申侯、鲁(原本作“”,,“”即“吕”①)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候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左传》原文说: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尔雅·释言》:“替,废也,灭也”;公羊昭二十三年《传》:“君死于位曰灭”;可见《竹书》晋文侯“…  相似文献   

2.
修订本《辞源》一册427页“南面百城”条释义云:“南面指地位的崇高,百城指土地的广大,旧时用来比喻统治者的尊荣富有。《魏书·李谧传》:“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按:此注宽泛,且意有未明.“南面”一词,只可施于天子、王侯公卿、六部大巨,而州官县吏不与焉。“古者坐北朝南为尊位。君侯公卿大臣见僚属,则南面而居,晋谒者即北面而拜之.因以‘南面’借代君侯公卿大臣地位之崇高。皆为上层统治者”。“百”,此处非确数,谓其多也.“百城”意为“土地广  相似文献   

3.
《离骚》“诏西皇”抉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骚》:“诏西皇使涉予。”王逸《章句》:“诏,告也;西皇,帝少皥也;涉,渡也。……使少皥来渡我。”王逸还把“西皇”称为“圣帝”。对于王注,历代《楚辞》学者罕有异辞。王注一般说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屈原“诏西皇”,口气是命令式的;诗人为何用此口吻来对待西方的上帝?据《山海经》,古有“群帝”,即不同氏族或部族崇奉不同的上帝。楚人的上帝为“东皇太一”。从屈原加工的民间祭神曲《九歌》来看,“穆将愉兮上皇”、“君欣欣兮乐康”,诗人对东皇不是极其虔诚、极其崇敬吗?为什么“诏”起西皇来了?诏,《尔雅·释诂》云:“导也。”《注》:“教导之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诗经》的文章,谈及《小雅·天保》多从旧说,几成定论。但其题旨、作年以及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颇有明辨之必要。本文谨就上文诸点,粗陈浅见,抛砖引玉。 一 《小雅·天保》的诗旨究竟是什么?自《郑笺》而后,聚讼纷纭。究其原因,乃是“《序》与《笺》语意皆含糊”所致。可见汉代注家对此已不甚明了。毛氏所传《天保》序云:“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郑笺》原意,不外君以德化下,臣以德颂上一类主题,其意甚明。问题出在《郑笺》上。《笺》云:“下下,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宜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郑玄认为,毛氏序“君能下下以成其政”一句,并不指天保题旨,而是指其前面的《鹿鸣》至《伐木》等五首的主题。而“臣能归美以报其上”才是《天保》的题旨。根据郑氏的理解,宋人朱熹为《诗》作《集传》时,索性将六首定为作于同一时代的“君臣赠答之歌”。近人多疑之。苦于找不到更好答案,于是把《天保》从六首同一题旨论中解脱出来,而冠之以“文武之世……臣下祝颂周王  相似文献   

5.
按《梁书·儒林·范缜传》载,范缜于天监四年因王亮一事而被谪徙广州。“缜在南累年,追还京。既至,以为中书郎,国子博士,卒官。”又按《梁书·裴子野传》:“二年(?),……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曰:‘伏见前冠军录事参军河东裴子野,年四十,……。’由此可知,范缜先任宫中书郎,以后又迁为国子博士。那么,范缜是在哪一年任国子博士的呢?上面提到的“二年”不知具体为何年。按范缜上书推荐裴子野时年四十岁,而《梁书·裴子野传》称裴子野卒于梁中大通二年(公元五三○年),共活了六十二岁,依此,则裴子野四十岁时正好是梁天监八年,亦范缜任国子博士是在天监八年.但这与前面记载有矛盾之处。据《梁书·裴子野传》载:“天监树,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  相似文献   

6.
严可均(全汉文》卷三十二列“大鸡护禹”,介绍说:“禹,史失其姓。”下收《麦平于王元不宜立嗣卜篇,录自《汉书·景十三王传》。查《汉书》载该文时云:“初,武帝复以亲亲故,立敬肃王小子担为平平王,是为顷王,十一年竟。子梁三元同,二十五年竟。大鸡护禹奏:……奏可,国除。”严可均录大鸿护禹秦文之后又加案语:“《诸侯王表》:元幕于元民二年。是时大鸿护禹,《百官表》失载。”这是对“禹,史失其姓”的进一步解释。然而,王先谦《汉书补注》于《景十三王传》“大鸿护禹”下云:“钱大听口王禹也。”但并未提供根据。考钱大听…  相似文献   

7.
从启蒙到卫道、殉清———王国维的思想变迁及其死因侯著曾论及王国维对顾炎武的继承关系 ,说“只有王国维是最后继承顾炎武的人” ,“王国维……也以继承炎武自居” ,但认为这只是就学术而言 ,如就思想而言 ,则二者并不相同 ,“炎武的经学是和他的社会运动与民族思想不可分离的 ,而王国维……却不能由研究方法的近代意识达到近代的社会理想”①。与侯著不同 ,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王静安先生学行小传》二文认为 ,王国维不仅是一位“纯粹的学者” ,“在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 ,……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而且是一位“时代…  相似文献   

8.
苏秦相六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要代表,史载其治学刻苦,以锥刺骨夜以继日,最终身佩六国相印,可谓功名显赫。“’两千年来,苏秦的事迹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但考之以现存史料,其身佩六国相印一说大有可疑。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作辨,以就正于方家。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早期经历先“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秦,首少之,弗信。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日:……(王)方诛商碘,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他说服了燕文公,并得到燕的资助,再次访赵,开…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月4日至7日,由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山西省社科院、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柳宗元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永济市举行,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史念海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原副会长霍松林教授等50多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共提交论文40余篇,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祖籍考证柳宗元在《独孤君墓碣》等文章中自称“河东解人”,又在《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一文中言其柳氏家族“邑居于虞乡”。以上两种说法是否有矛盾?再者是数十年来的出版物中,把“河东解人”…  相似文献   

10.
金荣权 《云梦学刊》2005,26(4):34-38
《大招》所招之人应是一位王侯,这位王侯既不是楚怀王,也不是楚襄王,而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所招之魂不是亡灵,而是刘安的生魂;《大招》的作者是汉代人;《大招》是本为楚人而又是淮南王刘安所赏识的宾客伍被为劝诫淮南王刘安所作。因《大招》是为招生魂而作,所以才冠以“大”字。  相似文献   

11.
元明以来,封建中央王朝在凉山彝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委土长为官。诸家土司始末如何?笔者先辑录文献星散资料,佐之以实地调查所得,著成此篇。兹将各主要土司分述于后:一、河东长官司据有关史籍记载,河东长官司系元代罗罗斯宣慰司之后。嘉庆《四川通志·土司志》说:河东长官司安氏,“其先自元迄明世袭建昌宣慰司”,“顺治十六年(1659),安泰宁投诚,呈交印信号纸,……雍正六年(1728),以女安凤英袭职,改授长官司。”唐宋时期,今凉山州广大地区雄峙着众多彝族部落,其中落兰部在今泸沽。蒙古兵南下时,落兰部首领蒲德遣其侄建蒂归附。后建蒂叛元,“杀蒲德自为酋长,并有诸部”,成为传说中利利土司辖区的霸  相似文献   

12.
"幽默"裂用     
“幽默”一词,众所周知,是由英文 humor翻译过来的,表示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它是一个音译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是不可以拆分的。可是,近年来裂开运用该词的现象越来越多。如:(1)一人追问:“这是唯一的原因吗?”李宁又幽一默:“是因为怕老婆。而且亲热戏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边邓伟《我是王———李宁:从体操王子到商界英雄》)(2)“解释什么?”我幽他一默,“你外头另有女人?”(梁凤仪《花魁劫》)有时加上引号,明示裂开用法,例如:(3)整个会场气氛非常友好,双方都不时“幽”一“默”,会议室里笑声不断,不像在谈判,倒像几个朋友在聊…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在《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中,自称是“河东解人”(《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10月出版,277页),在《杨氏子承之哀辞》中,也自称是“解人”(同上1081页);在为叔父所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又明言他的家族“邑居于虞乡”(同上312页).在认定柳宗元祖籍的问题上,后人存在着两种看法:一是据柳宗元自称是“河东解人”的说法,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运城市的解州镇;二是据“邑居于虞乡”之说,认为是在现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虞乡镇.在近二十年来的有关出版物中,持后一种看法的是绝大多数,但持前一种看法的也有几家.《零陵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发表了周庆义先生《柳宗元家世与籍贯考》,再次提出了柳宗元的祖籍应是唐时解县即今运城市解州镇的说法,批评了“抓住‘邑居于虞乡’五字”认定柳宗元的祖籍是虞乡是一种“歪曲的记载”.由此看来,柳宗元的祖籍究竟是在今运城市的解  相似文献   

14.
《春秋繁露》在肯定君权至上的前提下,从君权来源的角度,强调君权的最高本源是天,从而得出了君主行为必须效法天道的结论。如若君主逆天行事,天就会以灾异的形式进行谴告,直至变更君位和君统。并视“易姓而王”为政治常态,否定了君权的万世一系。由此初步完成了儒学君道观的构建,对传统政治文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刑”字,不但指加于个人的体罚,并且有用兵、征伐的意义。古书中这类例子很多,如: “兮甲盘”:“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毋敢不即市,毋敢或人蛮宄实,则亦刑”。“国语、晋语”:“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夫战刑也,刑之过也。”“国语、鲁语”:“刑五而已。……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朴,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周礼、秋官、大司寇”:“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  相似文献   

16.
《卷五·海陵王纪》“冬十月癸巳,诏曰……丁酉,解严。进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宣城郡公鸾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加殊礼,进爵为王。戊戌,诛新除中军将军桂阳王铄、抚军将军衡阳王钧,侍中秘书监江夏王锋、镇军将军建安王子真、左将军巴陵王子伦。癸卯,以宁朔将军萧遥欣为豫州刺史,新除黄门郎萧遥昌为郢州刺史,辅国将军萧诞为司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79页,下同)。按:延兴元年(即建武元年)十月壬寅朔,无癸巳及丁酉、戊戌,癸卯则为月之初二日,即上文所记月日当有误。考下文又载是月“辛亥,皇太后令曰”,为月之初十日。故颇疑以…  相似文献   

17.
“三年之丧”起源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根据《论语》所记孔子的解释,“三年之丧”指父母去世后孝子为其服丧守孝三年;也指王侯崩薨,世子服丧守孝,三年不问政治,宰相摄理政事。关于“三年之丧”起自何时、定于何世,历来说法不一。有说起自唐尧之世的;有说是殷商之制的;有说是周礼规定的;有说是孔子首创的等等。现在想把这个二千五百年前的问题讲得一清二楚是很困难的,但考辨各种说法的真伪得失还是不无意义的。第一,关于“三年之丧”起自唐尧之际。孔颖达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丧期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并非视民为“工具”,而是认为民的价值高于社稷和君主。儒家所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在战国时期,孟子劝说诸侯国君行仁政而“王天下”,故孟子并非“尊天子贬诸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从政治体制上说,它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这是其历史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儒家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因此,在民本思想中亦蕴含着从君主制向民主制发展的种子。在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进程中,传统的民本思想被扬弃:一方面,与其结合在一起的君主制被否定;另一方面,其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的思想被继承。理清民本与民主的关系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战国秦长城的修建时间对这个问题、有的著作原文是这样引用的:“《史记·匈奴传》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1272年),起兵伐残义渠,于的秦有北地、陇西、上郡,筑长城以拒胡。’”但《史记·匈奴传》的原文并无“三十五年”四个字,而是用倒叙的口吻说:“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宫,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汉书·匈奴传》亦如此,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一事,在《后汉书·西羌传》中记有时间,为“赧王四十二年”,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但只字未提筑长城。可以分析一下,秦昭襄王18岁即位,“三十五年”时,他已53岁。宣太后是秦  相似文献   

20.
山西解州、安邑之间的解池(又称河东盐池),在清代是全国重要的盐产地之一。解池所产池盐又称河东盐、潞盐。清初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河东盐课“摊归地丁”改革前,河东盐行销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一百七十二个州县①。到嘉庆、道光时期,行销地区则稍有变动。由于河东盐“课以锭计,引以名计”②,课银五十两为一锭,盐二百四十斤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